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7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104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根据对 10种刺甲族昆虫幼虫的形态研究 ,并与国外已知 5种的研究资料进行比较 ,发现在刺甲族幼虫鉴别中 ,上唇被毛虽是首选特征 ,但不能作为唯一特征 ,下唇和第 9腹节的形态、被毛是必须的辅助特征。文中描述了刺甲族幼虫的特征 ,并提供了 10种幼虫的检索表和分类特征图。  相似文献   
992.
中国五加科楤木属一些分类群的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修订五加科檧木属的基础上 ,对中国檧木属几个有问题的种 ,即A .chinensisL .,A .de caisneanaHance,A .elata (Miq .)Seem .,A .stipulataFranch .,A .dasyphylloidesJ.Wen ,A .thomsoniiSeem .exClarke,A .vietnamensisHa,A .foliolosa (Wall.)Seem .,A .armata (Wall.exDon)Seem .,A .finlaysoniana(Walli.exDon)Seem .和A .debilisJ.Wen进行了讨论 ,并对若干名称作了异名处理。  相似文献   
993.
在全面修订五加科Song木属的基础上,对中国木几个问题的种,即A.chimensis L.,A.deca8isneana Hance,A.elata(Miq.)Seem.,A.stipulata Franch.,A.dasyphylloidea J.Wen,A.thomsonii Seen.ex Clarke.A.vietnamensis Ha,A.folilosa(Wall.)Seem.,A.a  相似文献   
994.
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成性(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方法研究了荷木(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和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Hance.)在3个演替系列群落中的分子变化。研究地点位于广东省鼎湖山。3个群落是针叶林群落、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和常绿阔叶林群落。荷木的AFLP分析结果表明,4组  相似文献   
995.
野生植物根围的丛枝菌根真菌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7年作者比较系统地调查研究了山东省、北京和沈阳3个区域内野生植物根围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e,AM)菌的资源状况,对采自50种野生植物根围的182个土样中AM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和鉴定,共分离出Acaulospora属6种,分别为附柄无柄囊霉Acaulosporaappendicula Spain,Sieverding &Schenck、膨胀无柄囊霉AcaulooporadilatataMorton、浅窝无柄囊霉A.lacunosaMorton、蜜色无柄囊霉A.melleaSpain &Schenck、细凹无柄囊霉A.scrobiculataTrappe、刺无柄囊霉A.spinosaWalker &Tmppe;Gigaspora属的一个种,珍珠巨抱囊霉GigasporamatyaritaBecker&Hall;Scutellospora属的1个种,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Nicol,&Derd.)Geulemann &Trappe,其中浅窝无柄囊霉为我国的一个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96.
韩立刚  袁毅 《菌物学报》2000,19(3):422-425
瓶霉属、外瓶霉属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是有着重要经济意义的一类真菌。迄今,我国已报道疣状瓶霉(Phialophoraverrucosa)、裴氏瓶霉(Ph.pedrosoi)、棘状外瓶霉(Exophialaspinifera)、皮炎外瓶霉(E.dermatitidis)和甄氏外瓶霉(E.jeanselmei=Ph.gougerotii)5种,均是分离自人体的病原真菌。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林中,用生长锥取样器随机钻取腐朽林木髓心,在实验室进行分离培养。共鉴定出瓶霉属真菌2种,外瓶霉属真菌3种,其中美州瓶霉(Ph.americana、烂木瓶霉(Ph.richardsiae)和鲑外瓶霉(E.salmonis)为国内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97.
瑞氏木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一种丝状真菌。从瑞氏木霉的转化系统、基因克隆、基因表达调控、过量产生同源和异源重组蛋白等方面对瑞氏木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8.
野生植物根围的丛枝菌根真菌II.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报道了野生植物根围Glomus属的17个种,聚球囊霉G. aggregatumSchenck & Smith,苏格兰球囊霉G. caledonium (Nicol. & Gerd.) Trappe & Gerd,近明球囊霉G. claroideum Schenck & Smith,明球囊霉G. clarum Nicolson & Schenck,缩球囊霉G. constrictum Trappe,透光球囊霉G. diaphanum Morton,幼套球囊霉G. etunicatumBecker & Gerdemann,集球囊霉G. fasciculatum (Thaxter) Gerd. & Trappe,何氏球囊霉G.hoi Berch & Trappe,地球囊霉G. geosporum (Nicol. & Gerd.) Warker,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 Schenck & Smith,摩西球囊霉G. mosseae (Nicol. & Gerd.) Gerd. & Trappe,隐球囊霉G. occultum Walker,网状球囊霉G. reticulatum Bhattcharjee & Mukerji,地表球囊霉G. versiforme (Karsten) Berch,台湾球囊霉G. formosanum Wu & Chen,悬钩子球囊霉G. rubiforme Gerdemann & Trappe) Almeida & Schenck;内养囊霉属1个种,稀有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 infrequens (Hall) Ames & Schenider.其中,网状球囊霉为我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99.
1995-1997年作者比较系统地调查研究了山东省、北京和沈阳3个区域内野生植物根围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e,AM)菌的资源状况,对采自50种野生植物根围的182个土样中AM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和鉴定,共分离出Acaulospora属6种,分别为附柄无柄囊霉Acaulosporaappendicula Spain,Sieverding &Schenck、膨胀无柄囊霉AcaulooporadilatataMorton、浅窝无柄囊霉A.lacunosaMorton、蜜色无柄囊霉A.melleaSpain &Schenck、细凹无柄囊霉A.scrobiculataTrappe、刺无柄囊霉A.spinosaWalker &Tmppe;Gigaspora属的一个种,珍珠巨抱囊霉GigasporamatyaritaBecker&Hall;Scutellospora属的1个种,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Nicol,&Derd.)Geulemann &Trappe,其中浅窝无柄囊霉为我国的一个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000.
小腹茧蜂亚科的雄外生殖器及族级单元系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布在东洋区和古北区的小腹茧蜂亚科 (膜翅目: 茧蜂科)21个属的67个种及外群折脉茧蜂属 (膜翅目: 茧蜂科) 2个种的雄外生殖器的5个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选用头部、胸部和腹部(包括雌雄外生殖器的性状) 等34个性状,运用支序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分布在东洋区和古北区的小腹茧蜂亚科21个属以及它们所属的族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并对Mason (1981) 的分类系统进行了重新评价。雄外生殖器和支序分析基本上证实并恢复了由Mason (1981) 确定的2个主要分支,即绒茧蜂族Apantelini+小腹茧蜂族Microgastrini和拱茧蜂族Fornicini+盘绒茧蜂族Cotesiini+侧沟茧蜂族MicroplitinI。绒茧蜂族Apantelini、拱茧蜂族Fornicini和侧沟茧蜂族Microplitini为单系群也被支持,但小腹茧蜂族Microgastrini和盘绒茧蜂族Cotesiini是否为单系群尚难于在树形图中体现,而且族内各属间的分支关系有变动。因此,尽管Mason的族级分类单元有一些欠缺,但仍是可信、实用的,不同意Walker等 (1990) 认为不应再使用Mason分族系统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