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本文介绍了珠状交联琼脂糖及以此作为载体,经氯代环氧丙烷活化后与蛋白酶(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结合,制成固定化蛋白酶亲和吸附剂,进而用以亲和层析牛肺提取液中的Kunitz抑制剂的方法。纯化出的抑制剂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呈现单一条带,与参照物Trasytol(商品Kunitz抑制剂)具有相对应的电泳迁移率,其分子量也相符。纯化产品每毫克蛋白的抑制活力相当于16 000胰蛋白酶BAEE单位。纯化效果为90倍,收率约85%。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125)Ⅰ标记LC-1进行了一些体内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LC-1单抗的结合常数为4.8×10~8M~(-1),LC-1针对的SPC-A_1细胞表面抗原的位点数为7.2×10~4/细胞;LC-1与LAC-122两单抗针对的抗原决定簇没有交叉;用蛋白酶和过碘酸钠处理SPC-A_1细胞,前者对LC-1的结合抑制39%,后者抑制66%;LC- 1不但有较强的体外结合靶细胞的能力,从LC-1在荷瘤裸鼠中的组织器官分布来看,LC-1与肿瘤有较高的体内亲和性,并且是特异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徐菱蔓  梁素英  黄远德  刘斌  郑洁 《生物磁学》2013,(36):7066-7068
目的:探讨FOLFOX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本院诊治的4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FOLFOX方案治疗,每2周重复1次,治疗3周期;观察组患者给予FOLFOX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是两组常见的毒副反应,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脱发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观察组痤疮样皮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6.4%VS0,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可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抗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单抗,研制定量检测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 )的ELISA试剂盒。方法使用基因重组H-FABP免疫小鼠,以杂交瘤技术制备特异性抗H-FABP单抗,用这些单抗研制定量检测H-FABP的ELISA 试剂盒。结果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H-FABP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研制了定量检测H-FABP的ELISA试剂盒,灵敏度达到0.2 ng/mL,线性范围0.4~25 ng/mL,r2=0.9967,回收率在97.2%~104.5%,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6.72%;应用此试剂盒检测健康人血浆H-FABP,含量为1.87~8.50 ng/mL。结论所研制的ELISA试剂盒有较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可用于人血浆中H-FABP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201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7%,是导致成人获得性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为特征,具有致盲率大,手术难度高等特点。针对与此,本文主要探讨术前注射贝伐单抗对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收集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0例,药物辅助手术组(A组)21例,术前3—7天行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1.25mg/O.05mL);单纯手术组(B组)49例,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视力、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电凝、术后出血的不同。结果:在术后3月,两组视力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4分钟,而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5分钟(P〉0.05)。医源性裂孔在A组中有1例,而B组中有16例(P〈0.05),在A组中有3例使用电凝,B组中有25例使用电凝(P〈0.05)。A组有1例出现术中及术后出血,B组为20例(P〈O.05)。结论:在这个回顾性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1.25mg/O.05ml贝伐单抗可以显著减少医源性裂孔的发生,减少术中电凝使用及术中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转移性结直肠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于各种新的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 CRC)的个体化治疗逐步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最主要的因子。贝伐单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本文对近年来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尤其是贝伐单抗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帕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SMMU-27四周静脉注射对食蟹猴的安全性。方法:20只健康食蟹猴按体重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SMMU-27低、中、高剂量组和辅料对照组,每组4只,雌雄各半。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5、150和450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150 mg/kg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辅料对照组给予空白溶剂(0 mg/kg)。各组动物按相应体重慢速静脉注射给药,给药体积为15 m L/kg,给药速度约5 m L/min。每周给药1次,共给药4周,恢复期4周,期间进行各项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一般症状结果显示给药期间与给药后,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陆续有动物出现腹泻症状。高剂量组1只动物在d40时濒死剖解,其最早出现稀便,停药后腹泻状态也未见好转,生化指标显示在d28时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升高,在d14和d40时尿素(Blood Urea,BU)升高,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降低。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有部分动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给药后数值降低,各给药组在d14时及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在d28时BU升高或有升高的趋势,恢复期时有恢复趋势。高剂量濒死动物骨髓检查发现核红细胞较多,各阶段粒细胞减少,出现较多裸核;病理检查发现肾脏可见散在多发的中度肾小管扩张,近曲小管上皮轻度变性。其余指标包括一般症状、体重、尿液、心电图、免疫学指标等未见明显与供试品相关的异常变化。结论:SMMU-27主要毒性靶部位是胃肠道(腹泻)、肾脏(血清BU升高)和血液系统(WBC下降),应与这些部位表达供试品结合的相关受体有关,属供试品的药理作用放大和延伸。因此本实验条件下食蟹猴的安全剂量(NOAEL)为150 mg/kg,致死剂量为450 mg/kg。SMMU-27与等剂量阳性对照药物毒性反应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2007年至2014年于我院治疗的晚期NSNSCLC(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15 mg/kg或7.5mg/kg)联合化疗(紫杉醇175 mg/m~2,d1,卡铂AUC=5或6,d1,q3 w)6周期及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15 mg/kg或7.5 mg/kg,d1,q3w)。观察疗效、不良反应、肺部病灶空洞改变的情况、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及部分患者EGFR、KRAS基因突变状况。结果:共观察26例患者,均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17例行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PD)率分别为53.8%、42.3%、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1.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达25.8个月。26例患者中15.4%治疗后病变发生空洞改变,空洞组的2年、3年生存率略高于无空洞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586、0.509)。13例患者伴有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疾病控制率为100%。11例患者标本可进行EGFR基因检测,敏感突变占36.4%,未突变占63.6%。对10例患者标本行KRAS基因检测,均为突变阴性。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鼻衄、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大多数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可控制。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NSCLC患者疗效确切,副反应可耐受,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肺部病灶空洞改变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小果叶下珠(Phyllanthus microcarpus)由种特异性细蛾科(Gracillariidae)昆虫头细蛾(Epicephala)专门为其传粉,具体包括:头细蛾在雄花上积极采粉,然后为雌花授粉并在其内产卵等极其不同的传粉行为。花气味在维持小果叶下珠与传粉头细蛾专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小果叶下珠雌花和雄花气味,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法与内标法进行定量,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小果叶下珠花气味中共分离出17种化合物,主要以萜类和脂肪族物质为主;顺-β-罗勒烯在雌花和雄花中含量均最高,为主要气味成分;(2)雌花气味释放量显著高于雄花;(3)雌花和雄花之间气味化学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具有两性异形性。初步推测花气味出现两性异形性是植物为适应传粉头细蛾极其高度特异的传粉行为(雄花采粉,雌花传粉并产卵)而选择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血清miR-30c水平对贝伐单抗(Bevacizumab)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本研究检测了我院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不同治疗阶段时的血清miR-30c水平。研究显示,miR-30c表达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第8周时,与治疗前相比,相对miR-30c表达水平达到最高,约为治疗前的3倍。然而,治疗后1个月时,miR-30c表达与治疗期间第8周相比显著降低,但仍高于贝伐单抗治疗前的水平(p0.05)。血清miR-30c水平与心脏毒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采用血清miR-30c水平预测贝伐单抗诱导的NSCLC患者的心脏毒性。ROC分析显示,从化疗前到化疗期间,miR-30c水平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分别为0.866、0.708和0.882。从化疗前到化疗后,miR-30c水平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分别为0.705、0.679和0.654。本研究表明,血清miR-30c可能是预测贝伐单抗化疗后发生心脏毒性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