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5篇
  免费   470篇
  国内免费   219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飞蝗复眼生理和结构上的节律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细胞内记录和光镜方法研究了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夜间和日间在暗适应和明适应状态下小网膜细胞角敏感度以及晶锥和小网膜细胞之间区域结构上的变化.结果表明小网膜细胞角敏感度的变化不仅仅由于晶锥周围主色素细胞色素颗粒的移动,而且也由于小眼感杆束结构上的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13.
小地老虎变态期脂肪体变化及保幼激素类似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从四龄幼虫开始经预蛹和蛹的变态期及羽化为成虫后的脂肪体出现的超微结构变化,蛋白质含量的变动,以及蛋白质颗粒的形成和消失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在幼虫期的后期,脂肪体扩大成宽带状,细胞体积增大的同时出现双核和多核。进入预蛹期,细胞内开始出现嗜碱性“蛋白质颗粒”,血细胞吞噬部分脂肪体细胞。蛹龄一天时,脂肪体转变成块状,细胞内充满大型蛋白质颗粒。在蛹龄5—10天内,“幼虫脂肪体”逐步崩解,围膜及细胞膜消失。至蛹龄12天时转变为预成虫,脂肪体细胞重新出现,并以气管分支为中心聚合成花朵状圆球体,再组成串状“成虫脂肪体”,仍充满蛋白质颗粒。幼虫期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至预蛹期则衰变成几种类型的蛋白质颗粒。(2)六龄幼虫在1—5日龄期间,每克脂肪体的蛋白质含量稳定在7.1—8.4毫克之间,随后逐步升高,至预蛹期达16.3毫克的峰值。蛹初期,雄蛹和雌蛹的含量分别增高到预蛹期的1.63和2.4倍。但在蛹龄2—8天内迅速下降到六龄幼虫期的水平。至蛹龄9—13天时间(包括预成虫),含量又突然猛增,雌蛹尤为显著。蛹期脂肪体细胞充满着的几种蛋白质颗粒,在羽化为成虫后的24小时内全部消失。在六龄幼虫期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20微克)作体壁处理,可使幼虫期延长4天,并使九日龄幼虫的脂肪体仍保持幼虫型状态。  相似文献   
14.
蓝藻原生质球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原生质体(球)技术方面,蓝藻也许是一种最为困难的材料了。蓝藻原生质球的研究工作起步不算很晚,但进展不快。直到现在,作为一项可以用于遗传操作的基本技术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主要表现在,原生质球的再生问题没有解决;此外,在基本分离制备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而对于植物、真菌、细菌、放线菌和绿藻,这些问题都早已  相似文献   
15.
青霉素对蓝藻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7年,Biggins首次报道通过溶菌酶处理获得了有生活力的篇藻(Phormidium luridum)原生质球。此后,虽然许多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原生质球的再生和融合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再生和融合与分离制备方法密切相关,因此,  相似文献   
16.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是测定HIV-1抗体的新方法。本研究将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与ELISA法、蛋白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做了比较,观察本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共检测了195份来自法国和非洲象牙海岸的血清,凡是蛋白印迹法阳性的血清,明胶颗粒凝试验都是阳性。这表明本方法是特异和敏感的,方法简便,不需特殊仪器,省时,可用于HIV-1抗体的筛选,但多数蛋白印迹法可疑的血清,明胶颗粒试验均阴性。因此,对蛋白印迹法测出的可疑者应该用数种方法进行追踪检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蝌蚪红细胞微核率作为指示器研究明通河污水和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后水质的致突变性。蝌蚪在各种水样品中暴露7天。采心脏血制片。在对照组中,微核率分别为4.40‰和4.68‰。1/4明通河污水组诱发蝌蚪的微核率是17.01‰。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粪产碱菌对水稻根质子分泌作用及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VA菌根真菌二个属——Glomus(球孢内囊霉属)和Sclerocystis(硬内囊霉属)不同种的孢子或孢子果中N、C的百分数含量及比值,发现同一个种的VA菌根真菌虽然寄主不同,来源的地点各异,但孢子或孢子果中N、C含量及比值基本相同,只是培养时间长短对分析结果有影响。同一属的不同种的孢子中N、C含量及比值有差异,不同属差异尤为明显。我们认为孢子或孢子果中N、C含量及比值似可作为分类、鉴定中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发酵终了时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 Fr.)CC-8810的菌丝浓度以获取高等真菌多糖,对CC-8810的深层培养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适发酵条件为:4%葡萄糖、3%黄豆饼粉、0.5%酵母浸出粉、3%麸皮、0.1%KH_2PO_4、0.05%MgSO_4·7H_2O,pH5.5—6,温度28℃,摇床转速140—160 r/min,摇瓶种子培养4天接种。当发酵液pH降至5.0—4.9、残糖量在1.2%以下,5—6天可终止发酵。发酵罐中放大试验表明,最终菌丝体浓度达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