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HPV16 E6、E7、LC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HPV16变异体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HPV16阳性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HPV16 DNA E6、E7基因及LCR区核苷酸片段,正反向测序。与HPV16基因序列分析比对,分析核苷酸突变位点。结果:E6基因突变率为80.00%(92/115)主要突变位点T350G(59.78%)、T178G(18.47%);E7突变率为54.78%(63/115),主要突变位点A647G(33.33%)、T846C(26.98%);LCR突变率为23.48%(27/115),主要突变位点为C24T(74.07%)、C13T(25.92%)。维吾尔族T350G突变率较汉族妇女显著升高,而汉族A647G、T846C、C24T突变率显著高于维吾尔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宫颈癌组T350G突变率显著高于炎症组(P0.05),且随病变严重程度增加突变率上升,汉族T350G、A647G、T846C、C24T突变率炎症组、宫颈病变组显著高于宫颈癌组(P0.05),维吾尔族C24T突变率炎症组显著高于宫颈癌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E6、E7突变可能与宫颈病变进展有关,T350G突变可能是维吾尔族宫颈癌高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铂类方案治疗。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人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人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含量,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3.5%显著高于对照组42.9%(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CYFRA21-1、SCC-Ag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PF)、情绪功能(EF)、社会功能(SF)、疲乏(FA)、食欲减退(AP)、疼痛(PA)方面均改善,其中,除EF外,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疗效显著,具有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副反应、降低血清CYFRA21-1、SCC-Ag水平的优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CD44v17对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将CD44v17si RNA、CD44v17、生理盐水转染至传代后的人宫颈癌细胞。检测细胞转染后存活率;检测细胞凋亡率。在裸鼠左肩背部注入人宫颈癌细胞悬液,随机分为CD44v17组、CD44v17si RNA组、对照组。在CD44v17组、CD44v17si RNA组裸鼠瘤体内分别注入CD44v17病毒颗粒、CD44v17si RNA病毒颗粒。检测瘤体的质量与体积。选取疑有宫颈病变患者阴道镜下活检组织80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级组织l5例、CIN II级15例、CIN III级组织15例和宫颈癌组织20例。检测CD44v17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CD44v17si RNA转染的宫颈癌细胞凋亡率(19.20±2.14%)高于CD44v17转染的宫颈癌细胞凋亡率(6.13±1.08%)(P0.05)。CD44v17组裸鼠瘤体质量(15.9±3.4)g高于对照组裸鼠瘤体质量(11.8±2.7)g(P0.05)。CD44v17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按正常宫颈、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宫颈癌发展过程呈递增趋势(P0.05)。结论:CD44v17能抑制宫颈癌细胞凋亡,促进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增殖。通过降低CD44v17表达量可能是遏制CIN向宫颈癌发展的一个手段。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究姜黄素对宫颈癌晚期放疗患者Bcl-x L、Bcl-2、Eph A2与Ephrin A1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160例晚期宫颈癌放疗患者的宫颈癌石蜡标本,分为姜黄素组与对照组,均给予放射治疗,姜黄素组放疗期间加服姜黄素片剂,采用免疫组化等实验方法,观察两组病例标本Bcl-x L、Bcl-2、Eph A2与Ephrin A1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病理标本化疗前后的凋亡细胞指数(AI)与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姜黄素组的Bcl-x L、Bcl-2、Eph A2与Ephrin A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43.33%、46.67%、1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姜黄素组的A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V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抑制Bcl-x L、Bcl-2的表达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同时降低Eph A2与Ephrin A1的表达以减少肿瘤微血管形成,有显著的抗肿瘤与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HPV阴性与HPV阳性宫颈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手术的HPV呈阴性与阳性的宫颈癌患者各86例,且两组患者在年龄、FIGO临床分期相近。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原发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基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治疗方案情况及其5年RFS和总生存时间。结果:两组间宫颈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随访时间分别为63(13~87)个月、61(9~90)个月,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4%和61.3%,平均总生存时间分别为(73.15±2.74)月和(62.72±3.0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阴性组和HPV阳性组5年RFS分别为52.3%和66.4%,平均RFS为(51.57±4.62)月和(58.83±3.4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阴性宫颈癌瘤体倾向于低分化,易发生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其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在早期子宫颈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吲哚箐绿(ICG)及纳米炭混悬液为示踪剂行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切除术,对比两种示踪剂的示踪效果,寻找临床更适宜普遍使用的示踪剂。方法:选取仁济医院妇瘤科2016.8~2019.10期间诊断明确的122例早期子宫颈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采用ICG或纳米炭为前哨示踪剂。对两种示踪剂的显影情况和SLN的示踪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22例子宫颈恶性肿瘤病例中,宫颈注射ICG64例,检出SLN385枚,平均每个患者检出6.02枚SLN,检出率100%(64/64),特异度96.77%,敏感度75%。宫颈注射纳米炭混悬液58例,检出SLN265枚,平均每个患者检出4.57枚SLN,检出率96.9%(56/58),特异度96.36%,敏感度66.67%。两种示踪剂都有较好的示踪效果(P=0.9356)。结论:早期子宫颈恶性肿瘤行宫颈注射ICG或纳米炭混悬液,腹腔镜下显影的SLN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准确率,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可普遍开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加味二妙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妇科门诊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加味二妙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CD3~+、CD4~+、CD8~+、NK细胞水平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3%,明显高于对照组(74.67%,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8.67%,P0.05)。结论: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相比,加味二妙颗粒联合使用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微小RNA-138(mi R-138)的表达及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新辅助化疗,并根据治疗后的效果分为化疗有效组与化疗无效组。采用微阵列芯片技术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mi R-138表达水平,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i R-138基因靶蛋白γH2AX的表达情况,分析患者化疗后mi R-138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化疗有效组化疗后mi R-138△Ct值明显低于化疗前,且明显低于化疗无效组(P0.05),而化疗无效组化疗后mi R-138△Ct值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靶蛋白γH2AX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有效组靶蛋白γH2AX相对表达量的差值显著低于化疗无效组(P0.05)。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组织中mi R-138△Ct差值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FIGO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改变宫颈癌患者的mi R-138表达水平,且mi R-138的表达水平可能与化疗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行因宫颈癌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3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行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35.9±3.4)h及(39.6±3.0)h,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50.7±2.7)h及(54.8±3.2)h,下床行走时间分别为(49.9±2.6)h及(53.6±3.2)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6±1.7)d及(9.2±1.8)d,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11%及23.4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可有效加速患者的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