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3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180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记述角绥螨属一新种,中华角绥螨Antennoseius sinicus sp.nov.,标本采自云南剑川县大绒鼠巢中。该属在中国尚系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2.
1.旋转囊探藻网纹变种新变种图1:1TrachelomonasvolvocinaEhrenbergvarreticulataShi,var.nov.囊壳圆球形;表面具不规则的网纹。鞭毛孔无加厚环,具一低领。囊壳直径约16μm湖北:武汉,采于鱼池中,197310,31,李尧英采,图1:1(模式图,Iconotypus)本变种与原变种的  相似文献   
103.
玉米CMS材料线粒体DNA遗传多型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选用11×4=44个探针/酶组合,50个(10mer)随机序列引物对25种不同胞质来源的CMS玉米,5种正常胞质玉米线粒体DNA进行RFLP和RAPD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45%的探针/酶组合可检测到玉米线粒体DNA的多型性,共表现15种RFLP类型,其中S组CMS材料内有7种,正常胞质材料内有2种;80%的随机引物可检测到RAPD。(2)基于RFLP资料的聚类分析结果,可将30种胞质明确地划分为T、C、S、N4组,其结果与恢复专效性测定结果一致。其中pHJ2-7-1/BamHI的RFLP类型可成为利用RFLP技术进行胞质分组的鉴定体系。(3)“双”型胞质线粒体DNA常表现S+C胞质的RFLP图谱。  相似文献   
104.
球孢白僵菌胞内丁质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报道了不同浓度的La3+和Nd3+对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的细胞形态、生长、类胡萝卜素生成和固氮活性的影响。LaCl_3在25和50mg/L时对红假单胞菌的细胞生长有轻微刺激作用;当浓度高于75mg/L时有抑制作用,随浓度的提高而抑制作用增强,细胞缩小;NdCl_3在25和50mg/L时对该菌细胞生长有轻微抑制作用,高于75mg/L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细胞缩小。两种稀土元素在25和50mg/L时对该菌类胡萝卜素的生成有刺激作用,高于75mg/L时则有抑制作用。La3+在0~100mg/L,Nd3+在0~75mg/L时对固氮酶活性有刺激作用,La3+和Nd3+分别高于100mg/L和75mg/L时则有抑制作用,并随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6.
植物病毒胞间运动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植物细胞间连丝解剖结构,植物病毒运动蛋白,运动蛋白与胞间连丝和病毒核酸的相互作用,植物病毒在细胞间运动形式及其调节等方面综述了病毒在植物细胞间运动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进展。  相似文献   
107.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8.
囊萼紫草属与滇紫草属花粉形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囊萼紫草属3种和滇紫草属1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囊萼紫草属的花粉为哑铃形或茧形,中等大小,P/E比为1.6一1.67,三孔沟,内孔横长;具小刺状纹饰。滇紫草属的花粉为近长球形或近卵球形,P/E为l—1.23;三孔沟或三合沟孔,内孔一般纵长,具皱波状纹饰,在皱波上具密集的小瘤或微颗粒。从花粉形态的角度,本文支持把囊萼紫草属从滇紫草属(广义)中分离出来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滇紫草属的花粉中首次观察到了一种比较少见且特化的花粉即单极三合沟孔的花粉。  相似文献   
109.
锦橙汁囊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电镜方法观察了锦橙[Citrussinensis (L.) Osb.]汁囊从原始细胞到发育为一个具柄的成熟汁囊的过程中,汁囊构成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锦橙汁囊原始细胞及发育为球状体时的构成细胞以及柱状结构顶端的细胞都是一种典型的分生组织细胞。在细胞质中有包括线粒体、质体、内质网、核糖体等丰富的细胞器,但没有观察到高尔基体。这些分生细胞分裂一段时期后就停止活动,逐渐分化为适应贮藏功能的液泡化薄壁细胞。分生细胞开始分化时,在细胞中出现许多小液泡和高尔基体。这些小液泡逐渐地融合,同时细胞质变少,最后形成一个有中央大液泡的薄壁细胞,在紧贴细胞膜的薄薄的一层细胞质中有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以及含有许多脂滴的杂色体。但成熟果实中汁囊的薄壁细胞中几乎没有任何细胞器。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采用H.E染色法和酶组织化学方法,对背角无齿蚌珍珠囊形成过程的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初生珍珠囊”的形成和溶解及“次生珍珠囊”的形成,并推没“次生珍珠囊”表皮细胞是由育珠蚌结缔组织转化而来的;观察了育珠手术后九种酶在珍珠囊形成的各个阶段和在珍珠囊和育珠蚌不同部位的变化情况,说明了珍珠囊珙成过程是与复杂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及物质转运等有关的生理生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