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以小麦品种‘西农88’(Triticum aestivum L.,cv.Xinong 88)为材料,研究了外源施加不同浓度茉莉酸(1、2.5、5、10 mmol/L)对UV-B辐射(1.5 kJ·m-2·d-1)下小麦幼苗光合色素、抗氧化酶、丙二醛、游离脯氨酸、紫外吸收物、花青素、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以及对其生长的影响,探讨了茉莉酸在UV-B辐射胁迫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源茉莉酸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产生显著影响,并且表现出浓度效应,其中较低浓度的茉莉酸(1 mmol/L和2.5 mmol/L)能明显提高小麦幼苗的UV-B抗性.表现为低浓度茉莉酸显著提高UV-B辐射下小麦幼苗叶片中的总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且外源施加的茉莉酸还能够增加小麦幼苗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花青素含量,增强根系活力.可见,茉莉酸通过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含量以及保护性色素含量,从而缓解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提高防御物质含量,进而增强植物抵抗UV-B辐射胁迫的能力,保证小麦幼苗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2.
紫外线辐射对西伯利亚鲟精子活力和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剂量紫外线辐射(254nm,UVC)对西伯利亚鲟精子活力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对精子的活力、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均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精子活力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呈先迅速下降,后迅速上升,再迅速下降的趋势;精子快速运动时间的变化趋势与活力相似;精子寿命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当辐射剂量达288mJ.cm-2时,精子无快速运动,当辐射剂量达324mJ.cm-2时,精子活力和寿命均降为0.根据Hertwig效应判断,辐射剂量216mJ.cm-2为西伯利亚鲟精子灭活的最适剂量.  相似文献   
83.
引进天敌莲草直胸跳甲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美国引进天敌昆虫莲草直胸跳甲防治喜旱莲子草已有20多年历史.本研究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方法,对引入我国的4个莲草直胸跳甲地理种群(广州、重庆、昆明、福州)的遗传多样性情况进行分析,并以美国佛罗里达种群为参照,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其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111条随机引物中选取13条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对5个种群的25个样本进行扩增.结果表明: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2.0%,其中美国佛罗里达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显著高于我国的4个地理种群;25.5%遗传分化发生在4个群体间;对各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 UPGMA)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遗传距离与种群空间分布距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4.
利用2000-2008年的MODIS陆地产品MOD15A2(fPAR)与空间插值的气温和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数据,分析了东南亚地区植被时空动态,主要分析了常绿阔叶林、灌丛草原、热带草丛和农田4种植被fPAR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0-2008年研究区植被的fPAR平均为47.58%,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增、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分布格局.(2)研究区87.34%的区域植被fPAR变化不显著.(3)fPAR能够反映植被时空动态,对气候变化具有较好的响应.fPAR的动态变化表明,不同区域的各植被生长年际变化各有差异,其所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85.
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蝴蝶兰M1代花型突变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72个10bp随机引物对蝴蝶兰(F141780)及其60Co-γ射线辐射的8个表现型花型突变体进行RAPD分析。其中有30个引物能扩增出理想的带型,有4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的带型显示其中的25-6、304、30—8-2等3个突变体与对照品种之间具有稳定的多态性差异,即初定其为基因型花型突变体。  相似文献   
86.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幼苗叶片为材料,利用提取原生质体方法在小麦幼苗叶肉细胞中成功地装载了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AM,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了增强UV-B辐射后小麦幼苗叶肉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分布,并对[Ca2+];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分布较均匀,主要分布于紧贴质膜处和核周围,UV-B辐射组钙离子荧光与对照组分布相似,但其原生质体表面不如对照组平滑;同时发现增强UV-B辐射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值较对照组高,说明增强UV-B辐射组小麦幼苗叶肉细胞维持较高浓度的钙离子水平.这些变化表明Ca2+信号有可能以一定的方式参与了小麦响应UV-B辐射胁迫的过程.  相似文献   
87.
【背景】水流是外来入侵生物传播蔓延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水生生物。水生杂草在水流传播过程中也经常携带其天敌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如莲草直胸跳甲经常随着空心莲子草在水流中传播。研究水流对莲草直胸跳甲存活的影响及其对种群迁移的间接协助作用,可为解析该天敌抵御洪涝灾害和借助水流传播的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莲草直胸跳甲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水流模拟,比较水流转速(1000、1250和1750r.min-1)和时间(30、60、90和120min)对不同虫态莲草直胸跳甲(雌雄成虫、幼虫和卵)存活率的影响,并推算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和幼虫在野外随水流传播的最大距离。【结果】水流速度对昆虫的存活和发育具有一定影响。在不同旋转时间和转速下,雌雄成虫的存活率较高,幼虫次之,卵的存活率最低;雌虫随水流传播能达到的最远距离最大,雄虫次之,传播距离最小的是幼虫。【结论与意义】莲草直胸跳甲可随水流进行远距离传播和自然扩散,对于利用莲草直胸跳甲防治空心莲子草,缓解水渠和河道的堵塞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88.
89.
小麦-簇毛麦属间染色体易位系的高效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0Coγ射线以不同剂量照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即将成熟的花粉,将其授于母本中国春,创造出一批包含小麦-簇毛麦易住染色体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用中国春进行连续回交或自交,可有效保留簇毛麦染色体片段,实现外源基因的转移.研究结果表明,60Coγ射线照射花粉后产生易位染色体的频率因剂量不同而有显著差异,12 Gy和8 Gy剂量照射后杂交的M1群体中,产生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的单株分别占调查总数的76.7%和50.0%,均显著高于用其他方法创造易住的频率,并且12 Gy较8 Gy产生了更优的易住类型;创制的易位染色体有67.6%可以从M1传递到BC1,BC1的易位染色体有96.4%可传递到BC,;在回交后代中,加以人为选择,整条簇毛麦染色体很快丢失,至BC2F2即有纯合易位株出现.  相似文献   
90.
对中国直扁足甲属Blindus Mulsantet Rey,1853进行了分类总结,分别给出世界已知8种及亚种的♂和♀成虫检索表,描述1新种:弯胫直扁足甲B.curvotibiu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弯胫直扁足甲,新种Blindu curvotibius sp.nov.(图2~9,52)新种近似于Blindus reichardti Medvedev,1968,两者的显著区别是:1)前者的额有1人字凹;而后者无;2)前者前胸背板的刻点行深,行间十分隆起;而后者的刻点行浅,行间隆起不明显;3)前者的前胸背板基部仅两端有饰边;而后者整个基部有完整饰边;4)前者的后足胫节明显弯曲;而后者后足胫节均匀弯曲,整体弯曲不强烈。正模♂,河南鸡公山,2004-08-05,海拔250~700m,王凤艳采。副模2♀♀,记录数据同正模。词源:种名根据后足胫节弯曲而提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