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土蝽——善于土栖生活的半翅目昆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蝽是半翅目异翅亚目蝽总科中多数适应于地栖生活的蝽类。文章简要描述该类昆虫的形态特征、分类历史以及生物学,同时对该类昆虫目前的生物学和系统学研究进展也给予简要介绍。文中还提供形态特征图6幅,臭腺特征扫描电镜照片6幅。  相似文献   
32.
以本氏针茅及其优势种大针茅和百里香种子为受体,采用生物检测的方法研究了0(对照)、0.1、0.2和0.5g/mL本氏针茅根际土甲醇浸提液和水浸提液对3种受体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探究草地演替过程中物种间的生态关系和化感作用的表现形式。结果显示:(1)甲醇浸提液对3种受体种子的发芽均有抑制作用;水浸提液对本氏针茅发芽有促进作用,对百里香有部分促进作用,而对大针茅有抑制作用。(2)甲醇浸提液对本氏针茅和大针茅胚根和胚芽生长无显著影响,而抑制百里香胚根和胚芽的生长;水浸提液对本氏针茅胚根生长无显著影响,对本氏针茅胚芽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其它两种受体胚根和胚芽均无显著影响。(3)各种浓度甲醇浸提液对大针茅和百里香生长表现出了化感综合抑制效应,对本氏针茅生长于0.2g/mL时表现出化感综合抑制效应,其它2种浓度(0.1、0.5g/mL)表现为化感综合促进效应;水浸提液对本氏针茅和百里香表现为化感综合促进效应,而对大针茅表现为化感综合抑制效应。研究表明,本氏针茅根际土甲醇浸提液和水浸提液的化感物质存在差异;不同受体对同一浸提液反应不同,同一受体对不同浸提液的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33.
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5年围栏封育草地(围栏内)和自由放牧草地(围栏外)为对象,分析0~ 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粒径组成,研究围栏封育早期沙化灰钙土有机碳组分及物理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围栏内外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颗粒组成差异不显著;围栏内外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为3.25g·kg-1,沙粒、粉粒、黏粒的相对比重平均为72%、16%、12%,土壤物理稳定性指数为1.30%~1.31%.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显著变化集中在10~20 cm土层,围栏内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达0.80 g·kg-1,显著高于围栏外的0.62 g·kg-1,围栏内颗粒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为50.9%,显著高于围栏外的31.7%.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围栏内0~ 40 cm土壤质地由沙性土向沙壤土转变,各层间土质差异显著,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逐渐升高;而围栏外土壤质地的垂直变化相对平缓,基本为沙性土质.退化荒漠草原短期围栏封育条件下,沙化灰钙土土壤有机碳尚处于一个消耗与积累的平衡阶段,土壤质地状况相对稳定,土壤物理稳定性变化较小.10~2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相对分配比例可作为围栏封育早期土壤质量变化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34.
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轻组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军科  江长胜  郝庆菊  吴艳  谢德体 《生态学报》2012,32(14):4379-4387
以位于西南大学实验农场的长期免耕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通过0—60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的方法,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冬水田平作(DP)、水旱轮作(SH)、垄作免耕(LM)及垄作翻耕(LF)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有机碳是土壤总有机碳的主体,约占土壤总有机碳的69.56%—95.66%,在土壤剖面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分配比例逐渐升高;其次是自由轻组有机碳,约占土壤总有机碳的5.03%—26.43%,从土壤表层向下,其分配比例迅速下降;闭合轻组有机碳最低,仅占土壤总有机碳的1.37%—4.93%,其分配比例随土壤深度的变化不明显。在0—60 cm土壤深度内,不同耕作方式下自由轻组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LM(4.36 g/kg)>DP(2.11 g/kg)>LF(1.74 g/kg)>SH(1.46 g/kg),相应的有机碳分配比例分别为17.1%、14.0%、12.2%和11.3%;闭合轻组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LM(0.82 g/kg)>DP(0.51 g/kg)>LF(0.36 g/kg)>SH(0.34g/kg),相应的有机碳分配比例分别为3.36%、3.45%、2.71%和3.00%。因此,在西南地区紫色水稻土上实行垄作免耕能提高轻组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分配比例,从而改善土壤有机碳质量。另外,与土壤总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及闭合轻组有机碳相比,自由轻组有机碳对耕作方式的变化最敏感,是指示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5.
为了克服保护地栽培作物的连作障碍,针对筛选的拮抗引起土传病害的枯萎病菌和疫霉病菌的微生物菌种进行了混合生防菌剂的制备,测定了制备菌剂中的菌体数量和抑菌活性;在人工接种的条件下研究了制备菌剂的生防效果;在保护地中试验了混合菌剂对枯萎病和疫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制备的单菌剂中含有的活菌体数量能达到108 cfu/g以上,混合菌剂中每个菌种的活菌体数量能达到105 cfu/g,并且菌剂的粗提物中存在明显的抑制枯萎病菌和疫霉病菌的抑菌物质。在人工接种盆栽试验中单菌剂和混合菌剂对枯萎病和疫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混合菌剂对两种病害的防效均达到80%以上。混合菌剂田间实验对枯萎病和疫霉病防效能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36.
《生物技术通讯》2008,19(2):F0004-F0004
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物药的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的生物制药企业,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占地40余亩,按照国家GMP标准建设了现代化的科研办公楼、生产车间及其他附属设施。公司引进了多套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其中包括英国TAP公司的Cellmate细胞转移系统、德国贝朗公司的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美国Millipore公司的除菌过滤装置、德国GEA公司的在线清洗(CIP)系统等。  相似文献   
37.
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水稻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微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采样调查了广东大宝山地区受酸性采矿废水长期污染的亚热带水稻田的土壤理化性质 ,重金属 Cu、Pb、Zn、Cd的全量及其 DTPA浸提量 ,以及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呼吸活性等指标。利用主成分和逐步回归分析了影响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及其微生物学效应的因素。结果表明 :土壤高含硫 ,强酸性 ,有机碳、全氮较低 ,4种金属的全量普遍超标。DTPA可提取态金属含量较高 ,不仅与其全量呈显著正相关 ,而且与土壤酸度和粘粒含量正相关 ,和 Mn含量负相关。过量的金属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C、N、微生物商、生物量 N/全 N比 ,并抑制了微生物呼吸强度和对有机碳的矿化率 ,导致了土壤 C/N比的升高。同时 ,金属对微生物群落及生理代谢指标 ,如微生物生物量 C/N比和代谢商的影响不显著。 DTPA可提取态金属 ,特别是 DTPA- Cu是导致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指标变化的主要因素。以有机碳 (或全氮 )为基数的复合微生物指标降低了土壤性质差异造成的干扰 ,较单一指标更能准确指示微生物对金属胁迫的反应。土壤硫没有对金属有效性和微生物指标产生明显影响 ,但其氧化过程可能引起酸化和金属离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38.
通过室内恒湿和干湿交替培养试验,研究了沈阳地区耕地棕壤和草甸土的固钾特征,及其施用有机肥后对土壤固钾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土壤处于田间持水量的恒湿条件下,两种土壤对外源钾都能够产生快速固定作用,经过1d培养土壤的固钾作用就可以达到平衡,但干湿交替培养可以提高土壤固钾量26.80%~33.27%;土壤施用有机肥后,在恒湿和干湿交替培养条件下均可以降低土壤的固钾强度,其中,施用有机肥6%处理的恒湿培养15d后,棕壤和草甸土的固钾量分别降低了25.71%和36.62%。  相似文献   
39.
水稻田土—水系统中磷素行为及其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土壤测试表明供试土壤已富P.大田试验结果表明,P肥投入提高了土壤树脂P和田面水总P水平,且两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但施P后的20d内,有机无机配施P肥对土壤有效P的贡献大于单施化肥P,在施P第7天时,有机无机配施P的田面水总P水平是单施化肥P的3.4倍,是施P量2倍的处理III的2.8倍,与有机肥配施的处理,其田表水P素流失潜能较单施化肥大,经33d后,P肥结构对田面水P素的影响不明显,两次水稻季节性排水而导致的P素净流失负荷和P素表观流失率变幅分别为-0.039-0.076kg.hm^-2和0.034-0.100% ,从减少水稻田排水P素流失角度考虑,可以认为,施P或土层被搅动后1周内是控制P素流失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40.
记述了中国湖南省(虫窒)(虫当)科Ctenizidae拉土蛛属Latouchia 1新种:湖南拉土蛛 Latouchia hunanensis sp. nov..新种与Latouchia cornuta Song, Qiu et Zhang,1983相似,但两者的纳精囊形状明显不同.新种以模式产地而命名.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文中量度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