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60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GIS的滨海盐渍化农田土壤空间变异及其分区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滨海盐渍化农田盐碱瘠薄、土壤属性空间变异大、粗放管理效益低的现实,研究管理分区精准划分方法,采取差异化措施,提升盐渍化土地利用水平。该文以无棣县农田为研究区,采用网格法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定点野外采样、室内化验分析获取土壤属性数据,运用ArcGIS 10.2地统计方法分析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特征;在MATLAB R2016a中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FCM)计算各样点的模糊隶属度,通过插值预测模糊隶属度的空间分布,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分区;通过变异性分析和最小极差法(LSR)差异显著性检验,对分区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无棣县农田土壤总体呈轻中度盐渍化,有效氮含量偏低,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中等,速效钾含量较高;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含盐量呈中等变异性(变异系数25.0%-52.3%),空间变异性较大,应分区调控;速效钾、含盐量和pH的块金效应值小于25%,主要受土壤质地、地下水矿化度等结构因素影响,有机质、有效氮和有效磷的块金效应值在50%-75%之间,受耕作方式、施肥等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将全县农田划分为3类管理区,估算面积分别为2.56万hm2、1.76万hm2、3.24万hm2;各分区土壤养分变异系数分别为23.9%-51.5%、15.9%-50.3%、14.7%-33.0%,检验结果表明各分区间差异显著,而各分区内部变异性明显低于未分区。管理分区与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特征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分区结果可以作为差异化管理的作业单元。研究结果为各分区内部统一、不同分区间差异化管理提供了依据,研究有助于推进滨海盐渍化农田精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2.
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可用于评估微生物碳(C)、氮(N)和磷(P)养分的需求状况。以往从凋落物输入量变化对生态酶化学计量比的角度来探讨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的研究较少。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对12块杉木人工林样地进行3种凋落物处理(凋落物添加(LA);凋落物移除(LR);对照(CK)),通过测定土壤C、N和P水解酶(β-葡糖苷酶(BG)、半纤维素酶(CB)、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P))的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探讨凋落物添加和移除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LR显著抑制了AP、BG、CB、NAG和LAP活性,同时降低了土壤含水量(SMC)、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和有效氮含量;而LA对以上指标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表明凋落物输入量变化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来影响水解酶的活性。LR和CK处理下土壤酶活性比ln(BG+CB):ln(AP)和ln(NAG+LAP):ln(AP)均低于全球尺度上土壤酶活性比ln(BG+CB):ln(AP)(0.62)和ln(NAG+LAP):ln(AP)(0.44),表明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长受磷限制;LA处理的土壤的ln(BG+CB):ln(AP)和ln(NAG+LAP):ln(AP)均高于全球尺度,表明LA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磷限制,生态酶化学计量比响应的差异表明磷可能是驱动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内在联系的关键因子。相关分析表明SMC、SOC和有效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可作为表征土壤当前养分有效性状况的重要指标,该研究可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和可持续性经营提供科学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43.
由于标记缺失、生产记录不详、亲权关系不明及部分个体来源不清等历史问题,中国小熊猫圈养种群存在谱系错漏、近亲繁殖等风险。近年来,随着小熊猫种群规模不断扩大,管理者们对谱系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亲子鉴定工作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26个微卫星标记,对国内3个小熊猫圈养种群进行了亲缘关系运算,完成了相关谱系的查错与整理。26个位点多态性与稳定性良好,联合非亲排除概率达到0.9999以上,可解决国内小熊猫圈养种群的各类亲子鉴定需求。在单亲未知或双亲未知的情况下,8或11个位点组合可实现亲子鉴定。5个位点组合可进行个体识别。在小熊猫圈养管理过程中,应用一套亲子鉴定体系对小熊猫圈养的谱系进行查漏补缺,有利于制定科学的配对计划、避免近亲繁殖,对小熊猫种群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有机物料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物料还田是提升农田土壤有机碳、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为探讨不同有机物料的还田效果,采用室外培养方法,研究了在等碳输入条件下,施用水稻秸秆、紫云英、生物有机肥、猪粪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洞庭湖双季稻区潮土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180 d的培养试验,与不施用有机物料相比,施用有机物料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生物有机肥、猪粪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分别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提升了26.1%、9.7%和30.7%,水稻秸秆和紫云英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升效应在试验期间并不显著。水稻秸秆和紫云英还田更有利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积累,猪粪更有利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积累,生物有机肥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积累,水稻秸秆生物炭则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轻组有机碳的积累。与水稻秸秆还田相比,紫云英、生物有机肥、猪粪和水稻秸秆生物炭还田使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提高了31.8%、111.6%、62.2%和50.7%。从土壤固碳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来看,生物有机肥、猪粪和水稻秸秆生物炭的还田效果优于水稻秸秆和紫云英还田。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大连市2011-2017年7例输入性卵形疟原虫感染病例的病原、抗原及核酸检测结果,以提高卵形疟原虫诊断的准确率和效率。方法收集7例疑似疟疾患者的血样,对血样进行血涂片镜检、快速疟疾诊断试纸条检测(RDT)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血涂片镜检结果显示7例患者均感染卵形疟原虫。RDT检测结果显示2例阴性,另外5例为泛疟原虫抗原阳性。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7例患者均检出疟原虫属和卵形疟原虫核酸。结论综合镜检、RDT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确定该7例患者均为卵形疟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46.
甘薯小象甲在江苏的潜在入侵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甘薯小象甲Cylas formicarius (Fabricius)传入江苏及其在该地区扩散的风险性。【方法】应用生物气候相似原理分析甘薯小象甲在江苏的潜在适生性。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利用相关风险性分析模型,从国内和江苏省内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被害栽培种的经济重要性、传入扩散及定殖的可能性以及风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对甘薯小象甲在江苏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甘薯小象甲综合风险值R为2.26,且江苏北纬34.5°以南地区为甘薯小象甲的潜在季节性发生区,北纬34.5°以北地区为潜在零星发生区,江苏不存在非适生区和周年发生区。【结论】甘薯小象甲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条件,江苏是其潜在适生区,据此提出了2条相关风险管理备选对策,以期使风险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  相似文献   
47.
土壤健康的生物学表征与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有效判定土壤健康状态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问题。在现有的土壤健康评价体系中,很少考虑土壤生物在维持土壤健康方面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土壤健康的内涵,从土壤生物健康的角度,总结了土壤健康的生物学表征指标,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微食物网及蚯蚓对土壤健康的指示作用。基于上述生物指标,从作物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健康状况的调控途径,并对土壤生物健康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增强科学家和决策者对维护土壤生物健康的认识,充分发挥土壤生物在生态系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草地利用移动性的丧失导致生态系统退化,是草地放牧生态学领域兴起的主导性学说。在我国,草地利用移动性的丧失不仅是政策变化导致的,更是众多自然和社会因素叠加演进的结果。草地利用移动性的重建对于中国草地恢复和可持续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很难通过恢复传统或季节性轮牧的途径实现。我们可以依托智能围栏、牲畜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草地生产力无人机快测等新型放牧管理技术,在我国不同气候区域、不同类型草地,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型草地移动性管理模式,进而重建“草地利用的移动性”。新型轮牧模式还应与草畜平衡、牲畜补饲以及土壤养分补充等重要生态草牧业措施结合,确保我国草地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9.
苏红巧  王楠  苏杨 《生物多样性》2021,29(3):304-306
执法是实现依法行政的最终环节,是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工具,统一执法是我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改革中"统一"的重要方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国家公园体制建设需要坚持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考虑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50.
为便于本地社区了解当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便在得益于自然环境的同时更好地珍视、利用和保护,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联合其他环保组织提出了“神山圣湖山水自然保护倡议”(KSLCI),制作了圣地区域的手绘宣传图册,其目的在于,协助山地乡村社区更好地了解本地所面临的变化和机遇。手册以生活于冈仁波齐(Kailash)圣地的本地社区为服务对象,也可为范围更大的山地社区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