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1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23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1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为一组抗原性密切相关的布尼亚科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存在至少两种临床表现、动物宿主及流行特征截然不同的血清型别,即血清Ⅰ型(汉坦型)和血清Ⅱ型(汉城型)。这两型病毒间的血清学定型已有报道。近年来,除啮齿类动物外,从临床病人以及非啮齿类动物体内也分离到了HFRS病毒。同时出现两类型别毒株共存,以及从家鼠体内分离到野鼠型毒株或从野鼠体内分离到家鼠型毒株的复杂情形。为此,准确检定并鉴别不同来源毒株型别,将为深入了解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制定疫苗生产策略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人的恶性高热和猪的应激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恶性高热和猪的应激综合征是临床症状极其相似、遗传方式不同的两种代谢障碍性疾病,它们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畜牧业生产。随着医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有关专家对这两种病的认识在90年代初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在回溯这两种疾病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将...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电镜及免疫电镜等方法进一步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人体尸检组织中病毒包涵体(IB)的抗原、核酸性质和超微结构特点作了进一步观察。结果,在39例中的20例尸检病例组织中显示出病毒核蛋白抗原和血凝素抗抗原阳性的IB,其中包括16例陕西尸检病例组织中的6例休克期和1例多尿期病例,17例上海病例中的3例休克期和9例少尿期病例及3例江西病例中的1例休克期病例。IB主要分布在呼吸道和肺泡、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胃肠道、腺垂体、扁桃体、胰腺、前列腺等组织的粘膜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及肝细胞和睾丸生精上皮细胞胞浆中,阳性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可在该组细胞小同时检测到病毒RNA,多为胞浆内弥漫阳性,仅少数组织中显示出病毒RNA阳性IB结构。电镜观察阳性组织细胞中出现由大量微丝微管及颗粒样结构组成的IB结构,其小的病毒颗粒状结构、内质网及纤维丝状结构呈病毒抗原阳性,上述结构位于高尔基体区。结果说明该病毒有感染上皮细胞的特性,对其宿主细胞的致细胞病变作用是极其温和的,且多表现在亚细胞水平。IB可能是病毒过量表达抗原的堆积或病毒复制部位,而微丝微管结构可能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法研究了国内不同地区HFRS尸检病例组织中病毒RNA的分布和定位。结果在19例病例组织中均可检测到病毒RNA。陕西及沈阳地区病例,阳性部位主要是各脏器上皮及实质细胞。江西地区病例,病毒RNA主要出现于各脏器组织内血管壁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广州一例,病毒RNA主要分布于肝脏灶性溶解性坏死区域,肺泡壁和肾间质血管等部位。病毒RNA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浆,呈颗粒状或全浆阳性,也出现于部  相似文献   
16.
丽珠肠乐治疗脾曲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丽珠肠乐治疗脾曲综合征30例,有效率79.2%。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放射性配基[3H]8-OH-DPAT的结合实验显示,自发性高血大鼠(SHR)海马、下丘脑及低位脑干的5-HT1A受体结合位点数较正常Wistar大鼠为多,其中以海马最为显著;脑干的5-HT1A受体虽较正常Wistar大鼠多,但不太明显。SHR下丘脑中5-HT1A受体除结合位点较正常Wistar鼠多外,亲和力也有增大。以上结果表明,SHR与正常Wistar大鼠之间各脑区中5-HT1A受体的差别可能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用外径4mm,内径2.50mm的硅胶管制成长25mm,管内填入DOCA100mg,管壁钻有10一14个直径约300μm微孔的药管,埋入雄性SD大鼠(140±9g)右下腹皮下,摘除一侧肾脏,术后喂1%盐水。埋管后3周即可形成高血压,埋管后8周大鼠的收缩压达23.3±0.37kPa。而DOCA皮下注射组大鼠(10mg/周)术后5周形成高血压,术后13周大鼠的收缩压达23.3±0.66kPa。两组升压曲线回归系数(1.295和0.692)之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对照鼠的收缩压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16±0.16kPa)。与DOCA皮下注射法相比,皮下埋管法具有两个显著优点:(1)升压速率较快,升压幅度较大;(2)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研究了皮下注射6-羟多巴胺(6-OHDA)施行交感神经损毁术对成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红细胞Na^+外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幼年期旅行交感神经损毁术的SHR血压显著低于未损毁组,同时红细胞Na泵驱动的Na^+外流最大速率显著下降、Na^+_K^+外向协同转运系统的单位活性升高。三者均接近WKY大鼠的测定值。相反,损毁成年SHR交感神经不影响上述两个动力学参数,血压也未见明显  相似文献   
20.
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在某些心血管疾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Northern blot杂交技术,观察了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在上述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的表达,揭示转化生长因子β可能在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