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2篇
  免费   537篇
  国内免费   4994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72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31.
最大概率原理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最大概率原理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姚建民(山西省农科院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研究所,太原030006)马蓉丽(山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太原030006)ApplicationofMaximumProbabilityPrincipleinFarmlandEcosystem¥.YaoJianmin(InsliluteforCom-prehensiveSurveyofAgriculturalResources,Shanx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Taiyuan030006),MaRongli(InslituteofVegetableResearcgh,Shanx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Taiyuan(030006).Chinese,JpurnalofEcology,1993,12(4):58-60.Inordertostrengthenthepracticabilityofmaximumprobabilityprinciple,thispapergivesoutsomees-sentialconditionsneededforapplyingth  相似文献   
132.
豆科牧草与冬小麦间作的农田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豆科牧草与冬小麦间作的农田生态效应毛凯,周寿荣(四川农业大学,雅安625014)EcologicalEffectofIntercroppingForageLegumeswithWinterWheat¥.MaoKai,ZhouShourong(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ly,Yaan625014).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4):55-57.Ecologicalresearchesontheintercroppingofforageswithwheatwerecarriedoutduring1989-1990.Theitemsincluderelativelightintensity,temperature,temperaturalvariation,relativehumidityandsoilrnois-tureandnutrientcontents.Theresultsaresummarizedindetailandeffectivemeasuresforsoilprotectionarementioned.Keywords:ecolog  相似文献   
133.
生态网络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网络分析的研究进展韩博平(厦门大学生物系,361005)ProgressesontheAnalysisofEconetwork¥HanBoping(BiologyDepartment,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6):41-45.Econetworkisastructuralmodelwhichisusedtosimulatetheflowofmaterialandenergyinecosystem。Theanalysisofeconetworkisthetheoryandmethodstoanalyzetheflowbehaviorandfeatureofmaterialandenergyineconetwork,itincludestheanalysisofflowfeature,informationindices,stochasticpro-cess,trophiclevelandsensitivity.Areviewissystematicallygiven.Keywords:econetwork  相似文献   
134.
鸭蛋黄颜色的生态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蛋黄颜色作为衡量禽蛋质量的主要经济性状之一,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家鸡中这种性状的遗传力很低。Farnsworth等(1955)发现其遗传力为0.15,Torges报道其仅为0.05,Vanchev等(1980)估测母系遗传力为0.18,父系为0.47。因此,决定蛋黄色度主要是饲料因素,饲料中的氧化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为蛋黄提供色素来源,能大量提供有效类胡萝卜素的饲料有藻类、紫花苜蓿、黄(白)玉米、大豆等植物,甲壳类动物、微生物(醇母)及类胡萝卜素制剂Mackey分别用墨角藻(Fucus vesiculosus)、齿缘墨角藻  相似文献   
135.
自“十三五”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开展了大量的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红树林修复的面积取决于宜林滩涂,通常较小,同时对于红树林生态修复成效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估方法。本文根据湿地生态修复评估的一般性原理,结合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厦门4个红树林生态修复案例,建立适用于人工重建的红树林修复成效评估体系,为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评价结果显示,厦门4个红树林湿地修复效果综合评分分别为下潭尾4.80(优秀)、滨海西4.09(良好)、凤林湾3.94(中等)、东屿4.15(良好)。总体而言,厦门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的修复效果为良好。  相似文献   
136.
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已威胁到脆弱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本研究选取马来西亚的热门旅游海岛——热浪岛和停泊岛作为研究区域,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模型框架,结合调查数据和人类活动兴趣点空间分析方法建立珊瑚礁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估研究区珊瑚礁的生态脆弱程度,并提出管控对策。结果表明:研究区珊瑚礁生态脆弱性指数为-0.30~0.66,热浪岛周边站位生态脆弱性指数平均值为0.08,停泊岛周边站位生态脆弱性指数平均值为0.26,停泊岛区域的珊瑚礁脆弱性整体高于热浪岛,高度脆弱地点主要聚集在大小停泊岛的南部,而轻度脆弱地点位于停泊岛西北和热浪岛东部。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珊瑚礁生态脆弱性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浊度,主要人类活动因子为度假村和客运码头。控制娱乐设施与珊瑚礁区的距离、对海洋公园进行功能区划分等措施可能对降低当地珊瑚礁脆弱性具有积极意义,可作为当地珊瑚礁保护管理的备选对策。  相似文献   
137.
研究毛竹干扰状态下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桫椤群丛主要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协变关系,分析物种间竞争共存机制。结果表明:群丛中木本及高大草本植物共有67种,隶属于40科53属。毛竹的重要值、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BS)、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BL)均最大,毛竹为群丛中绝对优势种;桫椤的重要值和BL值位列第二,BS值位列第三。20个主要物种组成的190组种对中,毛竹与桫椤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0.64;136组种对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2(占总对数的71.6%),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程度低,生态位分化程度较大。主要物种间的总体联结呈显著正联结,群落相对稳定;主要物种间相关性不显著,联结性不强,种间独立性较强。毛竹与桫椤、罗伞、绿叶黄葛树、毛桐呈极显著正协变,毛竹与粗糠柴、云南樟、黄心树呈极显著负协变。毛竹与土著种的适合度差异和生态位差异共同影响群丛物种间的共存和竞争。控制毛竹扩张,限制与桫椤呈负协变关系物种的规模,可为桫椤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38.
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与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生境破碎化加剧,生态连通性降低,进而导致乡镇可持续发展受阻。构建生态网络是近年来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点方向,通过加强源地保护、廊道建设和生态管控,能够有效缓解区域生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促进生物多样性提升。本研究以延庆区为例,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连通性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等方法综合构建生态网络,从县域角度分析各网络要素,为乡镇发展提供建议。结果表明:构建的延庆区生态网络整体呈现出“一山一川”分布特点。识别生态源地12个,面积为1085.54 km2,占比达到54.4%。筛选生态廊道66条,总长度1057.18 km,包括21条重要廊道和45条一般廊道,长度占比分别为32.6%和67.4%。识别出一级生态节点27个,二级生态节点86个,在千家店镇、珍珠泉乡等山区乡镇集中分布。不同乡镇的生态网络分布与其地理环境和发展定位有密切联系:千家店镇和珍珠泉乡等位于“山区”,覆盖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广泛,加强源地保护是网络构建的重点,促进乡镇生态与旅游协同发展;刘斌堡乡和张山营镇等位于“山区-川区”衔接处,以强化廊道连通性作为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9.
研究自然保护地政策的生态成效有助于未来更好地开展自然保护地保护和治理。以三江源地区为例,通过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覆被转类指数考察了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布局特征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刻画了自然保护地政策生态成效在自然保护地内外的空间差异性,结合最小二乘法和实地调研结果探究了保护地政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地政策实施以来,三江源全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越来越明显,未利用地转化为生态地类是促进生态提升的最主要的用地变化类型。集中连片分布的大型保护地生态成效明显,而分布零散且靠近行政边界的小型保护地生态成效相对较小;尽管保护地生态成效优于非保护地,但保护地与周围地区的生态提升具有同步性。保护地政策通过在保护地内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显著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同时通过采取限牧禁牧、引导转业转产等措施减轻了农牧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未来应推动以国家公园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网络体系建设,加强国家公园和周边区域的一体化保护和联动治理,帮助农牧民进一步拓宽生计方式。  相似文献   
140.
以我国东北地区4个纬度针叶树种红松和阔叶树种水曲柳为对象,研究两树种成熟叶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和养分重吸收率及其相关性,分析气候和土壤因子对叶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重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化学计量特征的地理变异存在种间差异,随着纬度的升高,水曲柳叶C、N含量显著增加;水曲柳C∶N、红松N∶P均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而水曲柳N∶P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红松磷重吸收率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红松和水曲柳叶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气候因子(年均温和降水量)的影响,而养分重吸收率仅受少数土壤因子(pH和全氮)的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红松和水曲柳磷重吸收率与N∶P均呈显著负相关,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氮重吸收率仅在红松中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N∶P呈显著负相关。水曲柳相比红松更倾向于具有快速投资-收益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