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9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肖培新  吴在富  刘昭华  胥保华 《昆虫学报》2010,53(11):1202-1206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在清除工蜂体内自由基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高低与蜜蜂的寿命、 抗病力有直接的联系, 进而影响着蜂群的生产性能。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不同发育时期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 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 CuZnSOD)、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 MnSOD)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实验分别在幼虫、 蛹、 成虫3个阶段5个时间点(产卵后5 d的幼虫, 产卵后14 d的蛹, 出房后1 d, 12 d, 32 d的成虫)取样。结果表明, 3个抗氧化酶基因在各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 其中CuZnSOD和MnSOD mRNA的表达量在幼虫到蛹期和出房后12-32 d两个阶段呈下降趋势, 而都以出房后1 d时表达量最大, 蛹期表达量最小, 且显著低于其他4个时期(P<0.05)。CuZnSOD基因 mRNA的表达量在成虫阶段的下降趋势不明显, MnSOD mRNA的表达量则显著下降(P<0.05); 而CAT基因的mRNA表达量以蛹期最低, 且其表达量随蜜蜂的生长发育稳定上升, 在出房后12 d和32 d时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这些研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抗氧化酶基因在蜜蜂不同发育时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人TNFAIP1基因克隆及其在常见细胞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利平  周爱冬  李红  张文峰  吴艳阳  张健  韩梅 《遗传》2006,28(8):918-922
人类TNFAIP1蛋白是第一个被鉴定受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蛋白,有实验证明TNFAIP1 蛋白可能参与DNA复制、合成、细胞凋亡以及人类的各种疾病等重要过程,但对其确切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不多。本文克隆人的TNFAIP1基因到GST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进行表达纯化。利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其在几种常用的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发现在COS7以及NIH3T3细胞系中高表达,而在HeLa、HepG2、SW480、PanC1、MCF7等癌细胞系中低表达。由此推测TNFAIP1可能在癌症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994.
实时荧光定量PCR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被用于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研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由于技术操作多种多样,尚未统一,该技术仍未正式列入诊断标准.近年来,随着研究增加,对该技术操作的标准化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现从技术问题,包括标本种类、DNA提取方式、靶序列的选择、国际标准化研究进程以及该技术在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价值和应用两个层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比较寡核苷酸芯片法、实时荧光PCR和测序法在对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基因分型的比较和方法学评价。方法:对126例不同基因型的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用寡核苷酸芯片法、实时荧光PCR法和测序法进行基因分型,并评价各种方法的临床表现、所需时间和检测成本。结果:寡核苷酸芯片法、实时荧光PCR分别能检测到1%和0.1%比例的基因型。在126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样本中,寡核苷酸芯片法、实时荧光PCR和测序法分别检测出41(33%)、41(33%)和45(36%)例为B型,76(60%)、76(60%)、81(64%)例为C型。寡核苷酸芯片法、实时荧光PCR均检出9例B、C混合基因型。在三种检测方法中实时荧光PCR是最快速和廉价的。结论:寡核苷酸芯片法、实时荧光PCR能检出B、C混合基因型,而测序法只能检测出样本的主导基因型。  相似文献   
996.
在近日召开的"药品质量源于设计"的专题研讨会上,梅特勒-托利多就如何应用创新的PAT工具加快药物工艺研发和放大生产进行了专题报告,同时也展示了适用于制药行业的实验室解决方案,其中涉及:实时在线颗粒  相似文献   
997.
998.
采用传统生物学方法、显色培养基方法、自制三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TAS-ELISA)、基因组直接PCR(DNA Direct-PCR)、菌裂解直接PCR(Bacterium Direct-PCR)、免疫捕捉PCR(IC-PCR)、生物PCR(Bio-PCR)、SYBR Green染料实时荧光PCR(SYBR Green Real time-PCR)、探针实时荧光PCR(TaqMan Real time-PCR)检测纯菌液及模拟带菌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结果表明:传统生物学培养方法出现假阳性;TAS-ELISA、DNADirect-PCR、Bacterium Direct-PCR、IC-PCR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6、102、105、104CFU/ml;显色培养基、SYBR Green Real time-PCR灵敏度达102CFU/ml;Bio-PCR、TaqMan Real time-PCR检测灵敏度最高,均为101CFU/ml。显色培养基、TAS-ELISA操作简单,适合大量样品的初检;IC-PCR具有灵敏、特异、快速、经济的优点,特别适合大体积样品中微量病原的检测;Bio-PCR、TaqMan Real time-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适合阳性样品的复检以及科研使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核酸特异、快速、敏感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方法:比对编码RSV非编码蛋白的基因序列,选取其保守片段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与传统RT-PCR方法进行比较,分别对两者的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及临床样本检验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RSV的特异性检测。相对于传统RT-PCR方法100拷贝/反应的检测灵敏度,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检测灵敏度达到10拷贝/反应,检测范围为1010~101拷贝/反应,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从169份临床呼吸道标本中检出RSV阳性40例,高于普通PCR方法(31/169)。结论:建立了RSV的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可用于临床鼻咽拭子样本的检测,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改良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用于H9亚型禽流感病毒检测。根据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保守区序列中的8个区段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反应,并以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目视检查绿色荧光两种方法对扩增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表明,RT-LAMP的最小检测限为100 fg,灵敏度比PT-PCR高100倍,且与H5亚型、H7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NDV)无交叉反应。目视检查绿色荧光与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判定结果一致。整个扩增检测过程在35 min内即可完成。利用临床样本对RT-LAMP法进行验证,结果与RT-PCR一致。由实时浊度分析得到的标准曲线,计算出临床样本中的病毒质粒拷贝数均在2×107-2×104之间。因此,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方法快速、灵敏、特异性强,是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一种高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