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盐芥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ThGPX6)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植物响应盐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依据盐芥EST序列进行RACE实验,获得1个新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命名为ThGPX6(GenBank注册号为FJ357244)。该基因的cDNA全长892 bp,包含1个长为702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23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植物GPX的典型结构,即GPX催化活性区(NVASKCGLT)和标志性基序(ILAFPCNQF),以及PHGPX特有序列(KWNF(S/T)KFL)。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ThGPX6在盐芥叶片和根中表达,其表达受NaCl诱导,显示ThGPX6在植物高盐响应中发挥作用。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hGPX6存在于线粒体和内体中的可能性最大,预示着ThGPX6在清除ROS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小柱芥属(Microstigma Trautv.)为十字花科(Brassicaceae)一寡种属,目前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存在属内物种划分不明确,地理分布不确定等问题。该文通过在甘肃、内蒙古的标本采集,以及GBIF的标本记载和相关文献的查阅,对小柱芥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确定了小柱芥属内的物种数目并编制了属内物种检索表,绘制了地理分布图。结果表明:支持尤那托夫小柱芥(Microstigma junatovii)为一个独立的种,同时该种为中国新分布记录种;确定小柱芥属为蒙古高原近特有属,含4个种。该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小柱芥属的物种多样性,为小柱芥属的植物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蒙古高原植物区系、植被等相关研究积累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3.
NaCl胁迫对盐芥和拟南芥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相似文献   
104.
NaCl胁迫对盐芥质膜和液泡膜ATPas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盐生植物盐芥和中生植物拟南芥幼苗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它们叶片和根质膜、液泡膜H+-ATPase、Ca2+-ATPases和K+-ATPase活性以及H+-ATPase、Na+/H+ 逆向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NaCl胁迫下,盐芥叶片和根质膜的H+-ATPase活性分别比对照显著升高41%~212%和35%~53%,液泡膜的H+-ATPase分别显著升高281%~373%和4%~38%,而拟南芥却比相应对照都显著降低;相同盐浓度胁迫下,盐芥叶片的H+-ATPase活性比根部高4~8倍,盐芥根也远高于拟南芥.在NaCl胁迫下,盐芥叶片和根的液泡膜H+-ATPase蛋白质β亚基含量变化与其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质膜Na+/H+ 逆向转运蛋白的表达量与N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盐胁迫下盐芥根中Ca2+-ATPases和K+-ATPase活性的增加与根中Ca2+和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在盐胁迫条件下,盐芥能有效增强H+-ATPase蛋白和Na+/H+逆向转运蛋白表达,显著提高其根系与叶片质膜和液泡膜的H+-ATPase、Ca2+-ATPase和K+-ATPase活性,维持细胞质中较高的Ca2+和K+水平,从而缓解盐胁迫的伤害,增强耐盐性.  相似文献   
105.
埃塞俄比亚芥的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埃塞俄比亚芥“84A165”为材料,从3—5日龄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或温室生长的三叶期苗的第一真叶游离原生质体,悬浮于 P-B 液体培养基中,用0.15—0.3%低融点琼脂糖固化,薄层漂浮,暗培养。原生质体密度为5×10~3—1×10~4/ml。下胚轴原生质体在培养后48小时出现一次分裂,3天后分裂频率达21%,6天后达34%。子叶和真叶原生质体起始分裂稍晚(第5天),分裂频率也较低。培养1周后,加入稀释培养基 DPDK_3,并转至光下,以后每隔一周加液一次。一个月后获得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植板率为2—3%。小愈伤组织在固体增殖培养基上继代长大。子叶和真叶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在转至补加 NAA0.1、BA3mg/1的分化培养基上后获得芽分化,把这些芽切离,转至 IAA0.2mg/l 的生根培养基上,再生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06.
盐胁迫对盐芥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盐胁迫处理导致盐芥植株鲜重、干重、含水量、肉质化程度和根冠比都下降;根中有机物含量上升,而无机物含量下降,叶的变化与根的相反;渗透调节能力、Na 含量和根系活力上升;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增加;超氧阴离子(O2-)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表面扫描电镜图像显示:盐芥叶片表面没有盐腺或盐囊泡,所以它不是泌盐盐生植物.盐芥生长状况、Na 含量和Na X-ray微区分析结果表明:盐芥也不是拒盐盐生植物,而很可能是稀盐盐生植物.  相似文献   
107.
盐胁迫下盐芥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及其渗透调节作用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用含有NaCl0、50、100、200、300、400mmol/L的Hoagland培养液处理盐芥幼苗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其根和叶含水量、渗透势、几种无机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并计算了渗透调节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计算渗透势值(COP).结果表明:随盐处理浓度的增加,盐芥根和叶的含水量和渗透势逐渐降低;Na 和Cl-是根和叶积累的无机渗透调节物质;SS、OA和FAA是根积累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Pro是叶和根积累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Na X-ray微区分析表明液泡是积累Na 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08.
山城 《化石》2005,(2):17-17
新华社电 一个由美国和埃塞俄比亚古生物学家组成的联合科考小组5日认为,他们发现的骸骨化石属于人类最初的可以直立行走的祖先。  相似文献   
109.
热激蛋白70(hsp70s)具有分子伴侣的功能,其中在非胁迫条件下表达的hsp70s称为热激同源蛋白70(hsc70).为更好地了解hsc70基因的特性,鉴定了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C.A.Mey.)O.E. Schulz)中编码胞质hsc70蛋白的基因Thhsc70.实验结果表明:在非胁迫条件下,Thhsc70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Thhsc70基因受热胁迫和冷胁迫的诱导表达,但几乎不受盐诱导和干旱诱导.Thhsc70基因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后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的热耐受性和冷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0.
李白尼  魏武  马骏  张润杰 《昆虫学报》2009,52(10):1122-1131
本研究首先对3种重要生态位模型BIOCLIM, DOMAIN和Maxent(基于最大熵值原理模型)的分布预测精确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再结合分布点记录以及一系列环境数据图层对3种重要外来入侵性检疫害虫(葫芦寡鬃实蝇Dacus bivittatus、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D. ciliatus和西瓜寡鬃实蝇D. vertebratus)的潜在适生性分布区域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在模型预测精确度的比较过程中, 3种评估指标(ROC/AUC, Kappa, TSS)均显示Maxent拥有最好的预测结果和最好的运行性能。由Maxent对葫芦寡鬃实蝇、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和西瓜寡鬃实蝇的预测结果显示, 这3种实蝇在中美洲、南美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沿岸的广大地区在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分布区域。相对而言, 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在全球范围具有最为广泛的分布区域, 除前述地区外, 其潜在适生区还包括地中海沿岸、沙特阿拉伯、也门、安曼和伊朗南部的大片地区, 这也意味着在3种寡鬃实蝇中, 它能忍受变化幅度最广的生态、环境条件。在中国, 云南和海南都极适宜于3种实蝇的生存, 同时广东南部及台湾的部分地区也是它们的潜在适生区。基于Maxent的预测结果显示, 相对而言, 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在中国范围也具有最为广泛的分布区域, 除前述省份和地区外, 四川、贵州和西藏的南部部分地区以及中国南部的部分沿海地区, 也都是它的潜在适生区。综合所得出的预测结果, 3种寡鬃实蝇从境外传入广东并在此定殖的风险可能性是实际存在的。Jackknife分析显示, 温度以及与此有关的环境因子对于3种实蝇在全球和局部地区的分布模式和分布情况都有极大的影响, 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