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9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主要报道了浙江双栉蝠蛾危害对毛竹笋次生物质(主要是单宁、黄酮、总酚)的影响.研究表明,浙江双栉蝠蛾幼虫危害毛竹笋后,与健康笋比较,轻度受害和重度受害笋的单宁、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经多重比较表明,其差异极显著.受害后,毛竹笋黄酮含量总体下降,但重度受害的下降量比轻度受害的少;经检验,各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说明毛竹笋受浙江双栉蝠蛾危害后,其单宁、黄酮、总酚的含量均显著下降,这可能是植物的应激防御反应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92.
人乳头瘤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通过性传播的环状双链DNA病毒,与宫颈癌、阴道癌、头颈部癌症、阴茎癌和肛门癌等许多癌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该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危险的致癌因素.HPV持续感染宿主在于它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现就近年来关于HPV的免疫逃逸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3.
生物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通信时,传感器节点会对其邻近的人体组织产生有害的电磁辐射,并由此引出了温度问题.在生物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如只考虑节点的能量问题,则可能致使某部分组织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受到损伤,因此,传统的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并不能完全适用.本文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簇头转换算法,综合考虑节点的能量、温度等问题,为各节点设定优先级,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节点作簇头节点.从而使传感器节点邻近组织的温度得到控制,并且各节点的剩余能量也较为均匀.与传统的算法相比,降低了网络节点对人体的损伤,同时延迟了第一个死亡节点的出现.  相似文献   
94.
根据几种哺乳动物的短波视蛋白基因的比对结果,在保守区设计两条基因特异引物扩增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的短波视蛋白基因,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ncation of cDNA ends,RACE)扩增出其5′和3′末端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相关哺乳动物短波视蛋白基因编码区进行了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 050 bp,共编码350个氨基酸.没有发现提前终止密码子,且功能区严格保守,提示是一个有功能的基因;5个关键氨基酸位点分别为52 T、86 F、93 T、114 A和118 S,表明该蝙蝠的短波视蛋白对紫外光最敏感.进化分析表明,兽类的短波视蛋白基因受到正选择压力的影响;相对速率检验结果显示,大足鼠耳蝠与其他兽类的短波视蛋白基因进化速率有明显的差异.提示大足鼠耳蝠的该基因可能发生了功能特化,可能对其夜晚视觉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在吉林省通化市采集到长尾鼠耳蝠(Myotis frater)样本9只,为吉林省蝙蝠科新纪录,鉴定为长尾亚种M.f.longicaudatus.本文给出了该蝙蝠的特征描述和相关测量数据,并与文献记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6.
南蝠海南岛分布新纪录、回声定位信号和ND1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1月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网捕到5只蝙蝠标本.形态特征及线粒体DNAND1基因序列的研究证实其为蝙蝠科南蝠属南蝠(Ia io),该物种为海南岛翼手目新纪录.本文详述了海南岛南蝠的形态与回声定位信号特征,并与该物种已报道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7.
高山植物绵头雪莲花(Saussurea laniceps HandMazz.)组织培养苗经2℃低温锻炼后抗寒性明显增强,SOD、CAT、POD活性明显提高,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脱锻炼期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仍高于低温锻炼期间的水平,脱锻炼后抗氧化酶活性略有上升或保持稳定状态.这些变化是绵头雪莲花组织培养苗适应低温逆境的生理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98.
以Reid、唐四平头和其他种质等3个杂种优势类群共30份玉米自交系为实验材料,以玉米幼胚作为外植体,研究基因型、培养基、激素、继代培养次数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能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但是只有部分自交系能再生植株.通过对不同杂种优势类群自交系玉米幼胚培养特性的分析,从Reid、唐四平头和其他种质类群的供试自交系中,筛选出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和绿苗分化率均较高、适合于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如黄野四/京24//C108/黄野四选系、黄早四/先早17//吉853选系、R43//黄野四/711选系、京7、京7黄、3189/4380选系、4380/陕综5选系、8103、先早17、18-599红、501、178和冀53.  相似文献   
99.
应用树状DNA杂交(DDH)对生殖道尖锐湿疣中HPV DNA的分型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手术切除的50例生殖道尖锐湿疣新鲜标本中,以及15例正常人血清中,提取基因组DNA,同时用树状DNA杂交(dendrimer DNA hybridizalion,DDH)技术和PCR进行HPV DNA的分型检测.结果50例尖锐湿疣中,以DDH方法检测,感染HPV6型者20例,感染11型者24例,6/11型混合感染者3例,阴性3例,总检测率达94%;以PCR方法检测,HPV6型感染者21例,11型感染者24例,6/11型混合感染者3例,阴性2例,总检测率为96%.15例正常人血清中,以DDH方法检测,HPV感染的假阳性率为0%;以PCR检测,假阳性率为6.67%.还以HPV阳性标本对DDH方法做了敏感度的测定,结果阳性病例DNA检测最低浓度为97.28pg/ml.研究表明,DDH技术具有较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且成本较低,操作安全简便,可适用于基层中小医院较大样本量筛查.  相似文献   
100.
论中国钝头蛇是台湾钝头蛇的次定同物异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耀明 《四川动物》2004,23(3):209-210
台湾钝头蛇 (以下简称Pf)是JohnVanDen burgh (190 9)依据我国台湾省台南县关子岭 1号标本 (CASno 180 0 6 )命名的新种。中国钝头蛇(以下简称Pc)是ThomasBarbour (1912 )依据W R Zappey在四川西部Luluping (=峨边县 ) 1号标本 (MCZno 732 6 )命名的新种。比较二者的原始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