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65岁以上因急性胆囊炎实施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C组)和剖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腹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OC组比较,LC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术中出血、腹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中转开腹10例,占7_35%;其中粘连严重导致胆囊三角解剖不清6例,无法控制的出血2例,结石嵌顿胆囊管2例。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放置LNG-IUS,同时服用米非司酮,每月1次,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仅放置LNG-IUS。观察两组疗程结束后、放置LNG-IUS后1、3、5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8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月经期、月经量、月经间期出血时间、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点滴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1.3%和2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G-IUS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远期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不规则阴道出血。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在临床上对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收治的切口妊娠患者53例.并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28例、保守治疗组25例,介入治疗组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进行刮宫术的治疗,保守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以及肌内注射MTX后进行刮宫术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出血量,住院时间,降血HCG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降血HCG时间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患者的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介入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子宫动脉介入对剖宫产切口妊娠进行治疗的方式,可以对切口妊娠大出血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可以对妊娠物进行有效的杀死.  相似文献   
44.
郭斌 《生理学报》2020,72(1):105-114
胚胎植入对于妊娠的建立和维持至关重要,需要活化的胚泡和接受态的子宫之间进行同步。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子宫接受态的判断仍是制约妊娠率的一个关键限制性因素。已有数据显示,胚胎植入涉及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激活和失活,进而影响子宫腔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上皮极性、宫腔闭合、胚胎定位、上皮基质反应、腺体发育等。本文就雌激素、孕酮、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microRNA (miRNA)、通道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等在胚胎植入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网络作一综述,以期为不孕症的治疗及安全有效的避孕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GnRH拮抗剂与GnRH激动剂促排卵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比较GnRH拮抗剂与GnRH激动剂方案及GnRH拮抗剂方案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E2水平、受精率、可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结果:GnRH拮抗剂与GnRH激动剂方案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GnRH拮抗剂方案妊娠组血E2水平及可用胚胎率明显高于非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nRH拮抗剂方案中卵泡后期血E2上升缓慢或停滞,血HCG日E2明显偏低,提示妊娠结局不良.但是,GnRH拮抗剂是否对子宫内膜及胚胎有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苏大附一院分娩的初产妇400例,其中剖宫产、阴道自然分娩各200例,对两组产妇产后42天心理状况、恶露持续时间、泌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42天发生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影响无明显差别(P>0.05);阴道自然分娩组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剖宫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有抑郁、焦虑情绪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显著长于正常产妇,24h泌乳量显著少于正常产妇(P<0.01).结论:剖宫产对产妇身体生理创伤大过阴道自然分娩,应严格控制剖宫产的适应症,鼓励阴道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47.
目的:硬膜外瘢痕,又叫硬膜外纤维化,是指在硬膜外腔的手术涉及范围内形成的瘢痕组织或纤维化,是机体对创伤的修复反应。瘢痕的粘连和收缩会牵拉硬膜和神经根,限制其活动,被瘢痕包绕的神经根受到非正常的牵拉和挤压,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动脉血供、静脉回流受阻,神经根和背侧神经节对机械压迫很敏感,会产生一系列症状,如疼痛、麻木及下肢肌力降低等。近年来,对硬膜外瘢痕防治的研究大多是椎板切除术后如何通过物理或化学屏障来减少术后因瘢痕粘连导致的并发症。但对通过瘢痕形成过程中抑制其主要构成成分的生成来减轻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的相关研究还较少。通过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主要成分Ⅰ型胶原蛋白的生成来实现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的形成。方法:选用30只250克两月鼠龄的SD雄性大鼠随机按1、2、3、4、5、6周分为6组,行后路4、5腰椎全椎板切除术。术后1、2、3、4、5、6周时每周取一组大鼠全锥板切除术后硬膜后方瘢痕组织,分别行病理切片HE染色,组织块贴壁法细胞培养。筛选第三周瘢痕组织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慢病毒干扰串珠素表达并设对照组,通过Western-blot、RT-PCR分析Ⅰ型胶原蛋白生成量与对照组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病毒干扰小组Ⅰ型胶原蛋白生成量较对照组及纯病毒组明显减少(RT-PCR F=509.331,q A,B=-43.371,P〈0.01,q A,C=-46.133,P〈0.01,Western-Blot F=337.578;q A,B=-112.433,P〈0.01,q A,C=-89.227,P〈0.01)。结论:干扰串珠素表达能有效减少术后硬膜外瘢痕成纤维细胞生成Ⅰ型胶原蛋白,对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应有一定作用。通过慢病毒介导的shRNA干扰成纤维细胞中的串珠素后,其生成的Ⅰ型胶原蛋白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通过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串珠素表达能够有效减少Ⅰ型胶原蛋白的生成。这种方法不论从Ⅰ型胶原蛋白是瘢痕主要构成成分方面,还是Ⅰ型胶原蛋白在瘢痕生成过程中分泌胶原中占得比例增多导致机体由胎儿期的无瘢痕愈合转化至成体的瘢痕愈合这个方面来将,理论上都能够做到有效地抑制、减少硬膜外瘢痕的形成,因此通过干扰硬膜外成纤维细胞串珠素表达从而达到抑制硬膜外瘢痕的形成这一理论是可行的,为进一步进行椎板切除术后抑制硬膜外瘢痕形成的体内试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胆囊切除术中抗菌治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和开腹胆囊切除(OC),每组25例,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前及术后使用抗生素的例数及使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根据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硝基咪唑类,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甙类.结论:根据病情发展,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开放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860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超声组440例和电刀组420例,记录分析手术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组术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较电刀组好,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在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出血方面少于电刀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术后并发症少,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显著减少,是疗效较好的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在对运用超声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癌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通过"二维"与"四维"超声的对比来形成分析,进而探索四维超声在对于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在本文研究的过程中,对多例患者进行二维四维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术前分析准确率与术中情况进行比较,四维超生比二维超声病理诊断符合率高。据此分析,四维超生能多方位的去观察病变,与彩色多普勒搭配应用,更能做出精确的诊断,并能更好的进行术前临床分析,是医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