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为探讨小球藻保护大鼠运动因运动造成的心肌损伤,为小球藻科学合理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运动对照组(S组)、运动+低剂量小球藻组(SCL组)、运动+高剂量小球藻组(SCH组),每组12只大鼠。所有参与实验的大鼠每天自由饮水择食,小球藻的摄入采用灌胃器每日灌胃一次。小球藻各组灌胃体积为5 m L/kg,其他组灌入等量生理盐水。安静对照组(C组)笼内自由活动,不进行额外运动,运动对照组(S组)、运动+低剂量小球藻组(SCL组)、运动+高剂量小球藻组(SCH组)进行8周的跑台跑步训练,每周6次。1~4周进行中等强度训练,5~8周进行高强度训练。本研究发现,在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含量水平,S组较C组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含量,SCL组和SCH组显著低于S组(p<0.05),SCL组和SCH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剂量增加而递减。鼠心肌SOD活性方面,S组显著低于C组(p<0.05);SCL组和SCH组显著高于S组(p<0.05),组间随剂量增加而递增;SCH组显著高于SCL组(p<0.05)。血清、心肌CGRP水平,S组显著低于C组(p<0.05);SCL组和SCH组显著低于S组均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认为摄入小球藻能够有效消除机体由于长期高强度大负荷运动下产生的过量的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血管原生性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2.
小球藻的营养及药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藻因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产油能力,因而已被广泛研究。小球藻属于单细胞绿藻,分布广泛,种类多达十余种,在食品、医药、饲料、能源和环保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小球藻不仅可以光自养生长,还可以利用有机碳源进行异养生长。小球藻细胞壁坚厚,胞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多糖、色素、脂肪酸,并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铁、钙、锌、钾等矿物元素,具有全面而均衡的营养价值。小球藻属中的蛋白核小球藻已被我国卫生部列为新资源食品。小球藻特有的促生长因子(CGF)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特殊功效,近年来研究证明小球藻在临床上可作为治疗多种疾病的辅助药物,被认为是绿色天然的营养保健食品。本文从小球藻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药理和保健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3.
采用N+束注入、甲基磺酸乙酯二步诱导法对蛋白核小球藻分步进行诱变,筛选出使蛋白核小球藻定向变异藻株,得到了最佳培养条件。常规生化分析结果表明,诱变后得到的小球藻新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提高27.23%;  相似文献   
194.
重要理化因子对小球藻生长和油脂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通气培养的方法研究了N、P、Fe3 、盐度、光照强度、温度对小球藻(Chlorella sp. XQ-200419)生长速率、生物量和油脂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N浓度对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在KNO3浓度0.05—0.3g/L范围内,小球藻生长速率随N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并积累更多的生物量,而油脂含量随之递减,KNO3浓度为0.3g/L时,油脂产量最高。小球藻对P浓度变化的适应范围很大,K2HPO4浓度在10—160mg/L范围内,对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产量都没有显著影响。在小球藻培养后期补加不同浓度Fe3 对其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影响,总脂含量随着Fe3 浓度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均比对照有极显著提高,Fe3 浓度为0.75mmol/L时油脂产量最高。盐度对小球藻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油脂含量先随着盐度的增大而提高,当NaCl浓度达到0.6mol/L, 油脂含量又显著降低;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均在盐度为0.2mol/L时最高。光照强度对处于生长后期的小球藻的生长影响不大,但影响其油脂积累,小球藻的油脂含量和产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当光照强度增至280μmolm-2s-1时,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最高。温度对小球藻的生长速率、生物量、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在15-40℃范围内,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生长速率、生物量、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都经历了一个先上升然后下降的过程,适合小球藻生长、积累油脂的温度范围是20-35℃,30-35℃时油脂产量最高,40℃时生物量、油脂含量和产量都最低。理化因子对生长和油脂含量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1. 温度、光强、铁浓度和盐度的影响表现为在适宜生长的条件下提高油脂含量,这种模式可以称为“适宜模式”;2. 氮浓度的影响表现为在不利于生长的条件下提高油脂含量,这种模式可以称为“胁迫模式”。两种模式都可以提高油脂含量,但是,只有适宜模式才可以提高油脂产量。在筛选小球藻优良产油藻种时要注意,只有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油脂含量高的藻种才具有高产油潜力。  相似文献   
195.
某些藻类植物,如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绿藻,不但能利用无机碳源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长,还能利用有机碳源转化为异养生长,这种转化又是可逆的。迄今为止,对于人工控制下藻细胞向异养转化的代谢和调控机理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分析小球藻细胞异养转化过程对氧气的依赖性,进一步研究它们在厌氧条件下的生长和乳酸发酵特征,探讨可异养转化的单细胞藻类(作为特殊的实验生物系统)在发酵工程和细胞工程领域里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6.
为建立适用于小球藻(Chlorellasp.TLD6B)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该研究比较了TCA/丙酮沉淀法和Trisol提取法对小球藻蛋白的提取效果,不同pH梯度IPG胶条(pH3~10和pH4~7)、不同蛋白质上样量、不同聚焦程序对小球藻蛋白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1)采用Trisol提取法可获得较高纯度蛋白,当选择24cm pH 3~10的线性IPG胶条时,上样量为500μg,聚焦80 000Vh效果最佳,可分辨蛋白点达726个;当选择24cm pH 4~7的线性IPG胶条时,上样量为1 000μg,聚焦80 000Vh效果最佳,可分辨蛋白点达1 230个。(2)该实验随机挑选了10个胶内蛋白点进行MALDI-TOF/TOF-MS鉴定分析表明,其中8个蛋白点鉴定成功,进一步说明Trisol提取法可适用于小球藻双向电泳分析。  相似文献   
197.
实验以小球藻为藻种, 构建室内模拟培养装置, 在选定的一组优化的光照、温度和营养盐浓度条件下,采用间歇培养+连续培养的方式对其进行单种群培养, 模拟藻类生物量积累的过程。将培养期划分为5个阶段, 通过分析各阶段的光合荧光参数以及藻细胞内C、N、P含量, 初探生物量积累过程中藻生理参数的变化特征, 为研究水华的发生、维持和消退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显示: 调整期, 藻生长不受生境光热、营养盐限制, 小球藻光合活性较强; 对数生长期, 藻类开始出现光抑制, 热耗散增加, 胞内N、P含量及N/P值较高; 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 藻同时受光抑制和营养盐抑制, N和P含量、N/P值均下降; 连续培养期, 营养盐限制得到缓解, 小球藻光合活性开始升高, 且藻细胞对N、P营养物吸收能力增强。监控藻类生物量积累过程中细胞内氮磷下降的拐点和细胞内元素比例变化可为预测水华的消退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8.
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在发酵过程中不同氮源对小球藻的生物量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确定了小球藻的最佳氮源;并对比分析了含氮培养与缺氮培养的生物量、油脂含量、氮消耗量、生物量氮消耗比率和油脂氮消耗比率的不同。结果表明:小球藻在1.6 g/L Na NO3时获得最大生物量,为562.2 mg/L,在0.8 g/L Na NO3时获得最大相对油脂含量为12.01%;以油脂含量为考察指标时,培养小球藻的最佳氮源为0.8 g/L Na NO3;缺氮培养时,最大油脂含量为13.49%,比含氮培养高约15%;含氮培养时,最高生物量为626.3 mg/L,比缺氮培养高约1.9倍。氮源对生物量,相对油脂含量,生物量氮消耗比率和油脂氮消耗比率具有明显的影响。藉此,提出了通过改变培养方式,达到调控小球藻细胞内生理代谢组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9.
活性小球藻对铅离子的吸附与解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活性小球藻对Pb^2+的生物吸附、解吸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培养至指数生长期的小球藻对Pb^2+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率可达75%。吸附液的pH值在7左右,小球藻对Pb^2+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吸附率可达80%。吸附的动力学实验表明,在小球藻对Pb^2+吸附的起始阶段,吸附速度较快,10min即可达到平衡。研究还表明,加强光照可以促进小球藻对Pb^2+的吸附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小球藻对Pb^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在解吸实验中,用EDTA和HCI作为解吸剂的解吸率可分别达到近80%和60%,可以有效解吸被吸附的Pb^2+。  相似文献   
200.
摘要:研究恒定均匀磁场对小球藻生长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磁处理在0.01T表现出促进生长的显著作用,从0.2T~1.2T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抗氧化酶系统的关键酶SOD,CAT,POD酶活性在较低磁感应强度时应激性升高,然后随磁感应强度的升高而降低;非酶体系的GSH对磁处理响应不明显,Caro含量普遍有较为明显的降低,可见磁处理造成了小球藻中的活性氧伤害,影响了小球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