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56篇
  免费   2392篇
  国内免费   14610篇
  2024年   288篇
  2023年   1080篇
  2022年   1209篇
  2021年   1260篇
  2020年   1225篇
  2019年   1212篇
  2018年   939篇
  2017年   1163篇
  2016年   1233篇
  2015年   1424篇
  2014年   2254篇
  2013年   1829篇
  2012年   2118篇
  2011年   2394篇
  2010年   2355篇
  2009年   2433篇
  2008年   3218篇
  2007年   2240篇
  2006年   2106篇
  2005年   2161篇
  2004年   2147篇
  2003年   1936篇
  2002年   2007篇
  2001年   1717篇
  2000年   1376篇
  1999年   1216篇
  1998年   967篇
  1997年   888篇
  1996年   911篇
  1995年   790篇
  1994年   778篇
  1993年   605篇
  1992年   545篇
  1991年   509篇
  1990年   388篇
  1989年   434篇
  1988年   153篇
  1987年   108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189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75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104.
对新型人白细胞介素-2(IL-2-ser-125)进行了精制和纯度指标的鉴定。蛋白质N端序列分析表明产品中l/3部分N端缺失Met,这种微观不均一性在等电聚焦和毛细管电泳中有所反映。此外,对新型人IL-2的含点突变残基的多肽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证实确由Cys-125突变成ser。  相似文献   
105.
抗菌蛋白LCⅢ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拮抗细菌Bacillus subtills.A014培养液上清经硫酸铵沉淀后。上CM52阳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出的峰Ⅲ具有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ea)特异性抑制活性。进一步用快速液相色谱(FPLc)的Mono s层析柱纯化并命名为抗菌蛋白LcⅢ。此蛋白质的分子量约26915 Da,等电点为9.12。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富含甘氧酸、苏氨酸,丝氨酸,缺少脯氨酸。经:Edman降解法测出N末端28个氨基酸残基。根据其部分序列用计算机检索NBRF蛋白质文库,与所收入的已知蛋白质没有显著的同源性,表明是一种新的功能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6.
107.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细胞色素c Cyt.c两种 Tris,胍,和脲为干扰物,采用三种蛋白测定方法:Lo-蛋白为测定对象,以KCl,SDS,蔗糖,NaCl,(NH_4)_2SO_4 wry法、二硫苏糖醇法(DTT法)和考马斯亮蓝  相似文献   
108.
用图像分析与多元统计研究伴刀豆蛋白A(ConA)与活巨噬细胞膜受体结合时膜变形性随作用时间和ConA浓度的定量变化。结果表明膜面积增大,增大速率与ConA速度呈正相关。ConA浓度加大,膜园形系数减小,变形性增加,此等变化反应了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对中国海菜花属全部已知分类群的84个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性状,进行了R分析和主成分分析。R分析结果表明,被研究的性状可明显地划分为若干组高度相关的性状,它们或表明本属向次生性陆生和异花传粉方向演化,或具重要的分类价值。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仅前16个主成分几乎可保留84个性状的全部信息量,这说明在中国海菜花属分类研究中所选性状很合理;前3个主成分可保留总信息量的76.56%,说明在三维空间内能较好地反映中国海菜花属所有已知分类群间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110.
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邵宏波   《广西植物》1992,12(1):41-58
禾本科植物是粮食作物的主要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类对粮食的产量、种类和质量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根据国外在1982年对90个发展中国家的统计和预测的结果说明到1990年末,这些国家共缺少72百万吨谷物而到2000年将缺少144百万吨谷物。近十余年以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和作为植物生物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日臻完善,被公认为非常困难从事的禾本科植物(Gramina-ceae)的组织培养也取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在作物改良的生产中取得了成效,显示了越来越大的潜能和威力,为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食物问题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本文拟在评述近年来禾本利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指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的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进展,并重点描述和讨沦在应用上较为成熟和有发展前景的几个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利用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而进行的基因转移技术的概况。希望能为我国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者们提供某些参考资料并对于一些问题进行共同的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