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宫颈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FITM1的表达。使用靶向IFITM1的si RNA(si-IFITM1组)和高表达IFITM1基因的重组pcDNA3.1质粒(pcDNA3.1-si-IFITM1组)转染Si Ha细胞下调或上调IFITM1的表达。通过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s迁移实验和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TEN、PI3K和AKT的表达。通过对BALB/c Nude裸鼠接种Si Ha细胞来考察IFITM1在体外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癌组织中IFITM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对照组比较,si-IFITM1组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而pcDNA3.1-si-IFITM1组明显降低(P<0.05)。细胞转染48 h和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si-IFITM1组的细胞增殖明显增强,而pcDNA3.1-si-IFITM1组明显减弱(P<0.05)。与对照组比较,si-IFITM1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而pcDNA3.1-si-IFITM1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si-IFITM1组的PTEN被下调,而PI3K和AKT被上调(P<0.05);pcDNA3.1-si-IFITM1组的PTEN的被上调,而PI3K和AKT被下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si-IFITM1组裸鼠的肿瘤体积显著增大,而pcDNA3.1-si-IFITM1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IFITM1过表达抑制人宫颈鳞癌细胞Si Ha的生长和转移能力,并在体外抑制肿瘤的形成,从而发挥抗癌作用。IFITM1可能通过调控PTEN/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及锥切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等宫颈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以LEEP治疗CIN等宫颈病变69例,对比手术前后病理检查结果、并进行随访,统计其HPV感染情况。结果术前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为76.8%(53/69)。LEEP可以一次性治疗CINⅠ和反复宫颈炎病例,在41例CINⅡ和Ⅲ病例中有2例复发。HPV感染率在CIN中70.0%(42/60),反复宫颈炎患者中44.4%(4/9)。结论LEEP治疗CIN等宫颈病变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好、复发率低,是可以推广的较为理想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TLR4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宫颈癌组织以及不同HPV亚型宫颈癌细胞株中表达与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IHC)检测TLR4在12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Ⅰ,CINⅠ)、30例宫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Ⅱ-Ⅲ,CIN Ⅱ-Ⅲ)以及49例宫颈癌(invasive cervical carcinoma,ICC)组织中的表达;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LR4在不同HPV亚型宫颈癌细胞株HPV18(+)HeLa、HPV16(+)Siha以及HPV(-)C33a宫颈癌细胞株上的表达.结果 TLR4的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高逐渐增强,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 Ⅱ~Ⅲ、I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 %(1/12)、20.00 %(6/30)、26.67 %(8/30)和55.10 %(27/49),ICC与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Ⅲ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LR4表达与HPV感染有关,在HPV阳性宫颈癌细胞株上表达强于HPV阴性细胞株.结论 TLR4可能参与宫颈癌起始、发展,TLR4的表达与功能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普查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薄层液基细胞学门诊普查妇女520例,其中经TCT检查结果提示ASCUS以上的妇女76例,均进一步采取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将TCT检查结果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TCT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符合率,HSIL组、SCC组与LSIL组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检查作为妇科宫颈普查的方法,具有检出率及符合率高的优点;检查结果为HSIL或SCC时,应引起临床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5.
GRPR在宫颈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GRPR在促癌发生和癌生长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RPR在28例宫颈癌、5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其中以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组织中,G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和92.9%。GRPR在CINⅠ、CINⅡ、CINⅢ中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组的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比较,GRPR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并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阳性率增高,其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GRPR的过度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其检测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恶性程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6.
目的:评价TCT检查、阴道镜活检和LEEP活检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其差异。方法:对324例经TCT加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进一步行LEEP,采用对比研究TCT、阴道镜下活检和IEEP活检病理结果。结果:TCT检查与阴道镜活检诊断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65.1%,TCT结果与LEEP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69.4%,诊断过度11.4%,诊断不足18.5%。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与LEEP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68.2%,诊断过度21.9%,诊断不足9.3%,后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CT是辅助诊断CIN的有效方法;单独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的准确性尚不够理想,阴道镜下活检不能替代LEEP活检;TCT诊断CIN者在初次治疗时可用LEEP一次完成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检测方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意义。方法:580例妇女同时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第2代杂交捕获法(HC Ⅱ)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并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580例受检者中病理诊断为炎症207例(35.69%),CIN Ⅰ 224例(38.62%),CIN Ⅱ 96例(16.55%),CIN Ⅲ 38例(6.55%),浸润癌15例(2.58%);②TCT检测异常者中炎症52例(25.12%),CIN Ⅰ 177例(79.02%),CIN Ⅱ 85例(88.54%),CIN Ⅲ36例(94.74%),浸润癌15例(100%),其中CIN Ⅱ和CIN 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炎症组和CIN Ⅰ组,低于湿润癌组(P<0.01或0.05);③HPV DNA检测阳性者中炎症66例(31.88%),CIN Ⅰ 152例(67.86%),CIN Ⅱ 83例(86.46%),CINIII 35例(92.11%),浸润癌组15例(100%),除CIN Ⅱ和CIN 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HPV-DNA检测阳性组CIN和浸润癌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④30岁以下高危险型HPV感染率(65.53%)显著高于30岁以上34.47%感染率(P<0.01);⑤联合应用TCT、HPV-DNA检测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14%和69.28%,高于TCT或HPV-DNA的单独检测。结论:宫颈高危险型HPV感染是CIN及宫颈癌的主要发病因素,并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HPV-DNA和TCT联合应用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普查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薄层液基细胞学门诊普查妇女520例,其中经TCT检查结果提示ASCUS以上的妇女76例,均进一步采取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将TCT检查结果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TCT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符合率,HSIL组、SCC组与LSIL组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检查作为妇科宫颈普查的方法,具有检出率及符合率高的优点;检查结果为HSIL或SCC时,应引起临床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253例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患有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CIN组(86例)及对照组(167例)。采集纳入对象的宫颈菌群并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对细菌16S rRNA V3、V4区片段进行PCR扩增,并采用Illuminate Miseq测序平台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两组对象宫颈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分析患者宫颈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对象宫颈微生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及Shannon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4、1.636,P0.05),而CIN组的Chao指数及ACE指数均高于对照组(t=9.213、10.420,P0.05)。16S rRNA分析显示放线菌是宫颈部位的主要菌群。CIN组女性宫颈微生物群落中放线菌、奇异菌属、放线菌门、阴道奇异菌及奇异变形菌占主要优势(LDA4log10),对照组中杆菌、厚壁菌门等占主要优势。Spearman相关分析示卷曲乳杆菌、惰性乳杆菌、格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呈负相关,而加特纳菌、阴道奇异菌、普雷沃氏菌、粪球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IN女性宫颈菌群与健康女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卷曲乳杆菌、惰性乳杆菌、格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呈负相关,而加特纳菌、阴道奇异菌、普雷沃氏菌、粪球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并分析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509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CKC治疗的患者318例记为CKC组,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的患者191例记为LEEP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缘阳性率以及复发率,根据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切缘阳性组和切缘阴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IN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结果:CK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LEE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LEEP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缘阳性率、复发率均低于LEEP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切缘阳性组的手术方式、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CIN病变分级、有无宫颈上皮腺体受累与切缘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为LEEP、HPV感染呈阳性、CIN病变分级为Ⅲ级、有宫颈上皮腺体受累是CIN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采用CKC治疗CIN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率和复发率,安全可靠。手术方式为LEEP、HPV感染呈阳性、CIN病变分级为Ⅲ级、有宫颈上皮腺体受累是CIN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以上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CIN术后切缘阳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