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胆道难取性结石微创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11月采用腹腔镜、胆道镜、体内微爆破碎石仪联合治疗难取性胆道结石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碎石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碎石成功率100%,结石取净率97.2%,无胆道大出血、穿孔及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道镜、体内微爆破碎石仪可显著提高胆道难取性结石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为临床治疗胆道结石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对尿酸钠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踝关节肿胀度的影响,对大鼠血清、肝脏、脾脏和关节滑膜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右后肢踝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溶液制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缚线法测定大鼠不同时相踝关节肿胀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肝脏、脾脏和滑膜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COX-2,PGE2水平。结果:槲皮素能够显著抑制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肿胀度,降低炎症介质水平(IL-1β、TNF-α、COX-2、PGE2)。结论:槲皮素通过抗炎作用表现出很强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功效,有可能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消炎利胆片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9年8月我院进行胆囊切除术的30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围术期连续采用生长抑素治疗,术后连续用药3 d,初始剂量为250μg静脉注射,然后以3 mg的剂量静脉滴注,给药速度为250μg/h。观察组在生长抑素的基础上,术前7 d口服消炎利胆片,每天3次,每次6片,在饭前30 min服用,共计用药7 d。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热、切口感染和疼痛剧烈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的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血清血清癌抗原(cancer antigen19-9,CA19-9)、血清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的血清PCT、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CA19-9、Ins和TSH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两组的血清PCT、CRP、CA19-9、Ins和TS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明显降低(P0.05),白蛋白(albumin,PA)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ALT、AKP、AST、TBil和PA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消炎利胆片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机体的炎症反应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高血压人群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bapwv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bapwv正常组及bapwv升高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异常升高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对hs-CRP、UA、Hcy与bapwv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78例高血压患者中有41例出现bapwv异常升高,发生率为52.56%。经单因素分析显示,bapwv升高组与bapwv正常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程方面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apwv升高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s-CRP、UA、Hcy水平均高于bapwv正常组患者(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DBP、hs-CRP、UA、Hcy均是bapwv异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9、1.193、1.416、1.309、1.205,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人群的hs-CRP、UA、Hcy均与bapwv呈正相关(r=0.488、0.510、0.493,P0.05)。结论:hs-CRP、UA、Hcy均是高血压人群bapwv异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均与bapwv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比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小切开术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与单纯EST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小切开EST术治疗,给予研究组小切开EST+EPBD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等指标;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等临床指标;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33%(7/75),显著低于对照组37.33%(2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开EST联合EPBD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该方法可有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6.
摘要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TB)和尿酸(UA)与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UC的患者90例(UC组)和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员9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UC组按Truelove-Witts病情程度分级标准和Mayo评分分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研究对象STB和U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STB和UA水平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的关系。结果:STB在UC组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UC重度患者STB水平低于轻度、中度患者(P<0.05),STB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增加而降低(P<0.05);血清UA、TNF-α、IL-1β和IL-6在UC组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增加而升高(P<0.05);STB水平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UA水平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STB和UA在UC患者中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UC的炎性反应过程,二者均与病情有关,可以用来辅助评估UC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制备抗黄曲霉尿酸氧化酶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2株针对重组黄曲霉尿酸氧化酶(rUOX)的杂交瘤细胞McAb17和McAb3;采用盐析和A蛋白亲合层析柱纯化该抗体。结果:McAb17和McAb3的腹水效价达到1∶512000,纯化后获得纯度大于95%的单抗,抗体亚类(型)分别为IgG1/k型和IgG2a/k型;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单抗与rUOX和Rasburicase(商品化rUOX)可发生特异反应。结论:制备了抗黄曲霉尿酸氧化酶单克隆抗体McAb17和McAb3,为检测rUOX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变化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8.
王荣华  孟丽峰  魏俏红  李建科 《昆虫学报》2022,65(10):1374-1388
脂肪体是昆虫体内的一种多功能器官,近似于脊椎动物的肝脏, 分布于昆虫腹部、胸部甚至头部腔体中,以腹部脂肪体最为发达。蜜蜂脂肪体有外周脂肪体和围脏脂肪体两种类型,由营养细胞、尿酸盐细胞和绛色细胞组成。同其他昆虫中类似,脂肪体在蜜蜂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形态和功能随发育阶段、季节和劳动分工的变化而变化。脂肪体结构相对简单,但生理功能非常复杂。脂肪体最主要的功能是能量物质的储存和代谢,其不仅是蜜蜂营养物质(即脂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中央储存库,而且是营养代谢的中间站,具有多种能量和物质相互转换的酶系,承担代谢水的供应并合成嘌呤和嘧啶及许多重要的蛋白质。同时,脂肪体是昆虫发育和行为调控过程中各种激素和营养信号的交换中心,脂肪体激素和营养信号参与调控蜜蜂脂肪体发育、营养物质代谢、生殖及劳动分工。脂肪体兼具能量储存和释放、生物合成和分解、营养感知调节、代谢信号整合、内分泌调节、免疫和解毒、磁场感受、提高抗寒能力、保护体腔内器官等多种功能。鉴于脂肪体的重要作用,蜜蜂脂肪体形态和功能的研究成果可以对昆虫营养信号通路的解析、蜂产品高产良种的选育和蜜蜂病害防治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79.
胆固醇结石是一种主要见于成人的疾病,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常见病因包括肥胖、高脂饮食、糖尿病和妊娠等。通常认为胆固醇饱和度是造成胆固醇结石的主要原因,因此目前临床上主要针对现代饮食造成的高脂、年龄增长相关的脂质代谢紊乱等进行治疗。而实际上,钙和钙敏感的阴离子(如磷酸根、碳酸根、硬脂酸根等)是构成胆固醇结石的核心,但关于其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0.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在肝脏合成后,正常情况下约70%的尿酸在肾脏分泌,而一小部分则被分泌到肠内。肾脏是血尿酸稳态调节的主要器官,其调控依赖于尿酸转运体的转运。尿酸代谢紊乱或转运异常将导致高尿酸血症、痛风、痛风性肾结石等疾病。本文对肾脏尿酸转运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