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1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43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检测孤雌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系效率与小鼠品系以及培养体系的关系。方法将小鼠MⅡ期卵子孤雌激活发育至囊胚,然后从囊胚内细胞团分离孤雌胚胎干细胞。结果杂交和近交系小鼠的建系效率没有显著差异,建系的培养体系中加入ERK抑制剂或者采用血清替代品KSR时,建系效率显著提高。结论小鼠孤雌胚胎干细胞的建系效率与小鼠的遗传背景并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分离内细胞团的培养体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乳腺癌干细胞是导致乳腺癌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因此,模拟出与人乳腺癌发病机制相似的动物模型将对乳腺癌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介绍乳腺癌干细胞异种移植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应用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从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角度探讨自然发情小鼠与诱导发情小鼠的子宫内膜上,雌激素受体α表达是否受内源雌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7只同日龄母鼠,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3个组:自然发情假孕组(对照组)、诱导发情处理假孕组和自然发情假孕第1天摘除卵巢组,3个组的小鼠在见栓后第4、6、8天分别取样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α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个处理组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核、胞质都有ERα存在,且主要表达在腺上皮;见栓第4、6、8天时,诱导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的ERα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组和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P0.05);见栓第8天时,自然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ERα阳性率与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见栓第4、6天时两者阳性率差异显著,自然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ERα阳性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P0.05)。结论诱导发情处理的小鼠子宫内膜,其表面雌激素受体α表达显著高于自然发情小鼠,且两者都受其内源性雌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  相似文献   
994.
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致死率较高,早期难以发现,对化疗易耐药,而且易转移复发,5年存活率低于30%。TSCs学说认为卵巢癌易耐药、复发及转移,根源在于TSCs所致,只有针对TSCs进行特异性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对卵巢癌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卵巢癌TSCs分离鉴定、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估对绝经后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5mm的妇女病理活检的价值,减少因盲目性诊刮对老年妇女的伤害。方法对92例绝经子宫内膜增厚(≥5mm)妇女,分无症状与有症状两组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比较。结果无症状组63例,正常绝经后内膜47例(75%),良性病变16例(25%),无恶性病变;有症状组29例,正常绝经后内膜15例(52%),良性病变10例(34%),恶性病变4例(14%);22例激素替代治疗者中,有1例是内膜癌,并伴有阴道出血、流液症状。结论绝经后不伴出血等症状,内膜≥5mm,可免诊刮。激素替代治疗者,在停药、数次出血后,内膜〈5mm,同样可以免刮,但两者必须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99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肌和成脂分化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骨髓基质的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因其具有容易获取、体外扩增方便迅速、移植排斥反应较弱等优点而成为临床应用的理想细胞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肌和成脂的分化对动物机体内肌肉和脂肪的组成具有直接影响,因而与肉品质及人类健康息息相关.本文综述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的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并重点分析了关键调控因子PRDM16(PR domain-containing16)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肌和成脂分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生物磁学》2010,(14):I0001-I0002
“人脑的大小”与智力的关系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一系列突破性研究。科学家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可以让人类大脑变大的方法。未来大头人将比现代人更聪明。关于这项研究的详细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998.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凋亡相关基因TGF-β 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计TGF-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及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与凋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EMS组),正常妇女正常子宫内膜12例(对照组),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TGF-β mRNA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blotting印迹法检测检测TGF-β蛋白的表达.同时用TUNEL染色对标本进行凋亡检测.结果:异位子宫内膜的凋亡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且EMS组患者异位内膜的TGF-β mK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结论:患者子宫内膜中凋亡率的改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异位的子宫内膜可能是由于TGF-β的表达上调增加了抗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治疗成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32只,两只用以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余被分为3组,其中细胞移植组10只,PBS缓冲液组10只,空白对照组10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传代培养并诱导成神经元样细胞后用Hoechst33342标记,损伤1周后采取静脉注射移植的方法移植于大鼠脊髓损伤区,移植六周后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的存活及与宿主脊髓的整合情况。脊髓损伤后的1~6周对各组动物进行BBB评分,用SPSS1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细胞移植组动物的BBB评分提高显著,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移植组免疫荧光显示,移植细胞在体内大量存活并桥接于脊髓损伤区的两端,存活的多数细胞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NSE、NF-200、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GFAP表达呈阳性。结论:移植定向诱导的神经元样细胞有助于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研究了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成骨及成脂分化的潜能.通过加入诱导成骨的诱导剂,人的MSCs出现成骨分化的机箱,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茜素红染色及主要调控基因BMP2和Runx2的表达,确定了MSCs具有成骨分化的潜能.对于成脂分化,通过油红O染色,及主要标志基因PPARγ的表达确定其具有成脂分化的潜能.所以,从骨髓分离的到的MSCs纯度达到标准,并且具有成骨成脂分化的多向潜能,是一种理想的实验模型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