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究培美曲塞+顺铂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09年7月到2011年7月住院治疗的局部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癌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研究组给予培美曲塞+顺铂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照组仅给予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2个周期,随访2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近期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5.56%、77.78%,高于对照组的50.33%和59.26%,有效率和控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研究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2.77个月,1年生存率为48.15%,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11.28个月,1年生存率40.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年生存率为43.46%,高于对照组的2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细胞减少以及脱发发生率分别为37.0%、25.9%,低于对照组的81.5%和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中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呕吐、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耗、皮疹等发生率分别为40.7%、22.2%、59.2%、11.1%、7.4%、14.8%,高于对照组中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8.5%、55.5%、14.8%、11.1%、7.4%,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顺铂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宫颈癌模型大鼠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的表达影响。方法:选取Wistar雌性大鼠34只,宫颈癌造模成功的19只分成阴性对照组(A组)和苦参碱组(B组);未造模的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三组大鼠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表达水平。结果:1A组大鼠组织中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B、C组大鼠组织中Surviv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大鼠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7的表达明显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大鼠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的表达水平与C组比较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能够明显下调宫颈癌大鼠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水平,改善凋亡因子Caspase-3和Caspase-7的表达。  相似文献   
83.
每年全球大约有38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已成为现今世界女性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6、18等)是公认的宫颈癌的致病因素。研究证实HPV E7原癌基因的产物HPV E7原癌蛋白通过与抑癌蛋白p Rb结合,诱导p Rb的降解,导致宫颈上皮细胞永化生,致细胞生长增殖失控及细胞凋亡程序发生异常是HPV诱导宫颈癌发生的一个主要机制。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家族是由细胞产生的,可通过反馈调节来阻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过程的一类负性调节因子,SOCS-1可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途径,调控体内多种免疫反应,现有研究表明SOCS-1可通过诱导E7蛋白降解来抑制HPV E7介导的异常转化。而且socs-1在癌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说明SOCS-1可能是抑癌基因,其失活机制主要是甲基化和杂合性缺失,所以说SOCS-1的甲基化和杂合性缺失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SOCS-1的去甲基化及打破基因沉默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宫颈癌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CD1α分子,趋化因子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CCL20/MIP-3α)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在宫颈癌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6000通用二步法检测CD1α和趋化因子CCL20/MIP-3α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D1α和CCL20/MIP-3α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0.01);CD1α与CCL20/MIP-3α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在宫颈癌组织中,趋化因子的减少导致抗原提呈细胞数量下降,不足以引起肿瘤局部免疫反应而导致了宫颈局部病变的侵袭及发展。  相似文献   
85.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自从1977年德国学者ZurHausen等从宫颈癌标本中发现了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DNA,并推测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有关后,许多学者对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必需因素。目前,对于宫颈HPV感染检测有多种手段,其中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捕获杂交技术在实验室中应用较广泛。在宫颈癌筛查中联合应用HPV检测和细胞学,不仅可以提高敏感性,而且还可以减少随诊频率,从而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酶COX-2在宫颈癌及癌前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半定量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COX-2在35例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CIN)、40例宫颈癌和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经免疫组化检测,COX-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在CIN宫颈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4%,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三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经RT-PCR检测,正常宫颈组织中无COX-2 mRNA表达,CIN宫颈组织中COX-2mRNA相对含量为0.291±0.214,宫颈癌组织中相对含量为0.357±0.173,三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经Western-blot检测.COX-2蛋白在宫颈癌Ⅰ、Ⅱ、Ⅲ期中相对含量分别为40.27±13.67,56.98±21.13和84.21±22.74,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蛋白不表达于正常宫颈组织中.COX-2可能参与了宫颈癌早期的发生发展.宫颈组织中COX-2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及估计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7.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是导致性传播疾病的常见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首次报道生殖器HPV感染与宫颈癌之间的联系,认为HPV感染是95%以上宫颈癌变的高危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HPV致癌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大量有价值的成果,现就HPV的致癌途径与协同因素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以及对HPV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8.
目的:构建携带单纯疱疹病毒脱氧胸腺嘧啶激酶基因(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的逆转录病毒,用于宫颈癌的治疗研究。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从质粒pcDNA3.1/HA-myc-His(-)Z-TK切下HSV-1TK cDNA序列,亚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得到重组质粒pLXSN-TK,鉴定正确的阳性重组质粒经PA317细胞包装,G418筛选,在NIH3T3细胞进行病毒滴度测定。然后用病毒感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PCR、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HSV-1TK基因在HeLa中的整合和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质粒pLXSN-TK经PA317细胞包装后收获病毒上清,感染HeLa细胞,检测发现HSV-1TK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DNA中,并且能有效的转录和翻译。结论:成功构建了逆转录病毒pLXSN-TK,该病毒能有效感染HeLa细胞,并使携带的治疗基因HSV-1TK在细胞中表达,为今后HSV-1TK基因治疗宫颈癌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9.
用时变相干(time-varying coherence)频谱方法分析多通道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s, LFPs)随时间变化的同步模式及其对行为事件的编码。实验数据为行为事件前后3秒的28通道LFPs。分别计算每个通道LFP的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及多通道LFPs各个特征频段的PSD,选取PSD分布集中的?兹频段为LFPs的特征频段;应用离散二进小波变换获取LFPs的?兹频段分量;从28通道LFPs中选取PSD最大的通道作为参考通道。选取计算窗口为50 ms,从初始点开始计算每个窗口中每个通道LFP及其?兹分量对参考通道的频谱相干分析。移动窗口步长为25 ms,获取多通道LFPs及其?兹分量的时变频谱相干动态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兹频段分量的PSD占LFPs总功率的71.95%,表明?兹分量是实验中多通道LFPs同步的特征频段;多通道LFPs的?兹分量频谱相干值随时间变化,行为事件点前后1 s的相干值具有显著差别(P<0.05),表明多通道LFPs的?兹频段时变频谱相干有效地编码了这一行为事件。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GES)对大鼠40%血容量失血时肠组织缺血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用氯胺酮-速眠新Ⅱ肌注复合麻醉后,行右颈动脉插管。随机分为3组(n=24):GES对照组(GES),失血性休克组(HS)和失血性休克+口服GES液组(HS+GES)。GES组:不放血,手术后口服GES;HS和HS+GES组按全身血容量的40%分两次间隔15min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HS+GES组于失血后0.5h、1h和6h分3次给予3倍失血量的GES灌胃。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测定失血后2h、4h和24h肠组织血流量(IBF)后,处死动物后取肠组织检测二胺氧化酶(DAO)和Na^+-K^+-ATP酶活性,测定肠组织含水率(WG),并做病理学检查。结果:HS+GES组IBF和Na-K-AT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HS组(P〈0.05),但显著低于GES组(P〈0.05);失血各组肠WG显著高于GES组(P〈0.05),24h时HS+GES组WG显著低于HS组(P〈0.05);HS+GES组24hDAO活性均显著高于HS组(P〈0.05),但显著低于GES组(P〈0.05);失血后24h病理检查HS+GES组肠组织水肿和充血改变比HS组明显减轻。结论:口服GES液能显著增加大鼠失血性休克早期IBF,提高Na^+-K^+-ATP酶和DAO活性,减轻肠组织水肿和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