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佟晓晶  李联昆  孟莉  吴琼 《生物磁学》2011,(8):1522-1525
目的:研究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现状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 N)的现患率,并分析该人群年龄与HPV感染及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以及hr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之间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对553例30岁-78岁有性生活史的女性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对所有接受筛查的妇女均行宫颈HPV检测及电子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并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子宫颈病变的金标准。资料采用EXCEL整理,利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和CI N的关系。结果:553例受检对象总体阳性检出率为18.0%。hrHPV感染情况在不同年龄段分布有显著差异,hrHPV病毒载量越高宫颈病变的程度越重。结论:不同年龄段hrHPV感染情况不同,hr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32.
子宫颈癌是一类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并严重危害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因素。自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导致子宫颈癌而获得2008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全世界广泛认可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子宫颈癌的最主要生物学因素。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HPV病毒的生物学结构、女性生殖道HPV病毒的感染途径以及HPV病毒诱发子宫颈癌机制的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33.
子宫内膜癌,又叫子宫体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国内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但是,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并且随着宫颈癌筛查及预防的普及,在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人数已经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生殖道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在新疆南部维族妇女人群中的型别分布情况。方法:以年龄在30-59岁的新疆伽师县夏普吐勒乡维吾尔族妇女人群为基础进行筛查,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集受试者宫颈脱落细胞,利用PCR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 DNA并分型。结果:共2473名妇女入选。HPV总的感染率为9.1%,高危型中HPV-16的感染率最高为6.9%,其他高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59、HPV-56、HPV-18、HPV-33、HPV-58、HPV-51、HPV-31、HPV-45、HPV-52、HPV-68、HPV-35、HPV-39。低危型中HPV11感染率最高,其他低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42、HPV-43、HPV-6、HPV-53、HPV-66、HPV-73。HPV-44、-83、-MM4没检测到。多重感染率为34.2%。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人群中以HPV16感染为主,其次为HPV59、56、18、33等。HPV59可能是新疆维吾尔族妇女较易感染的类型。体现了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感染HPV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5.
HPV病毒有100多个亚型,反复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对其进行分型检测,对子宫颈病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有很重要的意义.近年来,HPV分型检测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对其相关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莫平  赵淑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9):1692-1694,1699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的疗效及对VEGF的表达。方法:评定4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化疗效果并应用RT-PCR方法测定化疗前后组织中VEGF表达化疗近期。结果:介入栓塞化疗的总有效率87.2%,ⅠB2期、ⅡA期、ⅡB期宫颈癌介入化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ⅢA期及ⅢB期宫颈癌介入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前三组(P<0.05),治疗前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均明显相关(P<0.05);介入治疗后高分化宫颈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VEGF表达无明显下降(P>0.05);不同临床分期、有淋巴结转移、不同病理类型及中、低分化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后VEGF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前介入栓塞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有良好近期效果,是一种可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VEGF可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37.
你能设想一下大众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用疫苗来预防常见癌症的可能性吗?事实是如此,但令人高兴的是生物技术和药业公司并没有忽视这种可能性——其中几个已在开展用疫苗预防宫颈癌的工作,以下对他们作一个大致的介绍。  相似文献   
38.
张蕾  王霞  张珊  杨彦华  石纳玉  蔡广彦 《生物磁学》2011,(20):3878-3881
目的:探讨ProExC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roExC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果:ProExC在宫颈炎、C1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5%,51.7%,77.9%,90%,93.8%,且其表达在宫颈癌及CINⅡI级病变与宫颈炎及CINI级病变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ExC在CINⅠ级组织中表达低于CINⅡ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ExC在浸润性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ProExC反映了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诊断及监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9.
多药耐药是肿瘤细胞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多药耐药基因1过度表达P-gP是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表观遗传通过对DNA的甲基化和组蛋白脱乙酰化的修饰来调节MDR1基因的转录.应用化学物质可以逆转MDR1基因的过度表达,提高化疗敏感性,这将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策略,也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0.
反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HPV基因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反向点杂交法(RDB)的原理,针对HPV 6B, 11, 16, 18, 31, 33和35设计了7条序列作为未标记的特异性寡核苷酸(SSO)探针,分别固定在尼龙膜条上,形成7个点,再与经PCR扩增的样品DNA序列杂交,即可在一个膜条上分辨出这7型HPV中的任一型.此法快速简便,特异性高,不存在假阳性;且因PCR灵敏度高,亦不易出现假阴性.用PCR-RDB法检测保存的宫颈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32例,结果:HPV16阳性22例(68.8%),HPV18阳性5例(15.6%),HPV16/18双重感染2例(6.3%),阴性仅3例(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