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白鹇海南亚种的生态和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南白鹇是仅分布于我国海南岛的特殊的白鹇海岛亚种。其结群个体少;雏鸟孵出后,每群雏数少;亲鸟损失严重,有极其罕见的纯雏群现象;种群繁殖力低,出生率仅77.5%;保护区核心区种群密度1978年20.2只/km~2,1992年12只/km~2。天敌、人类危害是种群数量严重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全岛有白鹇分布的残存林区面积仅740km~2,乐观估计白鹇数量已不足8800只,白鹇海南亚种已处于渐危至濒危级别,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2.
球形芽孢杆菌C3-41是我国分离的一株对蚊幼虫有毒杀作用的高毒力菌株,对库蚊、按蚊幼虫的毒性高于2362菌株,Southern杂交证明C\-3\|41总DNA中35Kb HindIII片段上带有419和514kD二元毒素基因,该片段由3479个核苷酸组成,核苷酸序列同2362菌株的二元毒素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含二元毒素基因的重组质粒pCW\|1和pCW\|2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生二元毒蛋白,但表达量低,重组子杀蚊毒性低。无晶体型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重组子在其芽孢形成中能产生以晶体形式存在的二元毒素蛋白,其全发酵液和纯化晶体蛋白的杀蚊活性与C\-3\|41相近。  相似文献   
83.
蚤类在宿主体表的分布及温度和蚤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89,32(1):68-73
本文研究了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is和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在小白鼠体表的分布及环境温度和体表蚤数的关系.结果证明,在各种温度下,鼠背部蚤数均多于腹部.5℃时,鼠前部蚤数多于后部;10—20℃时,前部与后部蚤数相近;25—40℃时,后部蚤数多于前部.鼠后背部蚤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多,前腹部蚤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温度越高二者之差越大,说明温度越高蚤越向后背部集中.鼠体蚤数较少时,背部与腹部,前部与后部,蚤数差别明显;鼠体蚤数过多时,各部位蚤数无大差别.  相似文献   
84.
前额蚤灰獭亚种幼虫形态的描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肖柏林  李志仑 《昆虫学报》1993,36(3):375-378
本文对前额蚤灰獭亚种Frontopsylla frontalis baibacina Ji, 1979的幼虫形态进行了描述,并与同属似升额蚤介中亚种和无棘鬃额蚤的幼虫形态作了比较,其结果有共同点也有异点。  相似文献   
85.
自然界传播疾病的媒介种类繁多;蚊子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更为普遍如蝗虫、螟虫、菜青虫等等,这些害虫也常遭受一些微生物的侵害而致死,生命科学工作者从其死体中分到致病原,其中有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等等,就害虫致病细菌而言,国内外的研究十分活跃,已从生产实践中选育出高效杀虫菌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86.
Rattus rattus slandeni的食性资料是在小良人工阔叶混交林中通过200个鼠箱观察残留食物的方法收集到的。屋顶鼠摄食植物39种,主要为果实、种子部分,并大量捕食金龟子、蝉和蝗虫等昆虫,偶尔捕食小脊椎动物。植物性和动物性两大类残食的总出现率相近,5-10月以动物性食物为主,11-4月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该鼠搬运和遗弃果实、种子的行为,有助于植物种类的传布,大量捕食害虫,有利于该系统的生态平衡,故对其益害问题应作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87.
黑线姬鼠华北亚种与长江亚种几项生化指标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在我国分布广泛,是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农田害鼠,它传播多种疾病,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主要携带者。国内外学者对我国黑线姬鼠的分类、分布、数量变动、生活习性等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对黑线姬鼠许多生化指标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8.
海南岛中南部山地林区产的小泡巨鼠(Rattus edwardsi)与分布于华南地区的模式亚种(R.e.edwardsi)、分布于四川的亚种(R.e.gigas)明显不同,与国外产的马来半岛亚种(R.e.ciliatus)、苏门答腊亚种(R.e.setiger)及苏门答腊西部亚种(R.e.siporanus)亦有明显的差别,经研究为一新亚种,定名为小泡巨鼠海南亚种Rattus edwardsi hainanensis Xu et Yu subsp.nov.。  相似文献   
89.
长爪沙鼠寄生蚤指数和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仲来  陈德 《昆虫学报》1999,42(3):284-290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平原1983~1985年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巢蚤、体蚤、洞干蚤指数和6项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① 共获蚤11种, 其中秃病蚤蒙冀亚种Nosopsyllus laeviceps kuzenkovi(67.50%)是优势种, 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22.65%)为次优势种。② 3种蚤指数的均值差异显著(P<0.0001)。③ 体蚤与洞干蚤指数相关显著(P<0.05), 模型为(洞干蚤指数)=0.0049+0.0248(体蚤指数), 巢蚤与体蚤、巢蚤与洞干蚤指数的相关不显著(P>0.25)。④ 沙鼠密度与3种蚤指数的相关均不显著(P>0.10)。⑤ 在巢蚤中,月温度是影响巢秃病蚤唯一的气象因子(P<0.05)。⑥ 分别求出鼠体的秃病蚤和同形客蚤指名亚种Xenopsylla conformis conformis与气象因子的最优回归子集(P<0.003、P<0.05), 洞干的秃病蚤和二齿新蚤与气象因子的最优回归子集(P<0.0007、P<0.01), 月蒸发量是影响秃病蚤的最重要因子。⑦ 春季与冬季、夏季与冬季巢蚤指数差异显著(P<0.05); 春季与冬季、夏季与冬季体蚤指数差异显著(P<0.05); 春季与冬季、夏季与秋季、夏季与冬季洞干蚤指数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0.
利用叶绿体DNA非基因编码区rpl20-rps12和trnL-trnF作为分子标记,对喜马拉雅-横断山区优越虎耳草13个居群151个个体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旨在揭示优越虎耳草现有的遗传结构及其演化历程。共检测到19个单倍型,其中63%的单倍型为居群特有单倍型。研究还发现,优越虎耳草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较高(Ht=0.868),居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较低(Hs=0.466)。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优越虎耳草居群57.37%的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居群间遗传变异为42.63%。居群遗传分化系数Nst大于GstNst=0.463,Gst=0.438,P>0.05),但不显著,表明优越虎耳草在其整个分布范围内没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中性检验结果表明,Tajima's D为负值(-1.348 32,P>0.05)而Fu's Fs*为正值(18.915 72,P>0.05),但均不显著,结合歧点分布分析发现该物种在整个分布范围内未经历过居群扩张。此外,在本研究中优越虎耳草遗传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较高的居群及大量特有单倍型在整个分布范围内随机分布,符合"微型避难所"假说。优越虎耳草居群在冰期可能随气候波动而发生分布范围的不断变化,最终在相互隔离的"高山岛屿"中发生异域分化,导致大量特有单倍型产生。因此,推测优越虎耳草与其生境中的乔木和灌木可能具有相似的谱系地理历史,它们可为优越虎耳草提供微型避难所而使之在冰期时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