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5篇
  免费   1239篇
  国内免费   4671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425篇
  2022年   526篇
  2021年   568篇
  2020年   584篇
  2019年   495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431篇
  2016年   443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729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668篇
  2010年   650篇
  2009年   634篇
  2008年   821篇
  2007年   584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494篇
  2002年   454篇
  2001年   446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365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31.
人子宫内膜中存在组织型(tPA)及尿激酶型(uPA)两类纤蛋白溶酶元激活因子,其含量在增殖期高于分泌期。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证实uPA及tPA两类抗原存在于子宫内膜的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应用SDS-PAGE分高蛋白质,继而应用纤蛋白-琼脂糖铺盖技术测得离体培养下间质细胞仅释放tPA,腺体细胞仅释放uPA,但两种细胞均分泌PA的抑制因子(PAI)。培液中加入孕酮,明显抑制PA和刺激PAI生成。雌二醇作用与孕酮相反。某些肽类激素hCG、PRL、GnRH及cAMP作用基本与雌二醇相同。但福司克林(FK)则刺激间质、腺体两种细胞产生tPA及少量uPA,抑制PAI生成。本工作表明人子宫内膜中存在PA及PAI作用相反的酶,受激素调控,其生理意义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2.
强化后期氮素营养对提高水稻结实率及改善米质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后期氮素营养能提高杂交水稻碳氨同化能力和结实率,稻米的蛋白质和八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谷类蛋白的赖氨酸和苏氨酸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33.
沙棘的生态地理分布及其植物地理学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是分布于我国境内的一个亚种,是沙棘属中的原始类群。沙棘的分布区大体呈西南—东北走向,从西藏东北部起,经黄土高原,直至大兴安岭西南角。本文通过对分布区与各生态因子等量线相似性比较,并结合野外考察,探讨了沙棘对各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最适值以及限制因子。研究发现,沙棘灌丛不仅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分布区,而且受大的气候带的控制,表现出明显的水平地带性规律,其分布与我国的三大地理气候区分异规律相一致,正处在我国三大植被区的过渡地带。因而,沙棘的分布可以作为我国三大植被区分界的一个标志,这打破了以往认为灌丛没有明显水平地带性规律的概念。另外,本文还就沙棘分布区与建立人工沙棘园及我国种植制度区划和植树造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35.
9种针阔叶幼树的蒸腾速率,叶水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36.
9种针阔叶幼树的蒸腾速率、叶水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应用QK-1气孔仪和压力室测定了樟子松、青杨等9种针阔叶幼树的蒸腾速率与其叶水势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对观测值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供水良好的条件下,其蒸腾速率主要受气象因子的影响,与其叶水势的相关性不显著。控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其蒸腾速率与其叶水势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   
37.
38.
蓝藻型富营养湖泊藻量的昼夜变化节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州西湖为蓝藻型富营养湖泊,根据1980年9月及11月二次昼夜分层采样调查,该湖浮游藻在一昼夜中有二次上下垂直移位,使近表层藻量形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双峰型昼夜变化曲线,双峰分别出现在日照开始与日落后2h左右,认为昼夜光暗交替与其昼夜变化有一定相关关系,同时,双峰的形成与蓝藻门优势藻种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能相关。文中对其优势藻种的浮沉与日照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
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邵宏波   《广西植物》1992,12(1):41-58
禾本科植物是粮食作物的主要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类对粮食的产量、种类和质量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根据国外在1982年对90个发展中国家的统计和预测的结果说明到1990年末,这些国家共缺少72百万吨谷物而到2000年将缺少144百万吨谷物。近十余年以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和作为植物生物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日臻完善,被公认为非常困难从事的禾本科植物(Gramina-ceae)的组织培养也取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在作物改良的生产中取得了成效,显示了越来越大的潜能和威力,为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食物问题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本文拟在评述近年来禾本利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指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的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进展,并重点描述和讨沦在应用上较为成熟和有发展前景的几个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利用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而进行的基因转移技术的概况。希望能为我国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者们提供某些参考资料并对于一些问题进行共同的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40.
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营养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aFGF)的体外神经营养作用。结果表明,haFGF在体外能明显促进鸡胚(E-8)脊髓组织神经突起的生长,并能明显改变新生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使扁平、多角形紧密联接的细胞转化为具有纤维样突起的胶质细胞,同时对胶质细胞DNA合成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实验还证明,haFGF可增加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存活,且大大增加神经元胞体体积及突起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