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7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337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534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7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鳗鲡赤鳍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汕头地区5个养鳗场的患赤鳍病的病鳗中均分离到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chester)stanler),将有毒力的87株病原菌对养鰻场常用抗菌剂进行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抗菌剂的MIC、MIC_(50)和耐药率分别是:土霉素109.3μg/ml、50.0μg/ml和78.8%;氯霉素123.3μg/ml、63.0μg/ml和90.7%;复方磺胺甲基(口恶)唑(TMP/SMZ)720/3600μg/ml、126/630μg/ml和42.5%;痢特灵79.7μg/ml、63.0μg/ml和65.5%。4种被测抗菌剂的平均MIG分别是对照敏感菌株的109.3,102.7,72和26.6倍。上述试验结果显示了由于滥用药物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3.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  相似文献   
34.
从捣碎大麦芽的增菌培养液表面的悬浮物中发现很多细菌芽孢。纯化后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乳酸旋光性测定等表明,此菌呈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产芽孢,周身鞭毛,产物为DL-乳酸,系同型乳酸发酵类型。再经乳酸发酵试验,50℃发酵120小时,以葡萄塘为碳源,对葡萄糖的转化率为86.5%。以玉米糖化液为碳源,对糖的转化率为85.2%。  相似文献   
35.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  相似文献   
36.
L-精氨酸产生菌诱变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报道了L-精氢酸产生菌诱变育种的研究结果。以谷氨酸产生菌钝齿棒状杆菌AS1.542为出发菌株,经亚硝基胍多次逐级诱变,获得了一株能够积累大量L-精氨酸的菌株971.1。该菌属于组氢酸缺陷型,并具有对磺胺孤的抗药性。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直接发酵四天,产酸最高可达25·2 mg/ml,并具有较高的产酸稳定性。  相似文献   
37.
苏芸金杆菌的一个新血清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生伴孢晶体的芽孢杆菌。该菌株具有苏芸金杆菌的典型特征,严生不规则型晶体,鞭毛抗原及生化反应与已知的苏芸金杆菌21个血清型不㈤,不产生β-外毒素。对棉铃虫、粘虫、大蜡螟及尖音库蚊幼虫均无毒性,是一个新血清型(H22),定名为苏芸金杆菌山东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erovar shandongiensis, H22)。  相似文献   
38.
用~(14)C-Pro和~3H_2-Tyr离体暗培养黄瓜子叶,发现细胞质、SECW和RCW中的Hyp/Pro和Idt/Tyr都随时间呈线性增加。这两种比值后两者高于前者,而两种比值增加速度之比在胞质部分最大、RCW中最小。表明在胞质和胞壁中都有Pro羟化和Tyr异联化过程,但羟化作用主要发生在胞质中,异联化主要在RCW中。 理化处理(高渗溶液和CHM)和放射性示踪证明胞质中存在HRGP库;它被分泌到胞壁后,先以离子键与壁结合,后转变为共价键与壁结合的伸展素。  相似文献   
39.
本文首先从苏芸金杆菌(B.thuringiensis,B.t)的科学和工业前景出发,并注重未来,特别是在遗传学方面。自从1911年发现苏芸金杆菌以来,它对科学和害虫防治工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50年代后期,由于苏芸金杆菌具有很大的好处而对工业产生了予期的影响。这包括它对人类和野生动物安全、并由于其在孢子形成时形成独特的毒素蛋白结晶,专门对重要的害虫有效且作用快。  相似文献   
40.
在建立地鼠结肠炎模型的研究中,进行了地鼠盲肠内容物中难辨援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的分离、鉴定及其毒素的测定。儿种选择培养基的比较结果表明,环丝氨酸一噻孢习丁血琼脂分离阳性率最高。根据菌落及镜下形态、对氧敏感性、生化反应、抗生素敏感试验等结果证明分离物为棱状芽孢杆菌。用地鼠肾细胞培养物证明大部分病鼠盲肠内容物中含有该菌的细胞毒素,该毒索可被索氏梭状芽孢杆菌(Clostrtdium sordellii)的抗毒素所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