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山东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水湖沉积中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水湖沉积地层主要由深灰色、褐灰色泥岩、油泥岩、泥灰岩和石灰岩以及岩盐组成,浊流沉积发育。已发现深水型遗迹化石有12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包括3个新遗迹属6个新遗迹种。根据这些遗迹化石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及其围岩的沉积特征,可以划分出2种不同沉积环境下的遗迹化石群落,即(1)Mermoides-Neonereites遗迹群落,主要由觅食迹(Fodinichnia)和牧食迹(Pascichnia)组成,常见分子有Mermoides chezhenensis,Mermoides latiusculus,Neonereites uniserialis,Hel minthoidichnitescf.tenuis,Hel-minthopsis abeli,Pilichnus lacustris,Multilagueichnus lingpanensis,Cochlichnus anguineus,Gordiaichnosp.,Palaeophycus tubularis和Planolites beverleyensis等,它们被解释形成于半深水湖或较深水湖沉积环境;(2)Semi-rotundichnus遗迹群落,以半圆形、小碟形牧食迹为其特征,典型组成分子有Semirotundichnus dongyingensis,Pa-tellarisichnus boxingensis和Neonereites uniserialis等,它们均产生于深水湖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2.
以浮游植物评价达赍湖水质污染及营养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3.
甲烷氧化菌是一类能够以甲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量维持生存的微生物,其活动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密切相关。【目的】了解阿哈湖水库沉积物中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及代谢功能。【方法】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对环湖沉积物和湖心沉积物进行研究。【结果】水库沉积物中主要的好氧甲烷氧化菌是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 (0.37%)和甲基单胞菌属(Methylomonas) (0.12%),主要的厌氧甲烷氧化菌是Candidatus_Methylomirabilis (0.12%),属于NC10门细菌中的亚硝酸盐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菌,其中好氧甲烷氧化菌的pmoA基因为6.16×107 copies/g,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菌的16S rRNA基因为2.84×107 copies/g。4种代谢的功能基因多样性表现为氮代谢>碳代谢>硫代谢>甲烷代谢,基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基因库进行注释得到6大类功能,发现18条与碳(包括甲烷)、氮、硫代谢有关的完整代谢途径。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 PCoA)显示环湖沉积物与湖心沉积物之间的甲烷氧化菌种类和功能存在显著差异。影响甲烷氧化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和硫酸根。【结论】阿哈湖水库甲烷氧化菌以Ⅰ型好氧甲烷氧化菌为主,甲烷氧化菌群落代谢途径丰富,Ⅰ型和Ⅱ型甲烷氧化菌在对O2的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相关研究可为湖泊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4.
论额尔登敖包下第三系——兼论湖牧兽在该地之发现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内蒙古沙拉木伦地区额尔登敖包下第三系剖面为亚洲下第三系最佳剖面之一。但过去的地层研究过于简单,有关地层层位的时代不准确,因此,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实有必要。湖牧兽(Pastoralodon lacustris)仅发现于脑木根组,而从未在其它下第三系层位中发现过。因而,在额尔登敖包地区发现的湖牧兽表明这一地区并不存在中始新世阿山头组,而早始新世巴彦乌兰层的存在则是确凿无疑的。  相似文献   
105.
邛海鱼类及其资源的研究:Ⅰ.鱼类区系及其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作者1974年以来的调查,对该湖的鱼类区系组成和变化作进一步分析,其区系特点是:一、鱼类区系成份中以鲤科鱼类的东亚类群为主体。二、区系类元较多。三、物种辐射分化比滇东湖群的鱼类差。该湖鱼类区系的演变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一、鱼类区系的形成阶段。二、稳定和发展阶段。三、人工引种后剧烈变化阶段。其总趋势是原有土著鱼类物种正趋于消亡,种群数量日趋衰退。  相似文献   
106.
达里湖水化学和水生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报道1975-1976四个季度对达里湖进行水化学和水生生物调查的结果。水化学除常规项目外尚测定氟、砷、镉和铬等微量元素。达里湖盐度平均5.5%,pH9.3-9.56,总碱度44.5毫克当量/升,钾离子156毫克/升,钙、镁含量很低,是一个碳酸盐型的半咸水湖。湖水中磷酸盐很高(1.8-3.9毫克/升),含氮量很低。仅发现72种浮游植物、35种浮游动物和12种底栖动物。浮游植物7个优势种全为盐碱种,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也多为咸水种或淡水耐盐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年平均约1.6毫克/升,蓝藻最高,硅藻次之。浮游动物生物量年平均1.9毫克/升,桡足类最高,枝角类次之。底栖动物年平均为4.798克/平方米,以摇蚊幼虫为主。讨论了水化学特点对湖中生物区系的影响,认为盐度、碱度、pH、钾离子量和一价阳离子二价阳离子数量的不平衡,可能是湖中限制因子,并根据饵料基础提出了渔业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07.
难忘布裙湖     
布裙湖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湖,它位于西藏的墨脱县。你在西藏的地图上也找不到它。墨脱是我国惟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县,由于它通向外界的一条山间小道在一年中有七八个月被大雪封住。墨脱又有陆地“孤岛”之称。而布裙湖就是在这“孤岛”的密林之中,它远离人烟,就连当地的门巴族老乡也很少涉足这里。这是一颗嵌在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湾中的明珠。来西藏之前我就听说过许多关于布裙湖的故事。这些故事给布裙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我心仪已久。1993年在对西藏墨脱雅鲁藏布江大峡湾的越冬考察中,我有幸领略它的妩媚与恬静。  相似文献   
108.
南极乔治王岛燕鸥湖A孔深7.76m,其中第四纪沉积厚7.34m,含多门类淡水及海生生物,尤以硅藻植物特别丰富,自下而上可分为9个组合。各个生物群的存在,显示了燕鸥湖经历了冰缘洼地-海陆过渡-海相-湖泊沉积的变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9.
广东南雄盆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非海相腹足类组合序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南雄盆地位于粤北浈水流域,横跨粤赣两省,呈北东向展布,面积约1000km^2(插图1)。盆地受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是一个地堑式断陷盆地,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沉积了厚达2000—3000m以河湖相为主的地层,其中含有极丰富的非海相腹足类化石。通过近几年来资料的收集、积累并加以系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0.
浮游动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是水质评价的良好指示生物。为了解湖南省大通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2019年6月对该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利用现存量、指示生物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4种,隶属3门60属。其中原生动物47种,占总种数的45.2%;轮虫23种,占总种数的22.1%;桡足类18种(不包括无节幼虫),占总种数的17.3%;枝角类16种,占总种数的15.4%。调查水域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19616.47ind.·L–1,平均生物量为6.43 mg·L–1。优势种为8种原生动物,分别是美拟砂壳虫(Pseudodifflugia gracilis)、泥炭刺胞虫(Acanthocystis turfacea)、大弹跳虫(Halteria grandinella)、砂表壳虫(Arcella arenaria)、绿急游虫(Strombidium viride)、盖厢壳虫(Pyxidicula opercul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