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2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82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削尾材小蠹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祖祥  周志方 《昆虫知识》1996,33(5):280-281
  相似文献   
42.
本文通过对腾冲慈姑Sagittaria tengtsungensis 模式产地的考察,并在查阅了所有馆藏标本的基础上对腾冲慈姑的形态描述进行了修订。有关形态特征的比较以及不同的地理分布区等研究结果均支持腾冲慈姑和小慈姑为两个中国特有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43.
44.
1985-1994年的3-11月,在山西省代县对小PiTi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该鸟在山西省为夏候鸟,每年最虫3月6日迁来,最晚11月24日迁离,居留期为255天左右。种群密度在繁殖前的4月为1.37,繁殖后的9月为1.95(只/ha)。产卵始期为5月27日,日产1枚,窝卵数5-8枚,产出第二枚卵时开始孵卵。观察到最早孵卵期为5月28日,孵卵期为20-22d。雏鸟出壳先后顺序与产卵先后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45.
南方铁杉上斑痣盘菌科一新种—铁杉小双梭孢盘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在安徽黄山采自南方铁杉针叶上的小双梭孢盘菌属一新种,即铁杉小双梭孢盘菌对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46.
宋斌  欧阳友生 《真菌学报》1996,15(4):247-250
报道了中国小光壳炱属(AsteridiellaMcAlpine)1个新种和13个国内新记录种,新种是柃小光壳炱AsteridiellaeuryaeB.SongetY.X.Hu。全部标本存放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GDIM)。  相似文献   
47.
引自泰国的小瘤龙脑香经13年的栽培观测表明,该树种在引种地生长迅速,超过原产地部分地区;开花结果正常,用种子已繁育出一批新植株;对其落叶量和林下土壤养分的测定表明,该树种具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作用。本文还就小瘤龙脑香的利用价值、造林的环境条件要求以及国外种植情况及其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该树种在我国热带地区大面积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8.
纵纹腹小鸮的繁殖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雷富民 《生态学报》1994,14(2):205-208
本文报道了纵纹腹小(Athenenoctuaplunipes)的繁殖和生活习性等,繁殖期雌雄成对活动。巢位于陡峭悬崖壁的土洞或裂缝里,内无巢材.雌鸟产卵于洞内松软的沙土上。每窝产5一6枚卵,由雌鸟孵化.卵化率平均92.7%,幼鸟成活率58.3%.雌雄共同育雏,育雏期39d.繁殖期食物以鼠和甲壳类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49.
纵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空间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叶辉  李隆术 《昆虫学报》1994,37(3):311-316
在昆明地区,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成虫蛀梢多集中在蛀干木附近。 种群密度以蛀干木为中心向周围呈指数递减,散布半径约30m。在蛀梢过程中,该种群逐渐向新区扩张。在树冠内,纵坑切梢小蠹主要分布在4-10轮枝上。第7轮枝虫口百分率最高。6-7轮枝受害率最大。 树冠上层受害较其下层严重。从树冠水平层次考察,树冠外层虫量相对集中,约为树冠中、内层虫量之和。 树冠内层虫量最少。纵坑切梢小蠹在树冠内的种群分布系由梢径、种群密度、蛀梢行为、降落方式、光照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