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喻阳华  程雯  杨丹丽  钟欣平 《生态学报》2018,38(24):8733-8740
稳定性碳同位素自然丰度(δ13C)能够揭示生态系统长时间尺度的有机碳动态变化,阐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特征。以黔西北次生林14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凋落物以及根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分析不同层次碳含量和δ13C丰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个优势树种叶片碳含量为404.67—487.14 g/kg,总体为针叶树种较高、常绿灌木较低;δ13C值为-31.2‰—-27.1‰,随生活型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凋落物碳含量为414.62—561.31 g/kg,与叶片碳含量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δ13C值为-31.5‰—-27.3‰,随树种生活型的变化特征也不明显。根区土壤碳含量为10.02—91.59 g/kg,δ13C值为-26.8‰—-22.5‰,碳含量以光皮桦、银白杨等落叶乔木较高。叶片、凋落物和根区土壤3个层次的碳含量与δ13C丰度之间均呈不显著相关,不同层次的δ13C丰度之间和碳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关键信息,为森林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柳州市行道树资源调查与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对柳州市区主要道路园林绿化全面踏勘,在四城区中筛选出68条道路行道树进行现场调查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柳州市行道树共有28种,隶属于17科21属,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及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合理。(2)柳州市行道树中小叶榕和黄葛榕在各城区应用频度较高,树种组成结构相对单一。(3)季相树种在各城区应用频度不均衡,部分城区春季景观营造效果显著,而夏秋冬季相景观效果不显著。(4)绿化达标率和林荫路推广率离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还有较大差距,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有待提高。建议加大乡土树种的应用与推广,提高各城区物种丰富度及季相树种的应用,营造城市道路特色季相景观。该研究成果提出了发展乡土树种、丰富树种多样性及季相景观营造的技术建议,对柳州市行道树树种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5):573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的重要来源, 叶片脱落时间是影响其分解的关键因素。东北温带森林中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落叶时间较其他树种晚, 在山脊等贫瘠立地叶片甚至第二年春天才脱落。我们假设: 相对于其他树种, 蒙古栎叶片养分元素含量过高、再吸收时间长, 导致叶片延迟脱落。为验证假设, 除蒙古栎外, 选择了落叶时间居中的色木槭(Acer mono)和落叶较早的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为对象, 持续监测叶片从成熟至凋落过程中叶片养分元素含量, 包括大量元素: 氮(N)、磷(P)、钾(K)、钙(Ca)和镁(Mg), 微量元素: 铁(Fe)、铜(Cu)、锰(Mn)和锌(Zn); 并分析养分再吸收率。结果表明: 蒙古栎成熟叶养分元素含量介于对照树种之间; 凋落叶N、P和K含量低于对照树种, Fe和Mn含量高于对照树种, 其余元素含量介于对照树种之间。该结果不支持“蒙古栎叶片养分含量过高”假设。蒙古栎叶片N、P和K再吸收率高于对照树种, 再吸收率高低与其落叶时间完全一致; 叶片Cu和Zn再吸收率与对照树种无显著差异; 叶片其余元素未发生再吸收, 其累积率与对照树种无显著差异; 说明养分再吸收与养分含量无关, 可能与树种的种专一性相关, 可能会影响叶片脱落时间。由于蒙古栎多生长在贫瘠土壤, 其成熟叶无法积累更多养分; 为避免叶片脱落后养分进入土壤被其他物种利用, 将养分尽量回收储存于自身, 即蒙古栎叶片养分再吸收过程较长, 叶片脱落较晚。生长在极端贫瘠立地的蒙古栎叶片次年春天才落叶, 可能是由于再吸收一直在进行, 来不及脱落而保留至新生长季开始。落叶晚的树种养分再吸收率高、有利于自身养分保存, 更能适应贫瘠土壤, 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54.
椴树阔叶红松林群落主要树种径级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椴树阔叶红松林群落主要树种径级结构研究孙伟中代力民章一平(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StudyofDiameterBreastHighStructureoftheMainTreesinTiliaBroadleavedKoreanP...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23种固氮与非固氮树种叶部N,P含量的季节变化,输出率以及叶片衰老过程中N,P输出过程,结果表明,供试树种叶部N,P含量均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平均变化率为21~23%,最大变化率出现在叶片衰老期,在衰老期内不同树种表现出不同的N,P动态特征,固氮树种表现出输出率,落叶中N含量是非固氮树种的1.6~3.7倍,固氮树种生长季叶部N含量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56.
桐花树     
李珍 《生命世界》1997,(1):12-14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各类资源不断开发,红树林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日益得到重视,但红树林的优势组成成分之———桐花树,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桐花树属于紫金牛科的桐花树属,又称腊烛果、浪柴、红葫、黑脚梗,是一种高为1.5-4米的灌木或乔木,一般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的中滩、内滩,有淡水调节的滩面上是其发育的最佳场所,不过,由于其根、茎、叶等器官具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调节功能,潮滩环境适应范围较广,又常与秋茄被作为热带沿海各岸段造林的选择树种。(-)发达的根系桐花树的根为支柱根或低矮的板状根,也具蔓布…  相似文献   
57.
白刺(Nitraria sibirica)为蒺藜科落叶小灌木,俗称地枣、地椹子、沙樱桃等。白刺株 高30—50cm,少部分枝直立,大部分枝条呈匍匐生长,一般二年生时开始开花结果,3—4年单株果实平均产量在1.5公斤左右,结果无大小年。当年枝条的前端芽往往生长发育不充实,越冬后不能萌发而形成刺状枝梢。白刺在山东渤海湾地区的物候期,3月中旬叶芽开始萌动膨大,4月中旬新梢开始生长并进 入展叶盛期,部分出现花蕾,5月上旬为开花盛期,6月中下旬果实由绿变红、变紫至紫黑色开始成熟,7月上旬果实全部成熟并开始脱落,11月中下旬为落叶期,植株进入休…  相似文献   
58.
木棉(Gossampinus malabarica ),别名红棉、英雄树、攀枝花、烽火树,木棉科落叶大乔木,树高30—40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干直,枝轮生、平展;幼年树干和树枝有短而粗的扁圆锥形皮刺;掌状复叶互生,长椭圆形小叶5—7片,长 7—17厘米,全缘。叶柄与叶片等长或稍长;两性花簇生于枝端,花直径可达12厘米;花萼5裂;花瓣5枚,厚肉质,向外面为乳白色,向内面呈鲜红、金黄色;花瓣基部包着绿色的革质花萼;一朵花内有数十枚雄蕊和一枚雌蕊。花期为3—4月,单花花期长,然后整朵脱落;蒴果木质,椭圆形,长10—15厘米,果瓣内有绵毛。果实在6月成熟,成熟时开裂为5个果…  相似文献   
59.
60.
八月的百山祖自然保护区,银钟花硕果累累,森林中的银钟花零散生于山谷常绿阔叶林中,树高达10多米。银钟树花洁白而芬香,果形奇特,树叶入秋呈红色,是优良绿化观赏树种。人们在保护珍稀植物的同时,应进行迁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开展人工繁殖,引种载培,合理进行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