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5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生命的化学》2007,27(1):97-97
12月2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了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四次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二次和三次会议决定扩大分会理事会的基础上召开的.理事人数已由原来的12名增至42名,除新疆、西藏、甘肃和海南外.各省和直辖市均有代表。出席本次会议的理事共29人,因故请假8人,缺席5人。  相似文献   
112.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更新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丽  王孝安  郭华  朱志红   《广西植物》2007,27(2):191-196
研究了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中的辽东栎幼苗的数量特征,更新层幼苗、幼树的实生和萌生特性及其辽东栎在垂直结构上的数量分布。结果表明:(1)辽东栎幼苗在黄土高原马栏林区分布广泛且数量充足。不同的植被类型中辽东栎种群表现出不同的大小级结构,在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油松林和辽东栎林中辽东栎种群的幼苗、幼树和成树均占一定的比例,而在油松—白桦混交林、白桦林、山杨林和山杨—白桦混交林中辽东栎种群则以幼苗和幼树为主。表明辽东栎种群在该地区植被的发展过程中将产生重要的作用。(2)辽东栎在这一地区是由实生和萌生的个体混合组成的。在各种植被类型中实生植株的密度都高于萌生植株,辽东栎种群的更新在该地区可能主要是通过实生植株来完成的,即辽东栎实生植株在更新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但萌生植株作为辽东栎顺利通过瓶颈的一种手段,作为辽东栎种群繁衍和稳定的一种途径,在辽东栎种群的更新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3.
曹瑞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3):634-634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Maxi 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 mm,宽2~3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雄蕊8,2轮,外轮较短,花丝近基部有白色膜质附属物,具花盘;子房上位,4裂,被毛。蒴果4瓣裂,果瓣长卵形或新月形,两侧扁,花柱宿存。种子距圆状卵形,表面被小疣状突起,无胚乳。花期5~6月,果期8~9月。四合木为强旱生落叶小灌木,是中国特有的孑遗单种属植物。见于草原化荒漠带,常…  相似文献   
114.
曹瑞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2256-2256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Maxi 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mm,宽2~3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雄蕊8,2轮  相似文献   
115.
杨四刺瘿螨Tetraspinus populi Kuang et Hong是杨树上发生的一种新害虫。调查显示,在不同的杨树品种上该螨的发生及危害程度不同。暖冬和少雨有利于该螨的发生。在2025品种上发生最重,2001品种上次之。1、2年树龄的杨树发生较重,3、4年树龄的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本研究采集了新疆地区驴腺疫病料,从样品中分离鉴定可疑病原菌并对其进行基因水平的分型与进化分析。【方法】对采集的新疆地区某驴场驴腺疫病驴颌下淋巴结拭子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2个分离株(HT111、HT321)进行染色、培养、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对其16S rRNA及SeM基因进行测序和进化分析,并通过PCR扩增7个管家基因,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鉴定其分子分型。【结果】2个分离株均属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其中HT111对测试的13种抗生素中的3种(青霉素、克拉霉素和四环素)耐药,HT321对8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呋、青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耐药。序列分型发现了一种新的ST型为ST420 (HT321),分离株HT111为ST179型。【结论】本研究在新疆地区首次分离了驴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并鉴定出一个新的ST型(ST420),为驴腺疫的流行病学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7.
陈雨霏  陈华慧  曾芝瑞 《微生物学报》2022,62(12):4700-4712
以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为主的跨膜醚脂化合物是古菌和部分细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作为分子化石,GDGTs化合物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以其为基础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在定量重建海洋与陆地的古环境研究中发挥出独特的优势。然而,GDGTs指标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不断出现适用性和准确性问题。其关键原因在于GDGTs的生物合成和生理机制研究相对匮乏,难以为指标提供分子生物学与生理学基础。近年来,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下,古菌类异戊二烯GDGTs的生物合成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些成果为脂类生物标志物的地学应用及生物源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学基础和新的研究思路。本文综述了古菌类异戊二烯GDGTs的生物合成过程,提出了细菌支链GDGTs生物合成途径的假说,讨论了GDGTs生理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并初步展望了GDGTs研究领域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8.
高浩杰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12):2552-2554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舟山群岛的2种中国分布新记录植物,分别是芸香科(Rutaceae)的日本花椒[Zanthoxylum piperitum(L.)DC.]和山茱萸科(Cornaceae)的日本四照花(Cornus kousa subsp.kousa F.Buerger ex Hance),并提供了形态描述与图片。凭证标本存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标本馆(ZJFC)。  相似文献   
119.
卢伊  陈彬 《生态学报》2015,35(8):2438-2451
随着城市发展面临的生态问题日益显著,部分研究者试图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类比来寻求解决途径,城市代谢理论应运而生。当以系统科学来研究城市生态系统时,哲学思想的引入为探索和城市及城市代谢的内涵提供了最原始的桥梁。因此,在介绍城市代谢内涵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融合产业、家庭、社会等多尺度代谢理论,对城市代谢的边界进行扩展,将其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类,结合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对其质料因(组分)、形式因(结构)、动力因(驱动力)和目的因(功能)进行识别分析,据此将城市代谢研究方法归纳为质料、形式和混合研究方法三类,并提出未来研究的主要动向和解决手段。城市代谢"四因图"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保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机制及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维生素E和熊去氧胆酸等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连用6周。记录并判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内毒素、降钙素原(PCT)和D-乳酸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ALT、AST和GGT水平较治疗前均不同幅度下降(P0.05或P0.01),且对照组下降幅度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血清内毒素、IL-6和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且对照组下降幅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能下调血清肝功能、内毒素、PCT和D-乳酸等指标,降低肠黏膜渗透性,增强肠黏膜上皮的修复能力,保护其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