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传统村落为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对象,分析传统村落景观与一般乡村景观和乡土景观的差异,提出了传统村落需要“弱景观”的理论,并定义了弱景观的概念。同时,从整治设计、改造设计、引入适度设计3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在传统村落景观实践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弱景观营造,以及3类景观营造方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2.
微生物学研究型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命科学及生物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我们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研究型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并针对研究型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内容特点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方式和过程管理模式。为期12年的实践表明,开展研究型设计性实验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其实践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作用显著。研究型设计性实验教学是具有推广意义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3.
为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在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中探索了以创新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其中"教师—研究生—创新小组"三级交互的教学模式是以研究生为中心和纽带的交互式技能训练,是创新实践的关键。研究生以其积累的微生物学知识、掌握的实验技能和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承担本科生创新实践"指导者"角色,结果证实这一模式对本科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实验技能的提高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是研究生助教模式的创新探索,也是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4.
微生物学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激发本科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训练实验技能、拓展创新思维、促进素质教育,我们探索了"课堂讲授—实验课程—课题研究"三位一体、"理论—技能—创新实践"同步训练的微生物学教学模式,首次将研究生引入本科生素质教育中,并在教学方法、手段、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试验,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对主动掌握理论知识、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国际真菌分类委员会建议真菌学家在真菌(包括酵母菌)的系统学研究中坚持他们提出的15点建议(原文摘要中为14点建议,文内为15点建议,故译文将摘要改为15点建议——译者注),并把它们作为工作的实践守则。采用这个守则可以促进命名上的稳定性和达到真菌描述上的一致性(本文所说的“真菌描述”都是指真菌新分类群的发表——译者注)。  相似文献   
106.
《生命世界》2007,(1):110-110
2006年10月17日~21日,《生命世界》杂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0名优秀教师赶赴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全国优秀教师教学实践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7.
薛红 《生物学通报》2005,40(9):38-39
新一轮课程改革自启动至今已经3年了。然而课程改革能否由理想转变为现实,能否由书本上的蓝图转变为生动鲜活的教学实践,关键靠广大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因素,在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正演出一个全新的剧本。为演好这一幕幕催生“中华崛起”的历史性戏剧,必然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这也是课改持续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新课改的要求与挑战,作为一名投身课改、心系课改的教研员来说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教研就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舞台,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基于上述的认识,笔者着重谈一谈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生物学教师业务水平方面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8.
叶艳妹  陈莎  边微  高世昌  丁庆龙  郝朋 《生态学报》2019,39(23):8878-8885
目前大多地方生态修复工作往往是对各类生态系统分割式治理,不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要求各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特征和有机联系,恢复生态学理论则关注受损生态系统的驱动因素、生态恢复的路径和干预措施,两者的结合能够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基于恢复生态学理论,以泰山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物能循环和转化的生态学原则对受损生态系统生态关键问题进行诊断,明确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的各要素(子系统)在生态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及相互制约关系,厘清了泰山地区矿山开采(地质受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景观失调的生态受损与退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貌重塑、植被重建、水体重构、景观重现”的生态恢复思路。并尝试构建包含生态风险、生态状况和生态恢复能力三重准则共13项指标的评价体系,以期通过生态恢复效果的评价与监测引导生态恢复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09.
《医学微生物学及实验技术》是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实验技术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重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引入企业实践教学,逐步形成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体系,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企业实践三部分组成,并初步建立和实施了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所助益,有效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0.
差异性表达分析是转录组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对于揭示基因功能和调控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但该分析属于多步迭代且耗时较长的计算密集型过程,软件之间具有复杂的数据依赖关系,输入输出格式不尽相同。传统方式下,软件安装与使用复杂、繁琐的手动操作、分析环境的不易迁移以及无法按需集成都是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中首次将云开源项目Docker容器技术应用于生物信息领域,提出一种高效自动化的转录组差异性表达分析方法。首先将最佳实践流程在Docker容器中内置与集成,其次多脚本联动与Web服务相结合,最后形成一个轻量级、易迁移、高效自动化的转录组差异性表达分析"黑匣子"。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式相比,该方法的分析时间缩短约72%,效率提升2倍多,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高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