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军事医学科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蛋白质组研究的单位之一,其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不仅对中国蛋白质组研究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也对国际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重点介绍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学家在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以及疾病蛋白质组、病原微生物蛋白质组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2.
耿放  王军平 《生命科学》2010,(12):1264-1270
人防御素是由中性粒细胞、小肠Paneth细胞以及粘膜上皮细胞等产生的一类内源性阳离子多肽。最早因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而被广泛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防御素对病毒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抗病毒效应表现在多个方面。除了能够直接作用于病毒外,此类多肽分子还可以通过介导免疫反应来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本文就人防御素的抗病毒作用机理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期望能够加强人们对防御素生物学功能的认识,并为开发相关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脉络丛(choroid plexus,CP)位于血液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之间,不仅是CSF的重要来源,而且是构成血液-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CB)的组织基础.CP参与脑组织中一些血源性多肽的输送以及自身多肽合成的生理过程,在维持脑微环境动态平衡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别运用MALDI-TOF/TOF和LC-MS/MS液质联用系统分析了成年SD大鼠血液-脑脊液屏障(即脉络丛组织)中的多肽组.共鉴定到163个多肽(P0.001),这些多肽为69种蛋白质的降解肽段,其中ATP合酶(ATP synthase),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血红蛋白(hemoglobin),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β珠蛋白(beta-globin)这5种蛋白质的肽段数占总肽段数的50%以上,并且部分多肽序列相似度高,类似其前体蛋白的逐步降解片段,而这些前体蛋白质的分子量多数在10kD至20kD之间.上述研究结果为SD大鼠脉络丛组织的生理功能研究及组织多肽组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74.
用不连续梯度蔗糖密度超离心,从经Triton X-100增溶的褐藻裙带菜类囊体膜中分离到3种色素蛋白复合物条带,分别是捕光复合物、具有光氧化活性的PSⅡ复合物颗粒(区带Ⅱ)以及PSⅠ(区带Ⅲ)。PSⅡ颗粒经毛地黄皂苷增溶后,再次超离心分离得到3条PSⅡ的亚复合物条带。吸收和荧光激发谱显示其中的区带Ⅱ-1为墨角藻黄素-Chl a/c-蛋白复合物,区带Ⅱ-2为Chl a/c-蛋白复合物,两者都只含20kDa多肽;而鲜绿色的区带Ⅱ-3为不含捕光复合物的活性PSⅡ核心。  相似文献   
75.
血清多肽是癌症诊断信息的重要来源,建立、优化了检测多肽标志物的直接ELISA法,并应用于肝癌血清中的多肽标志物的检测。制备及纯化针对多肽标志物Pep5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用其建立检测相应抗原的直接ELISA法。方法线性范围为1.5-20 ng/mL,检测限为1.24 ng/mL;标准品批内及批间CV分别小于3.66%及4.89%,血清样本批内及批间CV分别小于11.69%及18.18%;线性范围内(9、12和15 ng/mL)的回收率分别为98.98%,99.61%和101.58%。应用该方法共检测160例正常血清、104例肝硬化及156例肝癌患者血清,正常组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间差异显著(P<0.001),Pep5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8%和96.2%。同时检测94例HCC血清中的AFP和Pep5,AFP检出率为63.8%,Pep5检出率为90.4%,AFP联合Pep5检测时,能将HCC的检出率提高至94.7%。  相似文献   
76.
根据NCBI GenBank中报道的NPR1一级结构信息,采用Blastn、Blastx、ExPASy和Protean等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和抗原性指数分析,获得三段序列特异性较高的多肽,并从中优选一段序列特异性多肽,采用9-氟甲氧羰基固相合成法获得序列特异性最好的多肽,采用HPLC和LC-MS测定合成多肽的浓度和分子量,试验表明目的多肽纯度达88%、目的多肽分子量为1.92234 kD。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将多肽与KLH进行偶联获得免疫原Pep-KLH,并将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以获得抗血清和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其效价和特异性,经ELISA检测表明抗血清和多克隆抗体可与Pep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经Western blotting试验表明抗血清和多克隆抗体可识别烟草叶片特异性条带,其相对分子量为65 kD,与预测分子量相符,表明利用该方法制备的NPR1多肽抗体具有较高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索α-促黑激素的合成工艺。方法: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法制备α-促黑激素。以Rink amide-MBHA树脂为载体、使用Fmoc保护策略、TBTU、HOBt、DIEA为缩合剂体系,最后用TFA、苯甲硫醚、水、苯酚、乙二硫醇混合液将多肽从树脂上切割下来。结果:合成后的目标多肽产率达64.9%,经过RP-HPLC纯化纯度可达98%,质谱鉴定显示纯化产物与目标多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一致。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反应结果稳定,为固相合成生产α-促黑激素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究Aβ低分子量寡聚体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双侧海马内一次性注射Aβ低分子量寡聚体,15天后开始进行行为测试,测试方法采用跳台实验法、穿梭实验法和Morris水迷宫法;结果:跳台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β组跳台潜伏期短,错误次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梭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β组由明箱进入暗箱的潜伏期短,错误次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β组潜伏期长,跨越原平台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β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分辨能力降低,Aβ低分子量寡聚体在大鼠体内表现出较强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CXCR4抑制性多肽对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膜受体HER-2和CXCR4的蛋白表达及其对Herceptin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抑制性多肽、Herceptin单独或联合处理乳腺癌SKBR3细胞24、48h后,用MTT法观测SKBR3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Weatern blot和免疫纽化法检测SKBR3细胞中CXCR4和HER-2蛋白表达;RT-PCR检测HER-2、CXCR4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多肽和Herceptin可不同程度地下调人乳腺癌细胞SKBR3中CXCR4和HER-2的蛋白表达.多肽对细胞生长抑制不明显,与Herceptin联合用药后,生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和Herceptin单独用药组(P<0.001),48h生长抑制率为57.94%±5.3,且呈时问依赖(P<0.05),Herceptin单独作用SKBR3-细胞,细胞周期阻滞于G0/GI期,并且S期的比例减少,与多肽联合作用后,细胞周期又进一步阻滞于G2/M期,S期细胞进一步降低.结论 抑制性多肽能不同程度地下调膜受体HER-2和CXCR4的表达,提高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对Herceptin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0.
艾滋病已在世界范围内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抑制HIV-1与细胞膜融合的多肽抑制剂由于其分子量小、结构简单、生物毒性低和作用效果明显等优点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针对HIV-1与细胞的融合过程中涉及gp160的分裂、gp120与CD4受体及辅助受体的结合、gp41自身的折叠及与细胞膜的并列与融合等步骤,可以设计一些新的多肽药物靶点,以达到阻止HIV-1侵入的目的.目前针对上述三步骤已分别设计出了相应的多肽抑制剂,如M3、HRPs、CD4M、S肽、DAPTA及C22等,这些多肽抑制剂在体外实验、动物实验或临床实验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HIV-1与细胞融合的能力,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