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0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白马雪山阴坡林线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种群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是青藏高原特有林线树种.对白马雪山阴坡海拔4400 m以上林线0.8 hm2样地长苞冷杉种群进行每木调查,分析其种群结构、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结构呈典型金字塔型,幼苗和幼树在种群中所占比重大,表现为增长型种群,种群个体数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密度为幼苗》幼树》成年树;(2)存活曲线接近Deevy-Ⅲ型,高径级种群趋于稳定,种群具两个死亡高峰,低径级种群尤其幼苗死亡率高达90%,这是林线区的气候条件如低温、强光照、积雪及冬季冻害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种群另一死亡高峰出现于V~VI龄级,种内和种间对空间、光照和养分等生存因子的激烈竞争引起自疏,导致死亡率再度上升;(3)长苞冷杉种群各龄级空间点格局在不同尺度上表现为聚集、随机和均匀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由于幼苗来源于种子库且依赖成年树的微生境,幼苗聚集强度和尺度都最大;各龄级关系密切,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2.
陆地生态系统物质交换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恒  张一平 《生态学杂志》2008,27(7):1207-1215
陆地生态系统物质交换模型是生态系统水、碳、养分循环研究的重要方向和极具发展前景的不可替代的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发展的众多陆地生态系统物质交换模型进行了归类:1)根据建模思路不同分为经验模型、过程模型和混合模型;2)根据物质传输机制的不同分为生物物理模型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3)根据对植被结构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层模型、双层模型和多层模型;4)根据模型应用性不同分为诊断性模型和预测性模型;5)根据构建模型的逻辑结构不同分为自下而上模型和由上而下模型;6)根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分为生态系统尺度模型、景观尺度模型和区域尺度模型;7)根据植物生理过程的不同分为光合作用模型和蒸腾作用模型.最后对不同类型模型的优缺点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03.
In their seminal publication describ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DNA double helix , Watson and Crick wrote what may be one of the greatest understatements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namely that "It has not escaped our notice that the specific pairing we have postulated immediately suggests a possible copying mechanism for the genetic material." Half a century later, we more fully appreciate what a huge challenge it is to replicate six billion nucleotides with the accuracy needed to stably maintain the human genome over many generations. This challenge is perhaps greater than was realized 50 years ago, because subsequ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the genome can be destabilized not only by environmental stresses that generate a large number and variety of potentially cytotoxic and mutagenic lesions in DNA but also by various sequence motifs of normal DNA that present challenges to replication. 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ny determinants of genome stability, this chapter reviews the fidelity with which undamaged and damaged DNA is copied, with a focus on the eukaryotic B- and Y-family DNA polymerases, and considers how this fidelity is achieved.  相似文献   
704.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林不同龄级立木的空间点格局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油松不同龄级个体的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不同龄级密度差异较大,高龄级密度较大(龄级Ⅰ密度为15 株·hm-2,龄级Ⅲ密度为924 株·hm-2).油松各龄级的分布格局以及龄级间的空间关联与尺度(40 m内)密切相关,在小尺度上油松各龄级趋于聚集分布,龄级间有较强的相关关联;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30 m或40 m)时,油松各龄级趋于随机分布,龄级间的空间关联性减弱.  相似文献   
705.
采用叶室法和涡度相关法分析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优势树种绒毛番龙眼和大叶白颜树冠层及其叶片在不同季节的CO2交换量,并拟合得到主要特征值.结果表明:以叶室法测得的两树种冠层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 A)为雨季>雨季末>雾凉季>干热季,叶片暗呼吸速率(Rd)为雨季>雨季末>干热季>雾凉季;以涡度相关法得到的两树种冠层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 B)为雨季>雨季末>雾凉季>干热季,而冠层呼吸速率(Re)则是雨季>干热季>雾凉季>雨季末.两种方法得到的不同季节植物冠层最大净光合速率相差0.9~2.0 μmol·m-2·s-1.  相似文献   
706.
测量的区域土地覆盖格局研基于多尺度遥感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km、4km和8km 3种空间分辨率的NOAA/AVHRR数字影像,对中国NECT样带西部地区进行了土地覆盖分类及其景观特征的比较研究。重点比较了几种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分类结果边界的一致性和空间差异,以及影像所记录的景观格局的差异。为进一步在不同尺度上研究景观变化过程以及尺度转换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表明:3种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所反映的区域土地覆盖的宏观空间格局是一致的,但类型的边界、每一类型斑块的形状和数量均产生较大的差异;经过对反映景观空间结构的4种指标(分维数、破碎度、多样性、优势度)的比较显示出随着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变化,影像所反映的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各覆盖类型的分维数表现出最大差异,表征着空间分辨率的变化对斑块复杂程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07.
基于遥感和地面数据的景观尺度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模拟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描述了一个反映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的景观尺度生态系统生产力过程模型(EPPML).该模型以遥感图像作为数据源,从中获取影响植被生产力的重要变量——叶面积指数(LAI);主要对景观尺度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和蒸散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动态进行模拟;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手段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显示,从而实现将植物生理生态研究的结果从小尺度向中尺度进行拓展和转换.本研究用EPPML对1995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生产力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EPPML可以比较准确地模拟该保护区主要植被的NPP.NPP的模拟值年均为0.680kgC·m^-2,变幅为0.105—1.241kgC·m^-2(82.1%),其中阔叶红松林的年NPP最高(1.084kgC·m^-2).NPP年总量为1.332×10^6tC,以阔叶红松林和云冷杉林最高,分别为0.540×10^6tC和0.428×10^6tC.NPP的季节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7月最大(6.13gC·m^2·d^-1).NPP在夏季积累最多(0.465kgC·m^-2),春季次之,冬季最少。  相似文献   
708.
檫树群落主要树种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测定方法研究了天然更新檫树[Sassafras tsumu (Hemsl.)Hemsl.]群落4个主要树种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4个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主要呈聚集分布。在研究种群分布格局时,檫树种群的最适样方面积为100m^2;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和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Hemsl.)Makino]种群的最适样方面积为50m^2;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l.)的最适样方面积为25m^2。檫树和光皮桦种群在幼树、中树和大树阶段均为聚集分布;丝栗栲和拟赤杨在幼树及中树阶段为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渐弱,到大树阶段即为随机分布。上述结果为调查研究中取样技术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9.
 鉴于全球植被/生物群区在现状气候条件下已经被很好地模拟并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得到很好的预测,人们有必要和急需模拟大尺度(区域、洲际至全球)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陆地生物圈模型的发展(从生物地理模型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到动态和耦合的植被模型),气候-生物多样性相互关系和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相互关系研究成果的增多,以及基于现有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理论和经验制图的进步,加大了模拟大尺度植物多样性格局的可能性。本文的目的是:综述当前气候-生物多样性相互关系和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相互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大尺度  相似文献   
710.
典型黑土区侵蚀-沉积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土壤侵蚀-沉积的响应可为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提供重要指导.选择黑龙江省典型薄层黑土区宾县宾州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137Cs示踪方法估算土壤侵蚀模数,进一步分析坡面和流域尺度土壤侵蚀-沉积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非常明显,夏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