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41.
采用硅胶、ODS和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方法,从大叶紫珠(马鞭草科)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得到一个新的苯丙素类衍生物。采用包括电喷雾离子化高分辨质谱和一维、二维核磁共振等多种光谱学手段鉴定该化合物结构为2-甲氧基对苯二酚-4-O-[(5-O-反式-咖啡酰)-β-D-呋喃芹菜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42.
陈振佳  Rodr.  CJ 《菌物系统》1998,17(1):21-28
对我国云南、海南和广东咖啡植区收集到的58个咖啡锈菌菌株标本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鉴定出小种有7个。各咖啡植区除共同出现Ⅱ号生理小种外,云南咖啡植区还出现Ⅰ,XV,XXⅢ和XXⅣ号生理小种;海南则出现Ⅵ和XXⅡ号小种;广东咖啡栽培地区未发现有新的生理小种。各咖啡植区新生成的生理小种种类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43.
棉花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棉花纤维特异表达cDNA文库分析得到的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CoAOMT)基因EST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首次从棉花中克隆了一个CCoAOMT基因,命名为GhCCoAOMT1(GenBank登录号为FJ848871).研究结果表明:GhCCoAOMT1基因cDNA全长960 bp,具有一个753 bp的开放阅读框,5'非编码区为9 bp,3'非编码区为198 bp,编码25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28.306 kDa,等电点为5.39.利用PCR方法克隆了GhCCoAOMT1基因的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 311 bp,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GhCCoAOMT1与来自毛白杨、烟草和苎麻的CCoAOMT同源性较高.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GhCCoAOMT1基因在棉花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茎部的表达量最高,其次表达量依次为根>花瓣>子叶>10 d纤维>雄蕊>胚珠>叶.  相似文献   
44.
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是栽培稻遗传改良的宝贵资源,本研究通过杂交和回交结合胚拯救技术获得了小粒野生稻与栽培稻的种间杂种及回交后代,调查了杂种与各回交后代的交配率和染色体数目,并运用175对均匀分布的SSR标记对双亲和92份二倍体的BC3F1植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BC1,BC2和BC3的交配率分别为5.58%,0.11%,0.37%和1.62%;杂种染色体数目为36(ABC),回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24~48;小粒野生稻与栽培稻间SSR标记的多态性概率为93.2%;在92份二倍体的BC3F1植株中,小粒野生稻渗入片段的数目、长度、总的大小及其所占全基因组的百分数分别为24.1,17.8,438.4cM和26.2%.同时还评价了杂种和回交后代的部分农艺性状和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表现.这些材料可以用于鉴定来自于小粒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和产量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为栽培稻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45.
款冬花中的-酚性新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款冬(Tussilago farfara)的干燥花蕾中分得一新化合物,命名为1,2-O-dicaffeoyl-cychopenta-3-ol(1),同时分离得到槲皮素-3-O-葡萄糖苷(2),运用FAB-MS、IR、UV以及NMR等波谱数据鉴定了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46.
Fungal endophytes in green coffee see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reen coffee seeds from Colombia, Guatemala, India, Kenya, Papua New Guinea, Puerto Rico and Vietnam were sampled for the presence of fungal endophytes. Stions of surface sterilized seeds were plated on yeast malt agar, and fungal growth was isolated for subsequent DNA extraction and sequencing. Several fungal genera were isolated, including Acremonium, Aspergillus, Eurotium, Fusarium, Gibberella, Penicillium, Pseudozyma and an undescribed clavicipitaceous species.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at these fungi might be playing in coffee seeds remain unknown, but in other plants some of the genera isolated have been reported to protect against plant pathogens.  相似文献   
47.
越桔两种蛀干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淼 《昆虫知识》2001,38(3):221-222
咖啡豹蠹蛾Zeuzera coffeae Nietner和樟泥色天牛Uraecha angusta(Pascoe)是江苏地区的美国兔眼越桔上2种主要蛀干害虫。前者在枝干中向顶端方向蛀食,排出圆粒状虫粪;后者向植株基部方向蛀食,排出粉末状虫粪,均造成枝干枯死。咖啡豹蠹蛾发生量较大,是主要虫种。防治这2种蛀干害虫,应采用保护利用天敌、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促使树体健壮生长等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8.
咖啡透翅天蛾Cephonodeshylas和茶长卷叶蛾Homonamagnanima为红栀子(Gardeniajasminonides)园中2种主要害虫。在湖北孝感地区咖啡透翅天蛾年发生5代,以蛹越冬;茶长卷叶蛾年发生4代,以幼虫越冬。文章介绍了2种害虫的年生活史、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9.
田间不同水肥管理下小粒咖啡的生长和光合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云南5年生田间小粒咖啡(Coffea arabica)进行2种施肥(低肥和高肥)和在干季秸秆覆盖、滴灌、秸秆覆盖+滴灌、对照4种水分处理对植株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影响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小粒咖啡一年生长周期中最高峰期在雨季始期,次高峰期在雨季中期.水分处理对生长高峰期株高和分枝长度的相对生长率没有显著作用,高施肥量则加大了其相对生长率.干季水分处理提高了叶片的Pn、gs、Tr和WUE,而叶绿素的荧光特征没有受到影响.在湿季,高施肥量使叶片含氮量Pn增加,对gs和Tr的影响较小,从而导致WUE提高,高施肥量显著减小日间光抑制程度,加大了光合机构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和热耗散能力,提高了对强光环境的适应性,研究表明,小粒咖啡需要高养分的投入和良好的水分管理,湿季是小粒咖啡进行光合和生长的最优季节,干季田间秸秆覆盖+滴灌的效果较好,滴灌和秸秆覆盖的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50.
咖啡多胚现象与多胚苗形态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目测筛选出咖啡多胚豆(种子),对其进行离体胚培养获得幼小植株,观察分析了多胚及其幼苗的形态发育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倍性咖啡种质均存在多胚现象,不同材料的双胚率不同(变幅在1.06‰~4.46‰),其中四倍体材料普遍比二倍体的高.多胚豆中胚的形态和着生位置各异.多胚再生植株生长发育特点各不相同,一般大胚再生植株生长发育正常;小胚植株长势弱,出现畸形植株及生长过程中夭亡等现象.同一咖啡豆中远离正常胚位的额外胚可能是由胚囊外的体细胞发育而形成的不定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