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氨溴索与碳酸氢钠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反复感染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将支气管扩张反复感染住院患者,分为灌洗组(常规治疗方法 +支气管局部注药灌洗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 38例),治疗2周后进行临床评估,随访半年。结果灌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急性加重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氨溴索、碳酸氢钠序贯灌洗能提高支气管扩张感染疗效、减少半年急性加重次数、改善生活质量,通过改善微环境来维持菌群平衡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02.
非人灵长类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种系发生上较啮齿类更接近于人类,用来制备局部脑缺血模型可以更好的拟合临床症状和机理。通过对国内外非人灵长类动物局部脑缺血模型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现状进行收集、分类和述评,展望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利用低等灵长类动物树鼩研究缺血性中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3.
HPV16型为主的多种HPV病毒可诱发机体发生宫颈癌等疾病,以重叠PCR法人工合成HPV16 E6、E7致癌基因的融合基因,以之为目的基因构建了无选择标记基因(Marker-Free)双元载体,期望转化番茄开发新型宫颈癌治疗性疫苗-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HPV16 E6、E7基因,设计并合成密码子优化的靶基因E6-E7融合基因;并在目的基因的上游引入分子佐荆LTB基因,与Kozak序列等表达元件相偶联,以提高目的基因在植物表达系统的表达水平、增强其诱导黏膜免疫的免疫原性.目前已构建pX6-LTB-E7和pX6-LTB-E7-E6两个番茄转化双元载体.采用番茄Marker-Free系统转化和表达HPV16 E6、E7目的基因可以在转化后代中剔除标记基因,从而消除由标记基因可能引起的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的安全性问题,为HPV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GRPR在促癌发生和癌生长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RPR在28例宫颈癌、5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其中以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组织中,G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和92.9%。GRPR在CINⅠ、CINⅡ、CINⅢ中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组的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比较,GRPR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并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阳性率增高,其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GRPR的过度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其检测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恶性程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局部给氧促进兔耳缺血性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28只大耳白兔,双耳背各造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结扎中央血管神经束及后边缘动静脉,形成缺血创面。56个创面随机分为七组:A组(-50mmHg负压同时给氧,浓度为40%±5%,每日4小时)、B组(持续-50mmHg负压4小时继之局部给氧l小时)、c组(负压治疗4min,停止1min,每日4小时,之后给氧1小时),D组(.50mrn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E组(-125rnm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F组(单纯给40%±5%氧l小时)和G组(空白对照)。在创面形成第0、1、3、5、7、10、14、18天拍照,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在各时相点切取创面标本,组织学观察创面肉芽、上皮生长、水肿和炎细胞,Ki67免疫组化标记增殖细胞并计算增殖指数,TUNEL法计算凋亡指数。结果:负压给氧组在相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高于单纯负压、氧疗或空白组(P〈0.05),创面肉芽生长快,水肿和炎症轻,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联合局部给氧能显著促进兔耳缺血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检测方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意义。方法:580例妇女同时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第2代杂交捕获法(HC Ⅱ)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并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580例受检者中病理诊断为炎症207例(35.69%),CIN Ⅰ 224例(38.62%),CIN Ⅱ 96例(16.55%),CIN Ⅲ 38例(6.55%),浸润癌15例(2.58%);②TCT检测异常者中炎症52例(25.12%),CIN Ⅰ 177例(79.02%),CIN Ⅱ 85例(88.54%),CIN Ⅲ36例(94.74%),浸润癌15例(100%),其中CIN Ⅱ和CIN 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炎症组和CIN Ⅰ组,低于湿润癌组(P〈0.01或0.05);③HPV DNA检测阳性者中炎症66例(31.88%),CIN Ⅰ 152例(67.86%),CIN Ⅱ 83例(86.46%),CINIII 35例(92.11%),浸润癌组15例(100%),除CIN Ⅱ和CIN 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HPV-DNA检测阳性组CIN和浸润癌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④30岁以下高危险型HPV感染率(65.53%)显著高于30岁以上34.47%感染率(P〈0.01);⑤联合应用TCT、HPV-DNA检测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14%和69.28%,高于TCT或HPV-DNA的单独检测。结论:宫颈高危险型HPV感染是CIN及宫颈癌的主要发病因素,并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HPV-DNA和TCT联合应用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P-gp、MRPI和GST-∏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运用S-P法检测分别检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22例和非宫颈鳞癌组织20例,汉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30例和非宫颈鳞癌组织30例,新辅助化疗前后P-gP、MRPI和GST-π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新疆维吾尔族正常宫颈、初治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72.7%;MR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0.9%;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0.9%。P-gp、和MRP1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疆汉族正常宫颈、初治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6.7%;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60%,MR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6.7%。P-gp、GST-π和MRP1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中: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GST-π阳性表达显著上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P-pg、MRP1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新疆汉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中: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P-pg、GST-π阳性表达显著上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MRP1阳性表达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MRP1及GST-π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NACT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gp表达阴性患者NACT有效率显著高于P-gp表达阳性患者NACT有效率(p〈0.05);⑥汉族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P-gp、GST-π表达阴性患者NACT有效率显著高于P-gp、GST-π表达阳性患者NACT有效率(p〈0.05);化疗前宫颈鳞癌MRP1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NACT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g和GST-π可作为预测汉族宫颈鳞癌化疗敏感性指标。P-pg可作为预测维吾尔族宫颈鳞癌化疗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8.
《生物磁学》2011,(4):I0002-I0003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可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用于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二级预防。这一结论来自题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中国以人群为基础的17个筛查研究综合分析》的论文。  相似文献   
109.
眭鸿颖  周萍  江宁  廖革望 《生物磁学》2011,(11):2083-2086,2061
目的:探讨宫颈组织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及分析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宫颈鳞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101例正常宫颈和150例宫颈鳞癌石蜡组织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基因,回收目的片段进行测序。采用SPSS11.5软件分析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结果:p53第72位密码子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在宫颈鳞癌组织中Arg/Arg、Pro/Pro、Arg/Pro所占比例分别为40.66%、16.67%、42.67%;在正常宫颈组织中Arg/Arg、Pro/Pro、Arg/Pro所占比例分别为47.53%、7.92%、44.5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Arg/Arg和Arg/Pro基因型在宫颈鳞癌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Pro基因型在宫颈鳞癌组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结论: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Pro/pro基因型是湖南地区女性发生宫颈鳞癌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10.
朱蔚  史恒军 《生物磁学》2011,(11):2187-2189,2183
近年多组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已经证实:放化疗对于老年晚期NSCLC患者好于最佳支持治疗(BSC),放化疗组的有效率、中住生存期、一年生存率显著高于BSC组,但老年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功能衰退、药代酶活性下降等生理因素,常合并其他疾病等原因,其药效学和药动学也随之发生变化,老年NSCLC放化疗的潜在毒性危险可能增加,治疗耐受性较差,综合治疗可能带来较多的并发症,甚至高的治疗相关死亡率。中医学认为化疗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气血亏损、脾胃失调及肝肾虚损等症候群,放疗副反应的症候群以热象较重,属热毒之邪耗气伤阴,进而灼津烁血以致气血、肌肤、脏腑受损的火郁、燥结、热毒症候较多。中医药在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老年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