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71.
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宗平  仝川 《生态科学》2007,26(3):256-262
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尺度生态系统面临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和总结了外来植物入侵对于生态系统生物量、生产力和碳固定的影响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多数研究结果显示外来植物入侵会增加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并进而增加生态系统对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固定,但也有些研究结果得出相反的结论;另外,造成增加或减少结果的成因也是复杂的。系统全面地研究外来植物入侵,特别是考虑到空间上异质性和入侵的时间尺度,在研究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生物量、生产力以及碳固定的影响方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72.
我国外来植物入侵的特点及入侵的危害*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综述了我国外来植物入侵特点和入侵植物的危害。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容易导致外来植物入侵。外来植物有意或无意的引进之后,已入侵了不同的区域和生境,在我国植被中占很高的比例。植物入侵不但危害经济发展,而且会危害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定。系统地开展入侵植物学和入侵生态学的研究,探讨外来植物入侵机制,制定和完善防治外来植物入侵的法律法规,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73.
运用数量化理论I评价了华南地区两个典型人工草地中人工管理措施对牧草与杂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东方示范牧场的牧草优势度、施肥水平对粤北第一示范牧场的牧草优势度有重要的影响,其主要危害杂草分别为飞机草(E.odoratum)、赤才(E.rubiginosum)、牛筋果(H.perforata)和白茅(I.anlindrica)、一年蓬(E.annus),并确定其草地适宜载畜量为1~4头牛·hm-2,适宜施肥水平为过磷酸钙500~1000kg·hm-2,KCl150~250kg·hm-2.  相似文献   
774.
通过对水稻萌发耐淹性进行QTL定位和稳定位点的聚合效应分析,可以为萌发耐淹性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后续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一个包含144份家系的强萌发耐淹性粳型杂草稻WR-4与籼稻品种广百香占的F2:3定位群体,基于1K m GPS SNP芯片构建了一个包含825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10个萌发耐淹性QTL,分布于水稻第3、4、7、8、9和10染色体上,LOD值介于3.6~21.3之间,可解释3.0%~21.1%的表型变异。其中,具有较高LOD值和贡献率的2个主效QTL(q GS4-1和q GS7-1)能够被重复检测到,是后续基因克隆的候选位点。根据Bin标记分型结果将不同子代在两个稳定QTL区间内分为WR型和广百香占型,在F2:3群体中进行聚合效应分析,发现聚合增效等位基因数量越多的家系,其淹水条件下的胚芽鞘越长,这些携带多个耐性QTL的株系可为分子育种培育耐低氧萌发水稻新品种提供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775.
转基因植物释放后在环境中成为杂草的风险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转基因植物释放规模的增大,转基因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转基因植物是否会成为不可控制的杂草等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在转基因植物相关野生种的近缘性;发生杂交的适合性;授粉模式;种子扩散模式等方面转基因扩散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减少转基因扩散的有关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76.
农业遗传工程引以自夸的目标之一是抗除草剂植物的生产。除草剂必须有选择性作川,即它们只杀死植物但不杀死动物、只杀死杂草但不杀死庄稼,才能有用。要达到第二个目标还有许多问题,所以有几家农业化学公司正指望用遗传工程生产抗除草剂的农作物,这是毫不奇怪的。Comai等最近证明这种前景并不是痴心妄想。  相似文献   
777.
江苏省棉区棉田杂草群落发生分布规律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强胜  胡金良 《生态学报》1999,19(6):810-816
在对江苏省四大主产棉区82个样点727块田地共57.5hm^2棉田杂草群落及草害进行7级目测法调查采集数据后,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赋以生态学意义的解释。研究表明,江苏省棉田杂草的发生和分布与轮作种植制度和地理区域性密切相关,其中轮作制度导致的田间水分的巨大差异是决定杂草群落结构特征的最深刻的原因,导致全省水旱轮作棉田的杂草群落有趋向性。而地理区域构成的土壤、气候等生态因子的显著影响表现  相似文献   
778.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日益严重。“十三五”时期,我国针对当前面临的重大外来物种入侵威胁,按照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研究3个层面,部署了一系列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阐明了入侵物种的入侵机理和进化机制,以及入侵植物与脆弱生态系统互作的调控机制;建立了潜在农业入侵生物信息分析平台,新发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预测与评估模型,重大外来入侵物种的快速检测识别与监测预警技术,以及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围绕豚草、空心莲子草、苹果蠹蛾、番茄潜叶蛾、甜菜孢囊线虫等危害特点,开展全程防控技术应用示范。“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了潜在入侵物种数据量持续丰富完善,新发/突发入侵物种应急防控技术产品有效储备能力增强,重大入侵物种综合防控技术体系逐步健全的良好格局。面向“十四五”,建议继续支持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研究,推动“关口前移、疆域监控、灭除阻截、联控减灾”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实现有效防控生物入侵的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779.
780.
In Georgia, crucian carp Carassius carassius (Linnaeus, 1758) was known from only one locality after Kessler's record (1877-1878) with no new findings until 1985. Since then C. carassius rapidly and simultaneously invaded almost all water bodies of Georgia. In 2004, it was for the first time noted that this invasive Carassius sp. could not be a C. Carassius, but was a form of Carassius gibelio (Bloch, 1792). However no further data is available about this invasive species in Georgia.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axonomic status of Carassius sp. in Georgia using mtDNA phylogenetic analyses and mor- phometrie study of truss network system. 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invasive Carassius sp.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 gibelio from Turkey and other countries. In contrast, morphometrically Carassius sp. from Georgia can be easily differentiated from those of Turkey indicating high intraspecific variability. This is the first time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the present distribution of invasive carp in Georgia with identifying current problem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nee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