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四川旋木雀一新亚种—天全亚种(雀形目:旋木雀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了旋木雀的一新亚种,命名为旋木雀天全亚种Certhia familiaris tianquanensis,并记述了新亚种同国内已知亚种区别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2.
中国带斑蚜属记述(同翅目:斑蚜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记述中国带斑蚜属Callipterinella Goot,19132种,其一为新亚种:河北带斑蚜Callipterinella calliptera hebeiensis subsp.nov.。新亚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33.
瘤瘿螨属四新种一新亚种记述(蜱螨亚纲:瘿螨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的四个新种是木樨瘤瘿螨Aceria osmanthis Kuang,燕麦瘤瘿螨Aceria avenae Kuang et Zhang,江苏瘤瘿螨Aceria jiangsunensis Kuang和昆明瘤瘿螨Aceria kunmiaensis Kuang et Hong,新亚种是中华柑桔瘤瘤螨Aceria sheldoni chinensis Kuang et Hong。  相似文献   
34.
本文记述采自新疆昆仑山的绢蝶一新亚种,普氏绢蝶昆仑山亚种Tadumia przewalskii kunlunica subsp.nov)。正模、副模保存于新疆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35.
新(亚)种的模式标本除标明者外均存作者所在单位。1.贵州棘蝇Phaonia guizhouensis Wei,新种(图1) 雄:体长6mm。眼具淡黄色密长毛。额宽至少等于触角第三节宽。间额黑灰,约为一侧额的5倍宽。侧额狭,粉被暗银灰色。额鬃上达单眼瘤前,仅前方的3对发达,后大半细如眼毛。侧颜黑,下侧颜暗红,粉被银灰;侧颜至少如触角第三节宽之半。触角黑,第三节约为第二节的2倍长。芒短羽状,最长芒毛约为触角宽之半。颊蓝黑,粉被灰褐,前上缘具一列上弯的鬃;颊约如眼高的2/7。口上片突出于额前缘。中颜板  相似文献   
36.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damselae,PDD)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内的重要病原菌,可导致多种海洋生物患病死亡,近年来在我国不同养殖区域内均有发现和报道。[目的] 通过生理代谢表型、毒力基因分布和分子遗传分析,系统比较我国海南地区和环渤海湾不同株系PDD的表型与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 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测定PDD的蔗糖发酵能力、运动性、溶血性和磷脂酶活性;通过PCR检测质粒pPHDD1复制起始点基因pPHDD1 replication origin和毒力基因dly,hlyApl,hlyAch,plpV;基于toxR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16株PDD的遗传关系。[结果] 4株PDD蔗糖发酵测试呈阳性,12株PDD蔗糖发酵测试呈阴性。不同株系PDD运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环渤海湾分离株Pdd1608、Pdd2009和Pdd1704的运动能力较强。仅有环渤海湾分离株Pdd1608表现为强溶血性、强磷脂酶活性;海南地区分离株Pdd1612和Pdd0912表现为弱溶血性、无磷脂酶活性;其余菌株表现为弱溶血性、弱磷脂酶活性。菌株Pdd1608的毒力基因谱为pPHDD1 replication origin-dly-hlyAp-hlyAch-plpV,其余菌株的毒力基因谱为hlyAch-plpV。系统发育分析揭示不同株系PDD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流行于海南地区和环渤海湾的PDD可能都由多克隆种群组成,它们具有复杂的表型特征、相似的毒力基因分布和高度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7.
2010年12月和2011年4月,分别在广西西北部百色市右江区和靖西县古龙山自然保护区拍摄和观察到黑冠黄鹎(Pycnonotus flaviventris)的johnsoni亚种.其喉部为红色,与中国其他记录亚种区别明显,属中国鸟类亚种的新记录.该文亦初步讨论了该亚种的分类和分布.  相似文献   
38.
自Swinhoe的早期记录横空跨越140余年后, 2012年3月紫水鸡终于在厦门被重新发现并得以确认其繁殖群的存在。继而在检视以往文献过程中, 注意到对于紫水鸡在中国状况的认识, 无论是对其分布、还是亚种认定, 均多存疑问之处。本文对紫水鸡在中国南方各省(区)的发现和记录过程做了大致梳理, 概述了以往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紫水鸡分布认识误区的产生原因, 并指出当今中国鸟类学界对中国紫水鸡亚种分布态势上的不同意见和看法。作者提出这些问题与同行探讨, 以期促成消弭疑问, 并希望鸟学界同仁能够关注紫水鸡在中国的动态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39.
中国栉眼蚤属两新亚种记述(蚤目:多毛蚤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8年以来,人采自浙江省景宁,永嘉等县的标本,记述了栉眼蚤属两新亚各,即台湾栉眼蚤浙江亚种Ctenophthalmus(Sinoctenophthalmus)taiwanuszhejiangensisLuetQiu,ssp.nov和短突栉眼蚤永嘉亚种Ctenophthalmus(Sinoctenophthalmus)breviprojiciensyongjiaensis,Lu,Zhang,  相似文献   
40.
亚洲蝮属两种的种下分类研究(蛇亚目:蝮亚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分布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黑眉”蝮蛇,依据Mayr(1953)两个样本间平均数比较的亚种划分的经典方法,进行分类学研究,辽东半岛半蛇岛蝮应为:蛇岛蝮千山亚种Gloydius shedaoensis qianshanensis ssp;nov.山东半岛产岩栖蝮为:岩栖蝮长岛亚种Gloydius saxatilis changdaoensis s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