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68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1 毫秒
91.
对新疆东天山地区6个宽刺蔷薇(Rosa platyacantha)居群进行叶片、花序、果实、种子等11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宽刺蔷薇各表型性状无论在居群间还是在居群内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存在丰富的表型多样性。6个居群11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7.50%,表明居群内多样性较居群间多样性更为丰富。各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6.51%,离散程度相对较低。对表型性状进行的变异系数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均显示,果实相关性状的变异是造成宽刺蔷薇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性状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发现,生殖生长与前期的营养生长并无明显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宽刺蔷薇居群的表型性状并没有严格依地理距离聚类,而是受到遗传因素与环境条件特别是海拔因子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不同大豆品种对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种群参数的影响,为大豆品种的抗蚜性评价及豌豆蚜的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在光周期10L∶14D、温度23±1℃,相对湿度60%±10%,光照强度212μmol/m~2·s的人工气候箱中,观察和分析4个大豆品种(汾豆牧绿2号、南夏豆25、南黑豆20和南豆5号)叶片上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的成虫寿命、繁殖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在大豆品种汾豆牧绿2号上,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成虫寿命均最短,繁殖力均最弱,且红色型豌豆蚜成虫寿命比绿色型长1.07 d,内禀增长率是绿色型豌豆蚜的29.93倍;在南夏豆25上,红色型豌豆蚜成虫寿命比绿色型长2.46 d,内禀增长率是绿色型豌豆蚜的5.86倍;在南黑豆20上,红色型豌豆蚜成虫寿命比绿色型长2.47 d,内禀增长率是绿色型豌豆蚜的1.54倍;在南豆5号上,红色型豌豆蚜成虫寿命比绿色型短0.02 d,内禀增长率是绿色型豌豆蚜的1.41倍。【结论】不同大豆品种对红色和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参数的影响不同,且两种色型豌豆蚜对不同大豆品种适应性反应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地毯草黄单胞菌双组分系统VgrS-VgrR与致病性的关系,为木薯细菌性病害的高效防控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vgrS和vgrR的插入失活突变体,用可移动的cosmid载体p HM1构建互补菌株。检测突变体的致病性、细菌游动性、胞外酶、胞外多糖的变化,观察细菌对H_2O_2和金属离子胁迫的反应。【结果】相比野生型菌株,vgrS和vgrR突变体接种寄主植物木薯后致病力显著降低,突变体的游动性减少、蛋白酶活性减弱、H_2O_2耐受性降低,在高浓度金属离子Fe2+、Fe3+、Cu2+、Ni2+、Zn2+、Co2+的胁迫条件下菌体生长显著减弱。然而,vgrS和vgrR突变体的胞外多糖含量显著升高,分别是野生型的2.14和1.89倍。【结论】阐明了VgrS-VgrR系统在细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鉴定VgrS-VgrR调控机制提供线索,为药物筛选提供靶向目标。  相似文献   
94.
薛皇娃  吴伟坚 《昆虫学报》2013,56(2):161-166
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进行害虫防治, 如利用黄板对实蝇的监测和防治已有很长的历史, 然而尚未见把颜色量化进行实蝇对颜色偏嗜性研究的报道。为探明对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最具吸引力的颜色及其虚拟波长, 本试验应用Dan Bruton的虚拟波长与RGB值的函数关系, 把RGB值转换为虚拟波长; 选择RGB值[(0, 213, 255), (0, 255, 146), (54, 255, 0), (129, 255, 0), (195, 255, 0), (255, 255, 0), (255, 190, 0)和 (255, 119, 0)]的颜色进行打印, 这些颜色对应的虚拟波长分别是480, 500, 520, 540, 560, 580, 560和600 nm; 在八面体内进行瓜实蝇对8种颜色的偏嗜性试验。结果表明: 波长在520~560 nm 之间对应的颜色对瓜实蝇的吸引率高于其他虚拟波长对应的颜色, 而540 nm (黄绿色, RGB值为 129, 255, 0)对应的颜色纸对瓜实蝇的吸引率最大。此外田间颜色偏嗜性试验也证实了黄绿色对瓜实蝇有最强的引诱作用。结果说明, 黄绿色(虚拟波长540 nm)是吸引瓜实蝇的关键颜色, 黄绿色粘虫板可作为监测与防治瓜实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生物质的利用是当前生物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小组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纤维素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NK102,本文拟探索研究此菌的纤维素酶表达系统并寻找影响酶基因表达的关键因素.[方法]通过对NK102测序,本文界定了球毛壳菌NK102的主要纤维素酶编码基因,使用数字基因表达谱升级版(RNA-Seq)的方法得到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差异,然后观察了营养、物理条件下纤维素酶基因表达和酶活性变化的情况.[结果]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纤维素酶基因整体上表达量升高.在所选基因中,外切葡聚糖酶、纤维二糖脱氢酶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bh1,cdh和egl1)的表达量最高.糖代谢的负调控因子ACE I和CreA的随时间表达量均降低,而Hap2/3/5复合体的表达量反而升高.之后检测了不同碳源培养基对纤维素酶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发现葡萄糖为强阻遏因子,纤维二糖为其诱导物,而山梨醇没有影响.特别是,我们发现光照也影响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黑暗条件明显抑制酶基因的表达.[结论]转录组学的方法可以初步探索纤维素酶表达的规律,酶基因的表达受到营养、物理条件的影响.本研究为揭示球毛壳菌降解纤维素分子机理和阐释生物质糖代谢途径提供了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96.
赵资奎 《化石》2013,(4):11-16
恐龙是卵生爬行动物。它们的卵同现生鸟类或鳄类的卵一样,有一层坚硬的、主要由方解石微晶组成的壳单元、以不同排列方式构架成蛋壳,包裹着卵白和卵黄。由于恐龙生存的年代大约在距今24000-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离我们现在太久远,在一般人的心目中,  相似文献   
97.
油松天然群体的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油松天然种群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表型变异的程度和规律,在油松整个天然分布范围内选择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居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球果、种子、种翅等12个种实性状的变异程度及其与环境因子间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各个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较大的变异(CV>12%)。其中千山(QS),曾家镇(ZJ)和互助(HZ)3个居群表现出了较高的变异(CV>20%),而球果干重(CDW)和种子长(CL)是所有表型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CV分别为31%和21%),但种翅性状与其他性状相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2)巢式设计方差分析表明,在居群内表型分化系数(Vst)变化在3.18%~89.86%之间,而群体间的Vst为38.97%;与其他针叶树种相比,油松拥有较高的表型分化系数,且居群内的变异程度远高于居群间的变异,尤其是千山(QS)、曾家镇(ZJ)和互助(HZ)3个居群,这说明油松具有较高的环境异质性适应能力或恶劣环境耐受能力。(3)相关性分析表明,该研究的各形态特征与潜在蒸发量均为负相关,且大部分形态指标间及它们与潜在蒸发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潜在蒸发量是油松形态特征变化的最重要环境影响因子,预示油松最适宜生长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并表明因各形态特征间相互紧密关联,所以它们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共变。  相似文献   
98.
中国部分板栗品种坚果表型及营养成分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板栗主产区山东等10个省份97个板栗品种为材料,对其坚果表型性状及营养成分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1)97个板栗品种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坚果表型性状及营养成分指标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遗传变异系数均较大,最大达到0.378,遗传潜力较大;且所有性状重复力均在0.928及以上,受自身遗传因素控制较强。(2)坚果长度等表型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淀粉含量等营养成分指标间为正相关关系,而表型性状与营养成分指标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据此可将坚果表型性状、品质性状作为两个相互独立又有一定关联的综合因子。(3)进一步利用坚果表型和营养成分8个指标对97个板栗品种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多重比较结果,综合选出具有单个或多个性状优势的43个品种。研究认为,选出的43个板栗品种具有果粒较大,或营养价值较高,或二者特性兼有,初步选择为果型或品质优良的板栗品种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99.
拟南芥蛋白激酶PKS5参与植物对外界的盐碱胁迫信号响应过程.为探求PKS5不同结构域对外界盐碱胁迫下的响应功能,以PKS5点突变体pks5-2、pks5-4、pks5-5、pks5-6、pks5-7、pks5-8和pks5-9为材料,分析PKS5不同点突变体在外界盐碱胁迫下的特性.结果显示:(1)pks5-2、pks5-6、pks5-7和pks5-8对外界盐碱胁迫的主根生长表型与野生型存在差异,pks5-4、pks5-5和pk5-9则无差异,其中的pks5-2和pks5-8主根生长对盐碱胁迫表现出抗性表型,而pks5-6和pks5-7表现出敏感表型.(2)当PKS5发生点突变后其突变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与野生型基因相比,PKS5-2、PKS5-6与PKS5-7的表达均有所降低.(3) PKS5点突变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野生型相比不存在差异,在细胞核、细胞质及细胞膜中均有分布.(4)pks5各点突变体内的Na+含量在野生型与点突变体间存在显著差异,pks5-2体内的Na+含量较野生型降低,而pks5-6和pks5-7体内的Na+则升高.研究表明,PKS5不同位置点突变导致植物对外界盐碱胁迫有着不同的响应过程,预示PKS5不同的结构域在其功能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0.
对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4种松毛虫的8个表型性状(蛹重、蛹长、雌雄虫体重、雌雄虫翅展和雌雄虫体长)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项性状指标在4种松毛虫之间差异极显著;在所有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蛹重(CV=51.99%);对各种群变异系数比较分析发现,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落叶松毛虫,最小的是云南松毛虫.主成分分析表明,蛹长、雌虫体重和雌虫翅展3个主分量构成的信息量基本能代表这8个性状的变异.系统聚类的结果为马尾松毛虫与落叶松毛虫聚为第一分支,思茅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聚为第二分支.松毛虫属昆虫表型性状的变异与生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