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5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132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本文报道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猫生后发育期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形态和发育。TH阳性反应的DA能神经元在生后第一天(P_1)的视网膜中已经出现。按形态学特征——胞体大小、形状、突起分层,以及免疫反应强度可分为THⅠ型和THⅡ型两类。THⅠ型是大的强阳性反应的DA能细胞,包括通常DA能无长突细胞、移位DA能无长突细胞和DA能类网间细胞。它们随发育年龄增长逐渐成熟。THⅡ型是小的弱阳性反应的DA能细胞,不随年龄而生长发育,相反在开眼(P_(7-10))后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至P_(30)时完全消失。开眼后,THⅠ细胞除胞体增大外树突发育特别迅速。它们的胞体直径从11.8μm(P_1时)增大至14.2μm(P_(30)时),相应的树突野和分枝交叉也明显增加。P_1时,树突分枝少而直,末端有许多生长锥。在中央网膜的树突有棘状附属物。至P_(13)时生长锥减少,许多分枝交叉形成简单的网状,同时树突“棘”完全消失,可能发展为环的一部份。至P_(30)时,树突分枝在内网从层的外层形成复杂的网络,其间有无数与杆型AⅡ无长突细胞构成突触联系的环形结构,相似于成年者。在生后发育过程中,开眼后适宜光照对THⅠ细胞成熟的影响以及神经递质变化的可能性,我们在文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2.
鸡的缝匠肌是含有Ⅰ型(慢)纤维和Ⅱ型(快)纤维的混合肌,在该肌的神经被切断并阻止其再生后1、4与6个月进行观察。冰冻切片结合肌原纤维三磷酸腺苷酶(m-ATP-ase)的染色法显示慢肌纤维发生成倍的肥大。在去神经6个月后快、慢纤维仍然因酸或碱性预处理而呈现染色的反转。在电镜下观察,去神经后发生肥大的慢纤维仍然呈现微丝的正常排列。清楚的A、Ⅰ带与 H 带。它的 Z 线清楚但在有些纤维中的有些很短的段落变得模糊或分裂,在去神经6个月的肌肉,有些慢纤维仅局部结构模糊但绝大部分地区呈现结构完好,这说明这种鸟类的混合肌的慢纤维在去神经后结构上仍有很大的稳定性。以上观察也说明这种去神经肥大的现象除了在发生原因上值得注意以外,它在肥大的程度与持久性上和其他的实验性肌肉肥大相比也是很显著的。  相似文献   
993.
硬脂酰-ACPΔ~9脱氢酶(Stearoyl-acyl carrier proteinΔ~9 desaturase,SAD)在质体中催化单不饱和油酸或棕榈油酸的合成,是控制植物细胞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的关键酶。为解析大豆油酸合成积累调控机制,文中对大豆Glycine max GmSAD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保守功能域及理化性质等分析。应用qRT-PCR检测GmSAD各成员的时空表达谱,构建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烟草Nicotiana tabacum瞬时表达和油酸缺陷型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突变株BY4389遗传转化测试GmSAD酶活性和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大豆基因组含有5个GmSADs家族成员,其编码酶蛋白均具有二铁中心和SAD酶特有的2个保守组氨酸富集基序(EENRHG和DEKRHE),预测其活性酶蛋白为同源二聚体。系统进化分析显示5个GmSAD分成2个亚组,分别与拟南芥AtSSI2和AtSAD6亲缘关系较近。GmSAD各成员在大豆根、茎、叶、花和不同发育时期种子等组织中表达谱差异明显,其中GmSAD5在发育种子中、晚期高量表达,与油脂富集时期相吻合。烟草叶片瞬时表达GmSAD5可使叶片组织中油酸和总油脂含量分别提高5.56%和2.73%,而硬脂酸含量相应降低2.46%。缺陷型酵母遗传转化测试显示,过表达GmSAD5能恢复缺陷酵母合成单不饱和油酸的能力和促进油脂积累。总之,大豆GmSAD5对硬脂酸底物选择性较强,能高效催化单不饱和油酸的生物合成,为大豆种子油酸和总油脂积累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可作为油脂品质遗传改良的优异靶标。  相似文献   
994.
促根剂-Ⅰ(脂肪酸类新型促根剂,化学名称为丁叉丁二酸,butylidenebutanedioicacid)在小麦、玉米、菜豆、蔬菜的大田应用及水稻的组织培养上使用,已表明对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有显著作用。本文研究了促根剂-Ⅰ对大豆发芽势和幼苗生根以及对杭白菊生根的影响。促根剂-Ⅰ由本院有机化学教研室提供。大豆(Glycinemax)品种上农香水毛豆,用促根剂-Ⅰ浸种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每一处理大豆20粒,重复3次。浸种4h后于培养皿中发芽,处理后第4d统计发芽势。当幼根长至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移入以膨胀珍珠岩为床基的秧盘中育苗,每天喷1次水,5d后…  相似文献   
995.
996.
动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3):100-106
全球生物技术论坛在智利举行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智利政府共同主办的全球生物技术论坛 ,3月 2日在智利南部城市康塞普西翁开始举行 ,旨在研究和讨论生物技术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审议同这一高新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相关的政策和规则。这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决定举办的首次全球生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同一生育时期大豆品种长农5号植株中的酰脲含量,以主茎最高,叶柄次之,叶片最低。前二者的酰脲含量从基部向上逐渐增加,茎段幼嫩部分含量最高。叶片中酰脲含量在营养生长期间稍高,生殖生长期间同一节位叶片中无明显变化。结荚期以前幼叶中酰脲含量较高,鼓粒期不同节位间无明显差异。不同节位叶片中尿囊素酶活性高低与茎和叶柄中酰脲含量大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000.
ISAAA信息     
减少木薯中氰的方法木薯是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7亿人口的主要热量来源,因此,DonaldDanforth植物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技术,既可以加速木薯加工过程中氰的减少,以生产更安全的食品,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