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21.
722.
723.
陈美仙 《蛇志》2010,22(2):191-192
1人工流产之后阴道流血不止的原因 许多女性朋友人工流产后出现阴道流血不止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往往想到是人流不全。而术后感染、手术后失于调养、子宫收缩不良等也是人工流产存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24.
周顺霞  吕秀娜 《蛇志》2009,21(3):221-222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及时准确诊断极为重要.如临床诊断不明确.会耽误病情,而导致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2004年6月~2008年6月诊断为子宫异位妊娠48例。现对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声像图改变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5.
本实验分析小鼠子宫平滑肌的肾上腺素β受体亚型,以去甲肾上腺素(NA)、异丙肾上腺(ISO)及舒喘灵(SAL)为激动剂,其pD_2值分别为7.34,8.43与7.30。其中ISO的pD_2值显著大于NA及SAL(P<0.01);NA与SAL的pD_2值无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小鼠子宫平滑肌具有β_1与β_2受体,且β_1与β_2的数量与/或活性不会相差过大。以心得安为竞争性拮抗剂,NA,ISO及SAL为激动剂,用Schild作图法得出三条不重合且几乎平行的直线,横轴上截距分别为9.01,9.17及9.68,pA_2值按激动剂顺序为SAL>ISO>NA,此结果进一步提示小鼠子宫平滑肌具有β_1与β_2受体,且β_2的数量略大于β_1  相似文献   
726.
727.
杨欣 《植物杂志》2012,(3):14-15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的白带呈下列描述的性状,提示你可能有某种妇科疾病。 1.脓性白带:白带呈黄绿或黑色泡沫状,有腥臭味,大多为滴虫或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常见于滴虫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和阴道异物等。  相似文献   
728.
胎盘是妊娠期维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和母亲健康的临时性器官,直接介导了母胎之间的对话。胎盘防御屏障功能的建立与维持是正常妊娠维持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胎盘发挥了抑制母体对胎儿免疫排斥的作用,同时,胎盘需要抵抗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本文从胎盘发育的角度出发,从细胞学、免疫学等多重领域探讨了胎盘防御屏障建立及功能维持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重点介绍了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抗感染的作用方式,包括细胞自噬、外泌体途径、细胞连接及细胞骨架等;同时介绍了胎盘屏障功能异常与子宫内感染尤其是TORCH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致病关联。  相似文献   
729.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和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两类常见的良性妇科疾病,以子宫内膜组织的异常种植或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流行病学数据显示,EMT患者的EP发生率攀升,EP患者合并EMT的风险也增加,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密切关系与潜在的关联机制。尽管EMT和E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近年研究表明,EMT和EP的发生可能与长期高水平雌激素刺激、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表达失衡、细胞凋亡与增殖异常、细胞因子的表达、局部慢性炎症刺激、免疫系统失调、氧化应激、微生物群紊乱、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两者共有多种危险因素,可能参与彼此的疾病进程,从而在临床治疗上显示出消极的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对EMT和EP发病机制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二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0.
本研究旨在考察白皮杉醇(piceatannol, PI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的初步抗肿瘤作用。分别通过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损伤修复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PIC对HEC-1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和侵袭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PIC能显著抑制HEC-1A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诱导其凋亡并减少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细胞数(P<0.01),下调p-Akt、p-Erk1/2、p-p38MAPK、β-catenin、CD44和Slug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综上所述,PIC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ERK/MAPK信号通路和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