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云南假泽兰属植物及薇甘菊的危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已经成为国家生态安全的严重隐患。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在我国的生态危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至今我国所有关于薇甘菊的文献中,均末提及该种在云南的分布。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相关标本,确认云南分布有两种假泽兰属植物,即假泽兰(Mikania cordata (Burm.f.)B.L.Robinson)和薇甘菊(M.micrantha),并介绍了薇甘菊在云南西南部德宏州的危害现状。根据薇甘菊的生物学习性,作者预测薇甘菊将进一步在德宏州扩散,还可能入侵到与德宏州气候相似的其他地区,有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对此问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2.
论述中国西南纵向岭谷区外来入侵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中国西南纵向岭谷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目前,该区域已成为外来植物入侵的重灾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多达70余种,其中,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Eupatoriumadenophorum)、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Eupatorium odoratum)和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等在该区域危害严重,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本地物种面临灭绝,农、林、牧生产乃至区域的生态安全受到威胁。该区域的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居全国之冠。研究该区域的外来入侵植物,揭示其危害规律,遏制其危害速度,最终清除该区域的外来入侵植物,恢复该区域的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文中详细论述了外来入侵植物对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农牧业及林业的影响,最后指出消除和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途径。  相似文献   
63.
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秆丛生直立,高30-100 cm,野生杂草,花序以下常密生柔毛,叶片长15~50 cm,宽2—6 mm,叶鞘光滑,茎上叶长于节间,常见于山坡、路边、荒地、田边、田间和沟边等湿润地方。利用狼尾草做实验,材料简便易得,成功率高,从而为生物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方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构建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外来园林植物生态风险评价体系,推进外来园林植物的有效判定、有利运用和有别管控,探讨国家湿地公园前期建设中存在外来植物科学防控问题,为各类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对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园林植物物种组成和外来植物入侵现状进行全面普查,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构建南滇池国家湿...  相似文献   
65.
王剑  史海涛  马凯  李闯 《动物学杂志》2012,47(5):124-126
2011年在海南琼海万泉河发现外来鱼种马那瓜丽体鱼(Parachromis managuensis)。该种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已在野外建立种群,可能会对本土鱼类产生不利影响。建议主管部门禁止人为放生。  相似文献   
66.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入侵是当今各国发展的一大挑战,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然而,我们对外来入侵种的本底资料还很不清楚,更缺乏相关的深入调查;对生物入侵所造成的生态和经济影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忽视了盲目引种可能带来的各种危害。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从外来植物的入侵历史和文化、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现状、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安全及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并提出了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7.
杂草对百草枯的抗药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颖慧  陈勇 《生态学杂志》2012,31(1):194-199
百草枯抗性杂草的产生严重危害粮食生产并间接加重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种抗百草枯杂草的发生、发展与危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对转运体与杂草抗药性关系、百草枯的限制隔离机制、抗氧化酶保护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从光照对抗性机的制影响和杂草抗药性遗传规律等方面对百草枯的抗性机制展开了讨论,认为未来中国存在出现大规模抗百草枯杂草的风险,提出了延缓杂草对百草枯产生抗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68.
报道了广西外来种子植物新记录5种,即银花苋、圭亚那笔花豆、墨苜蓿、盖裂果和红毛草,其中笔花豆属、墨苜蓿属、盖裂果属和糖蜜草属为广西新记录属。这些新记录植物均采自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为广西滨海植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资料,而随着外来物种在滨海地区逐渐增多,外来物种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9.
黑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宝江  潘磊 《生物多样性》2012,20(2):231-234
近年来,黑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呈逐渐增多趋势。为摸清本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我们于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原产地在国外、已经在黑龙江省内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种群、威胁或者破坏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植物种类(包括种下分类单位)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我们给出了目前黑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名录,对它们的原产地、引入途径以及区系成分等进行了分析。黑龙江省目前共有外来入侵植物41种,隶属于17科35属,以菊科种类为最多,有12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29.3%,并且它们以草本植物为主,共39种,占95.1%。从来源地来看,来自美洲、欧洲的种类分别为22种和14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3.7%和34.2%。从传入途径看,基本上为有意或无意引入(40种,占97.6%)。本区外来入侵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共包括9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共17属,占68.0%。根据对黑龙江省外来植物的入侵现状及有效防治进行的探讨,我们建议实行具有地域特色的外来物种引进风险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70.
【背景】此研究为“十二五”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项目中创建新的转基因棉花品种环境安全评价技术而设。【方法】以转双价双成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和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cry1Ac+肼强阳)棉为观察品种,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为对照品种,在荒地用撒播和3cm深度播种2种方式,于2011年5月一2012年3月对棉花出苗率、株高、生育进程、棉吐絮瓣数、絮瓣脱落率、自生苗等生存竞争能力进行比较,检测、评价其杂草化的风险,并探讨、验证检测技术的可行性。【结果】在荒地条件下,以2种方式播种的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和转cry1Ac+EP5P5基因棉与非转基因棉相比,上述各项指标的竞争能力总体上未表现显著优势。【结论与意义】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和转cry1Ac+EPSPS基因棉在荒地条件下生长无杂草化风险。同时,研究证明,在荒地自然生态条件下,可以采用撒播和3cm深度播种方法检测新的转基因棉花品种在生存竞争能力上的杂草化风险,在测评上有互为参照效应,为定性评价新的转基因棉花品种的杂草化风险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