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2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89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牵牛属质体DNA的父系遗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研究了牵牛属(Pharbitis)植物质体DNA 的遗传方式。结果表明,在牵牛(P. nil)×大花牵牛(P. limbata)和大花牵牛×牵牛中,质体DNA 为父系遗传。在大花牵牛×牵牛中,质体DNA还有可能为双亲遗传。研究证明牵牛属为被子植物中具有质体父系遗传方式的第三个属。牵牛属质体父系遗传机制尚不清楚,作者认为母系质体及其DNA 在受精后的释稀、排除和/或降解可能是质体父系遗传的基础  相似文献   
52.
大Kuang(Buteohemilasius)于夏季在栖落,梳羽,取食,扑翼飞行,滑翔和捕食上化费的时间分别占整个活动日(15h)的81.01%,8.86%,4.39%,3.09%,2.24%和0.41%,从130块食物团的分析表明大Kuang的食物主要由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根田鼠(MicrotusOeconomus),高原鼠兔(Ochotomacurzonia)雀形目小鸟  相似文献   
53.
大绒鼠的分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G带、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者(Ag-NORs)等技术,对大绒鼠(Eothe nomys miletus miletus)的核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2n=56,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皆为单臂染色体。X染色体的长度接近于No.1染色体,Y染色体的长度相当于14号染色体。G分带可鉴别每对染色体的特征,C-带核型中全部着丝点C带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阳性。Y染色体整条呈阳性。Ag-NORs有5对,分别分布于1、2、6、14和27号染色体的着丝粒附近。通过核型分析,对大绒鼠的分类地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4.
生物复苏——大绝灭后生物演化历史的第一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生命史是一部生物界短期,快速剧变与长期,慢速稳定相互交替的历史。大绝灭(即集群绝灭)事件反映了全球环境的大突变,点断了地质历史中的生命记录及其发展历程,预示着生物界的演化出现了最有意义的飞跃,近年来尝试研究大绝灭后全球生物界的残存-复苏及其基本型式,并探索复苏的控制因素,标志着地质科学中一个重心的转移(即从大绝灭转向其后的生物残存与复苏的研究)。生物复苏揭示了大绝灭后生物演化历史的第一幕,其研究的  相似文献   
55.
包囊游仆虫休眠包囊中,各类纤毛器的纤毛基体上方的大部分纤毛杆退化,或仅保留毛基体,有时部分额腹棘毛的毛基体也瓦解消失。残留纤毛的纤毛杆周围微管和中央微管仍具有“9 2”结构特征,也有少数纤毛杆出现2套“9 2”微管共处于一层纤毛膜内的现象。毛基体中周围三联体微管的中央形成微管形结构聚合体,基体附属结构仅存在基体间连接及纤毛器托架的残余物;非纤毛区皮层表膜下未见微管层。纤毛区皮层含纤毛器腔周围微管层(相当于表膜下微管层)、纤毛器深部及附近的微管束和分散的微管群。并且,纤毛区皮层囊泡内含有呈不同形态的纤毛杆结构;大核核孔明显变大,核孔数目减少,核孔内膜附着染色质。  相似文献   
56.
将切去3’端穿膜序列的EB病毒膜抗原(MA)基因,插入pSV2-dhfr质粒的SV40早期启动子下游,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SV2-dhfrGPTR,使两个SV40早期启动子分别调控MA和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将该重组质粒转化CHO-dhfr细胞,在选择培养基中筛选阳性克隆,用氨甲喋呤加压扩增,建立了表达EBV-MA的克隆细胞系。westernblot分析证明,所表达的蛋白的分子量大约为340kd和220kd。经过细Sepharose2B琼脂糖凝胶层析初步纯化的抗原与福氏佐剂混合免疫小鼠,2周后小鼠血清中出现明显的gp340/220特异性抗体,表明切去嵌膜区结构的EBV-MA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产物具有同天然膜抗原相似的分子量大小、糖基化程度、免疫特异性和免疫原性,可望成为EB病毒人用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57.
中国大痣小蜂属食植群记述(膜翅目:长尾小蜂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导中国大痣小蜂属Megastigmus食植群Phytophagous group 12种,其中包括5新种:黄杉大痣小蜂Megastigmus pseudotsugaphilus sp.nov.(寄生华东黄杉Pseudotsugagassenii),拟海棠大痣小蜂Megastigmus pseudomali sp.n.(寄主不明),基室大痣小蜂Megastigmus cellus sp.nov  相似文献   
58.
激光诱变选育AC10菜用大青豆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有性杂交和激光红宝石辐照交替进行,经10多年的研究、试验、选育出一个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特高的菜用大青豆-AC10。AC10菜用大青豆,系早熟、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迟播、产量高、效益好的品种。全生育期110天、80-85天采摘青毛豆、单产鲜毛豆700公斤以上,老豆单产160公斤左右。据农业部谷物测试中心分析,蛋白质含量48.32%,脂肪含量21.36%,合计69.68%。查新结果表明,为国内  相似文献   
59.
本文记述了等翅目白蚁科两新种:浙江大白蚁Macrotermes zhejiangensis sp.nov.和小葫白蚁Cucurbitermes parviceps sp.nov.。标本均采自浙江省,正模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60.
胡启明  李泽贤  邢福武   《广西植物》1994,14(1):18-19
海南十大功劳属一新种胡启明,李泽贤,邢福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关键词海南十大功劳ANEWSPECIESOFMAHONIA(BERBERIDACEAE)FROMHAINAN¥HuChiming;LiZexianandXing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