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珠江流域人口增长十分迅速,食品和能源需求急剧增加,导致流域上游省份农业用地面积增加,下游省份城市化进程加速,随之导致含农业化肥的农田灌溉用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大幅度增加。流域的面源污染物进入珠江河口,导致河口海域赤潮发生频率明显增高。此外,全球变暖加剧了南海和西太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大量的台风在珠江口附近登陆,对人类活动产生的营养盐在海水中再分布产生较大影响。现场及卫星观测表明,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4个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水的垂直混合、流域的降水增加、河流淡水及营养盐的大量输入及风场变化。但是,尚未对这些因子如何影响叶绿素分布进行过清晰阐释。研究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陆海气集成模拟系统,一方面通过控制实验来对模式敏感性进行测试,另一方面以台风“天鸽”过境珠江口为例,来对台风过境期间海表叶绿素时空变化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陆地模式径流分辨率的提高对模拟结果有很大影响,台风“天鸽”过境时,向岸的风抑制了珠江冲淡水排出,促进外海水涌入,提高海表盐度,降低叶绿素浓度。而台风所致的陆地降水在过境后四天(8月27日)通过径流输出至河口,此次剧...  相似文献   
62.
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血管病是人类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炎症因素作为重要危险因素已得到研究者共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参与了从早期内皮功能障碍到晚期斑块破裂的AS形成的各个阶段。CANTOS研究作为测试AS炎症假说的第一个大规模临床试验,为寻找IL-1β介导的炎症性AS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依据。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一种识别受体,可引起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激活,产生和释放成熟的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参与炎症反应发生发展。本文对胆固醇结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血流动力学改变,斑块内细胞代谢方式变化等对NLRP3炎症体激活机制以及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途径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通过对NLRP3及其相关通路的研究,为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3.
目的:本实验选取大鼠胸主动脉为研究对象,探讨定量偏光影像技术对双折光性物质的成像特点与适用研究领域。方法:采用Abrio液晶偏光影像系统在未经染色条件下对青年和衰老大鼠胸主动脉纤维结构进行观察,然后对主动脉切片进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对比Abrio和传统偏振光技术成像的差别。结果:较传统偏振光显微镜不同,Abfio可以对纤维双折射的方位角和光程差进行定量分析。在未经染色的条件下,Abrio可对大鼠胸主动脉中具有双折光性的纤维结构清晰成像,而传统偏光显微镜在未经染色条件下不能给出有意义的信息。经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后,对比传统偏振光技术,Abrio使成像不受纤维排列方向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完整地反映主动脉中纤维的结构及分布情况。结论:Abrio液晶偏光影像技术能够实现对样本双折光的强弱及方向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未经染色的条件下给出微观结构信息,适合于心血管疾病的检测与评估,可拓展应用面宽,将在未来生物医药领域中体现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4.
凋亡诱导因子(AIF)对细胞凋亡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是一种具有凋亡诱导活性的蛋白质,定位于线粒体的膜间隙.细胞受到凋亡刺激时,AIF分子从线粒体释放到胞质,然后再易位到核,与染色体DNA结合,使染色体核周边凝集和DNA断裂成约50kb的大片段.AIF具有凋亡诱导活性和氧化还原酶活性,但二者的作用是脱偶联的.AIF是第一个被鉴定出可以不依赖于胱天蛋白酶(caspase)信号通路而直接介导细胞发生凋亡的分子,但后来也有的报道认为AIF的凋亡活性需依赖于胱天蛋白酶.  相似文献   
65.
濒危植物七子花的生殖构件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濒危植物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的花枝构成及不同类型花序的结实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黄经洞(种群B),花枝的营养生长旺盛,单枝的花序数和花数多,平均为23.5个和278朵;在狮子岩坑(种群A).开多轮花的花序比例高.但花枝的花序数较少,单枝的开花数最少。(2)七子花的结实率很低.可育胚珠的平均结实率均在40%左右,且结实率与花序的开花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花序类型对种子重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种群A的Ⅰ型花序所结果实的种子最大,但这些种子的胚也未发育完全。因此,七子花成为濒危物种的关键并不是结实的数量,而是结实的质量。  相似文献   
66.
大花红天素分离、合成及其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大花红天素的分离、合成,并对大花红天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通过东京化成HP-20和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以2-甲基-3-丁烯-2-醇和溴代四乙酰葡萄糖通过SN2反应合成大花红天素,合成收率为18%;通过HPLC-ELSD对大花红天素的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对8种样品的分析,测定大花红景天和红景天饮片中分别含大花红天素2.06%、0.83%,其他样品中未检出大花红天素。作者对大花红天素进行了首次合成并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7.
JNK是一类MAPK蛋白,介导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过启动细胞中的胱天蛋白酶家族蛋白激酶,诱导细胞凋亡。本文主要就JNK信号转导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8.
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结构及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金则新 《广西植物》2002,22(3):203-208
以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 ,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 ,对该群落优势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 ,结果是 :甜槠、木荷、东南石栎种群的存活曲线均表现为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或增长型 ,马尾松、短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小叶青冈种群的年龄结构由稳定型趋向衰退型。用方差比率 (VR)和通过 2× 2联列表进行 X2 检验的方法 ,检验了常绿阔叶林乔木层 2 0个主要树种、灌木层 2 2个主要种类的总体相关性和各种对间的联结性。结果是乔木层、灌木层主要种类间在总体上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正联结的种对多于负联结的种对。  相似文献   
69.
微波提取天仙果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影响天仙果多糖提取的因素进行工艺研究 ,初步确认微波提取天仙果多糖宜在 80℃的碱性介质中结合微波前处理可获较高提取率。通过大孔树脂纯化 ,以及纸层析和硅胶G薄板层析分析表明 ,碱性介质中微波提取的天仙果多糖是复合多糖 ,可能由三个均一多糖组分组成。  相似文献   
70.
山西五台山地区褐马鸡的再引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Brown eared-pheasant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is endemic to China, and mainly occurs in Luliang Mountains of Shanxi, Xiaowntai of Hebei and Huanglong of Shaanxi. Reintroduction of Brown eared pheasant was carried out from April to December in 2000.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s of release site selection in Guidelines for Reintroductions of IUCN, and habitat selection of Brown eared pheasant, Kuantan forestry in Wutaishan Mountains of Shanxi Province was selected as the release site. Of the 8 released individuals, 5 wild individuals were captured in winter in Luyashan Nature Reserve of Shanxi Province, and 3 were offsprings of captive-reared individuals. Transmitters were attached when the 8 individuals were released. Overall, 6 individuals survived for at least 1 month, and the longest time for survival was 155 days, except that one was confirmed as having been killed by a raptor on the second day and one was lost on the eighth day after release. All moved away from the release site after release and established stable home ranges in different sites after 10 days, respectively. In early May, the individuals again dispersed to establish new home ranges. The wandering distance and days of the captive individuals were longer and the home range size wer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wild birds,which resulted from the weak adaptability to new habitat for the captive individuals, such as recognizing and fetching food. For wild individuals, the second wandering distance was longer than the first. We believe the difference was related to looking for partners. After wandering, individuals established stable home ranges in different sites [Acta Zoologica Sinica 50 (1): 126-132, 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