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0篇
  免费   845篇
  国内免费   8153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611篇
  2022年   561篇
  2021年   607篇
  2020年   609篇
  2019年   543篇
  2018年   457篇
  2017年   494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527篇
  2014年   648篇
  2013年   600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606篇
  2010年   640篇
  2009年   609篇
  2008年   781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395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封面说明     
图片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杨达2013年8月15日摄于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松科落叶松属落叶乔木,树皮暗灰色或灰褐色,木材蓄积丰富,硬度中等,纹理直,结构细密,有树脂,耐久用,是中国东北林区的主要森林树种.其喜光性强,对水份要求较高,在各种环境中均能生长,尤以生于土层深厚、肥润、排水良好的北  相似文献   
992.
采用有机物料添加、土壤灌水和表土覆盖相结合的土壤生物消毒方法来防控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障碍,系统性地评估生物消毒对连作马铃薯块茎产量、植株生长发育及土传病害抑制、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消毒处理比对照块茎产量和植株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16.1%和30.8%,植株发病率和病薯率分别下降68.0%和46.7%.生物消毒处理显著提高了连作马铃薯叶绿素含量和主茎分枝数,改善了根系形态结构.在播前土壤生物消毒处理过程中,土壤p H值和细菌/真菌显著增加,真菌和镰刀菌数量大幅度下降,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则变化不明显.在马铃薯各生育时期,生物消毒处理土壤真菌数量均远低于对照,镰刀菌数量也低于对照,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镰刀菌数量呈现逐渐回升的趋势.无论是在生物消毒处理过程中还是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生物消毒处理的土壤相关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均不明显.总体上,土壤生物消毒的方法在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3.
在荒漠极端环境下,对2种短命植物(角茴香和土大戟)和2种类短命植物(簇花芹和弯花黄芪)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个物种所有样地的各土壤因子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土壤氮(N)含量(0.18~0.22 mg·g-1)远低于土壤磷(P)含量(1.58~1.62 mg·g-1),N/P仅为0.12~0.15,表现出严重的土壤N缺乏.4种植物叶片N、P含量及N/P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弯花黄芪最大,分别为57.36 mg·g-1、2.46 mg·g-1及23.43,角茴香其次,分别为34.05 mg·g-1、1.98 mg·g-1及17.56,土大戟分别为27.07 mg·g-1、1.87 mg·g-1及14.51,簇花芹分别为28.63 mg·g-1、2.20 mg·g-1及13.10.各物种N、P含量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绝大部分土壤因子与叶片化学计量值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4.
森林土壤是CO2、N2O和CH4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山核桃是中国特有的高档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林下杂草管理对山核桃林地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浙江临安山核桃主产区进行了为期1年的原位试验,研究剔除林下杂草对山核桃林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剔除杂草和留养杂草山核桃林地土壤CO2排放通量呈现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夏秋季高、冬春季低;N2O排放在夏季较高,其他季节变化平稳;CH4的排放无明显季节变化规律.剔除杂草显著降低了土壤CO2排放,促进了N2O排放和CH4吸收.剔除杂草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没有显著影响.剔除杂草的山核桃林地土壤排放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为15.12 t CO2-e·hm-2·a-1,显著低于留养杂草处理(17.04 t CO2-e·hm-2·a-1).  相似文献   
995.
长期施肥下亚热带典型农田(旱地)土壤木质素的积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环江(石灰土)、湖南桃源(红壤)两个亚热带典型农田(旱地)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碱性氧化铜-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分析两种长期施肥制度[化肥(NPK)、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下土壤中木质素V、S、C等3类单体含量及组成的变化,并阐明影响旱地土壤中木质素积累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NPK)对石灰土木质素总量(SumVSC)无显著影响,而红壤木质素总量显著增加(55±1)%;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均显著增加了两种土壤木质素总含量(P<0.01),增加比例分别为(328±4)%、(456±9)%.长期施肥处理增加了红壤木质素单体C的比例,石灰土则表现为单体V的比例增加,表明农田土壤中木质素的转化具有单体特异性;长期施肥后木质素单体的酸醛比(Ac/Al)V和(Ac/Al)S均有所降低,其中石灰土高于红壤,说明石灰土的木质素分解矿化程度较红壤高.有机质、全氮与木质素单体含量无显著相关,而对木质素单体V、S、C组成有显著影响;木质素V、S和C类单体含量及组成均与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显著相关(P<0.05),由此认为土壤速效养分是木质素积累特性的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96.
长期以来,孕妇胎盘被公认为是无菌环境,但最新一项研究结果却颠覆了这一传统认知。科学家们证实胎盘中可能存在一个小型但多元化的微生物群落。经分析发现胎盘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口腔的微生物群落最为相似。通过比较正常分娩的胎儿及早产胎儿的胎盘菌群组成,发现胎盘菌群可能与胎儿早产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就现今国内外对胎盘中微生物菌群的新发现及其与早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与认知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通过无菌动物、细菌感染以及益生菌或抗生素干预等方式改变宿主的肠道菌群,可以调节宿主的认知行为,包括学习和记忆能力。应激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也会改变宿主的肠道微生物,进而影响宿主行为。同时在胃肠道疾病和某些非肠道疾病状态下也会伴随着宿主认知行为的改变。本研究将重点讨论在人类和动物研究中发现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如何影响大脑功能和认知行为。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收集生物制剂生产中洁净间环境微生物、微生物限度检测样品,应用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VITEK 2 Compact)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其适用性。方法利用革兰染色法和VITEK 2 Compact系统对4种标准菌株和291个纯菌鉴定样本进行方法学验证;对人员及设备表面微生物、沉降菌及微生物限度样本共313个进行菌型鉴定,确认此系统在生物制剂生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在收集的313个样本中,共检出微生物268株,其中人员及设备表面微生物18株、沉降菌188株、微生物限度62株。可信度均在93%以上。其中革兰阳性菌:藤黄/里拉微球菌46次,库克菌属35次,葡萄球菌属70次;阴性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38次,鲁氏不动杆菌7次。结论 VITEK 2 Compact微生物检测系统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医院及疾控中心,尤其对无菌生产环境中微生物的质控和微生物数据库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垃圾微生物除臭剂的筛选、复配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取作为除臭微生物制剂的候选菌株,从垃圾渗滤液中分离筛选了4株具有对硫化氢和氨气高效降解菌株,分别标记为CC3、CC7、CC13和CC16。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并确定复配菌剂的除臭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菌株CC7、CC13和CC16组成的复配组合除臭效率最优,其最佳复配比例为1:1.5:0.5,接种量为5%,培养温度为30 ℃,初始培养基pH值为6.5,培养时间为60 h时,对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为最大值,可达到83.56%和70.25%。  相似文献   
1000.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质量、健康、植物的生产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任何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扰动都可能影响土壤的长期生产力,并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肥料类型、施肥处理年限长短、施肥水平高低及施肥措施都会造成土壤成分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以及繁殖。简要介绍了微生物量的几种测定方法,综述了各种养分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从而了解土壤微生物因人类对土壤的利用而发生的变化,以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