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捕捞对长山群岛海域渔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捕捞对渔业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程度,建立渔业生态系统保护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本文基于状态、压力和生物群落响应PSR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捕捞对渔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模型,包含渔船数量、捕捞压力指数、渔获量、底层鱼类比重、营养级、优势种单体重量、经济鱼类渔获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3个层次9个指标,并选择1987—1988年和2006—2007年长山群岛游泳生物调查数据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近20年来,在捕捞强度不断增加的压力下,渔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显著变化,长寿命、高营养级的肉食性鱼类生物量下降明显,系统以短寿命、小型鱼类占优势;鱼类资源量、底层鱼类比重、营养级、优势种单体重量、经济鱼类渔获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年退化率分别为4.75%、3.64%、0.31%、4.28%、2.32%、0.39%、1.14%;通过模型评价,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0.34,低于评价等级Ⅲ级,说明近20年捕捞导致长山群岛渔业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2.
首次描述埋葬于长兴期海相地层中的一个高地植物群,计14属23种,包括4新种,2相似种和11未定种。概略论述植物群的性质及其埋葬特征和生态意义。以松柏植物和Taeniopteris等为代表的裸子植物在这一植物群中占61%,显示由古生代向中生代过渡的性质。这一植物群与华北同期的高地植物群在属种组成上很不相同,显示两地在区系性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3.
因为与世隔绝,岛屿生态和文化都十分脆弱,在现代化的浪潮中经受着比其它地方更加强烈的冲击,其命运的抉择也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4.
宋伦  宋广军  吴金浩  杨国军  刘印  刘苏萱 《生态学报》2022,42(16):6838-6852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子鉴定分级技术于2019年对长山群岛全海域真核微藻粒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春季以中(47%)、小粒级(41%)为主,夏季以小(39%)、大粒级(38%)为主,秋季以大粒级(60%)为主,春、夏、秋季小、中、大粒级微藻比例为42:47:11、39:23:38、22:18:60。小粒级微藻优势种为细小微胞藻(Micromonas pusilla)、融合微胞藻(Micromonas commoda)和金牛微球藻(Ostreococcus tauri),中粒级微藻优势种为剧毒卡尔藻(Karlodinium veneficum)、大粒级微藻优势种为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平野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hiranoi)、多纹膝沟藻(Gonyaulax polygramma),综合整个真核微藻群落,春季由中粒径的剧毒卡尔藻占据优势(23.9%),夏季由大粒径的平野亚历山大藻占据优势(29.4%),秋季由大粒径的多纹膝沟藻占据优势(66.8%),有毒甲藻在该海域中占有绝对优势,贝毒累积风险较高,小粒径微藻中金牛微球藻和抑食金球藻曾在渤海引发褐潮,潜在威胁该海域贝类养殖业。虾夷扇贝对小粒级和大粒级微藻的选择性较低,对中粒级微藻的选择性较高,尤其对水体中优势种剧毒卡尔藻一直表现出主动选择。光学需氧量、无机氮、溶解氧、石油类及部分重金属Cd、As、Hg影响着整个长山群岛海域真核微藻粒级结构时空演变。  相似文献   
35.
林群  王俊  李忠义  吴强  《生态学杂志》2015,26(11):3523-3531
增殖放流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 生态系统与放流种类能流格局的变化研究,是进行增殖容量评估的研究基础.根据2012和2013年黄河口邻近海域的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黄河口邻近海域6、8、10月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了3个月份该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变化,初步评估了三疣梭子蟹的增殖容量.结果表明: 黄河口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在营养级I~III之间进行,营养级IV以及以上的能量流动较小.6月第I营养级整合系统流动的比例最高,8月最低.第II营养级整合系统流动的比例8月最高,6月最低.三疣梭子蟹相对能量流动和绝对能量流动均是第III营养级最高,三疣梭子蟹的营养级3月平均为3.28.黄河口邻近海域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剩余生产量,6月最高、8月最低,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TPP/TR) 3个月份分别为5.49、2.47、3.01,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TPP/B)分别为47.61、33.30、29.78,同时具有较低的循环指数(FCI:0.03~0.06),黄河口邻近海域生态系统处于脆弱的不稳定期.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为7.3%~11.5%;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8月和10月有所下降,3个月份分别为3.23、2.97和2.82;总捕捞效率8月最高,6月最低.在黄河口邻近海域8月Ecopath模型基础上,初步评估三疣梭子蟹的增殖容量为1.5115 t·km-2.  相似文献   
36.
摘要:【目的】构建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05ZYH33毒力岛89 K上的Ⅳ型分泌系统组分VirD4敲除突变株,初步分析其活性和毒力,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2 型在逃避宿主天然免疫杀伤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方法】以05ZYH33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VirD4基因上下游同源臂,以穿梭质粒pSET1为模板,PCR扩增氯霉素抗性基因Cm,通过重叠PCR技术搭建上述3个片段并连接至温敏载体pSET4s,构建基因敲除载体pSET4s∷VirD4;通过同源重组构建基因敲除突变株ΔVirD4;通过体外全血杀伤实验、CD1小鼠竞争感染及攻毒实验 对突变株和野生株的毒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获得了基因敲除突变株ΔVirD4,通过对比发现其毒力与野生株相比有所降低。【结论】猪链球菌2型Ⅳ型分泌系统组分VirD 与其毒力相关,并在早期抵抗天然免疫细胞杀伤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7.
封面图说     
<正>东海舟山海域——舟山位于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以东的浙江省北部,属东海海域。其陆地面积12410公顷,大小岛屿有1300多个,其中舟山本岛面积为4720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38%,为中国第四大岛。舟山群岛岛礁众多,星罗棋布,约相当于中国海岛总数的20%。舟山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也是世界著名四大渔场之一。舟山的黄鱼、带  相似文献   
38.
细菌的IV型分泌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的分泌系统与细菌的生存及致病性密切相关。细菌的分泌系统包括I-VI型,其中,IV型分泌系统是与细菌接合机制有关的一类分泌系统。IV型分泌系统不但可以转运DNA,还可以转运蛋白质及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等大分子物质,这点区别于其他几种分泌系统。IV型分泌系统介导基因水平转移,通过细菌间接合作用,传递抗性基因和毒力基因,有利于细菌进化;另一方面,IV型分泌系统转运效应蛋白质分子到宿主细胞,参与细菌致病。本文着重从IV型分泌系统几种主要类型的分泌机制等方面对IV型分泌系统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9.
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采用路线统计和定点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普陀山岛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 表明普陀山岛有鸟类7目23科60种,其中留鸟30种,夏候鸟10种,冬候鸟16种,旅鸟4种;优势种4种,常见种13种,偶见种43种.黑鸢Milvus lineatus、雀鹰Accipiter nisus、赤腹鹰A.soloensis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洋界种22种,古北界种24种,广布种14种.从繁殖鸟地理型分析看,东洋界种与古北界种比例为2.8:1,东洋界种占优势.苍鹭Ardea cinerea rectirostris等26种为普陀山岛鸟类新纪录.经与22年前资料比较,白鹭Egretta garzetta、黑鸢等20种相同,而青头潜鸭Aythya baeri、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秃鼻乌鸦Corvus frugilegus、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等19种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旅游开发且长期受人为干扰,可能是导致部分鸟类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40.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P1蛋白是肺炎支原体上一种与黏附相关的跨膜蛋白,其黏附作用是引发炎症作用的重要原因.目前新发现的一种被称为孤立岛3的P1变异体引起了各学者的广泛关注.另外,还可以利用P1蛋白进行MP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因此,探讨P1蛋白基因结构、致病机制和实验室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