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瓦韦属药用植物的叶表皮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稚颖  张宪春 《植物学报》2009,44(3):331-337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瓦韦属(Lepisorus)17种药用植物及邻近2属3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瓦韦属药用植物不同种间的叶表皮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 表现为气孔器全部分布在叶下表皮, 即全为下生气孔。此外, 所研究的瓦韦属植物的基本气孔器类型为极细胞型、共环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及聚腋下细胞型。瓦韦属不同药用植物在叶表皮细胞的大小、形态、垂周壁式样以及气孔器类型、气孔器大小、气孔指数等特征上存在差异, 据此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叶表皮特征研究为中国瓦韦属药用植物的分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其药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2.
Tan GJ  Zhao XY  Zhu YF  Cao CL  Li XP  Yang TZ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6,22(1):109-112,i0002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时,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穹隆下器(SF0)中的变化,为证明SFO是感受外周信息物质的早期位点之一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完全福氏佐剂-豚鼠脊髓匀浆(CFA-GPSCH)诱导大鼠EAE1d、7d、14d、21d时SFO部位HO-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大鼠脑仅有少量HO-1基因和蛋白表达;实验组大鼠诱导EAE后,伴随着大鼠EAE症状及脑组织病理损伤的出现和进行性加重,其HO-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在诱导后1d,SFO部位即出现HO-1mRNA和蛋白表达,而其他脑区变化不明显;7d时进一步增多;14d时,H01蛋白表达至高峰。HO-1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脉络丛、穹隆下器、血管“套袖样”病灶的周围,与EAE病变部位一致,此时大鼠EAE病情最重、体重减轻最显著、脑组织病理改变最明显;21d时脑组织HO-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大鼠EAE症状也逐渐恢复。应用HO-1特异性抑制剂Snpp9后,大鼠EAE症状和脑组织病变明显减轻,说明脑组织HO-1的动态变化与EAE症状及脑组织损伤密切相关。结论:在EAE发病早期,SFO即已经感受到外界的氧化应激变化,SFO可能是外周免疫信息物质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的重要而早期的通道之一;其次,应用HO-1抑制剂可能成为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3.
以传统四川泡菜工艺为基础,比较莲花白、胡萝卜、豇豆、青椒四种常见蔬菜混合发酵和单独发酵过程的pH、总酸度、硬度和咀嚼性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泡菜口感滋味佳,更受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84.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法显示,原生动物纤毛虫伪红色双轴虫(Diaxonellapseudorubra)细胞纤毛器微管中,口围带基部含小膜托架及与托架相联系的肋壁微管;额腹横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横微管束和周围微管束,其微管在不同棘毛基部的定向和发达程度不一;缘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细胞形态发生过程中,前仔虫口纤毛器微管独立发生于老口围带内侧,在细胞形态发生末期新纤毛器微管形成时,尚有部分老额棘毛、横棘毛和缘棘毛残存,此后老结构逐渐被吸收。结果表明,伪红色双轴虫的纤毛器基部微管的分化很可能具有种属级的特异性,新纤毛器微管分化过程中老结构可能具有定位和物质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85.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大车前(Plantago major L.)胚乳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车前为细胞型胚乳;初生胚乳核经一次横分裂产生1个珠孔室细胞和1个合点室细胞;珠孔室两次纵向分裂一次横向分裂形成2层8个细胞,位于上层的4个细胞发育为4个珠孔吸器,位于下层的4个细胞发育为胚乳本体;合点室细胞进行一次核分裂,发育为两核的合点吸器。(2)珠孔吸器呈管状插入珠被组织,珠孔端细胞壁加厚呈现少量分支并具有壁内突,壁内突周围细胞质里分布着大量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质体等,细胞核与核仁明显,细胞质浓厚,代谢活动旺盛;球胚期,珠孔吸器的体积呈现最大值,珠孔吸器周围的珠被组织均被水解,形成明显的空腔。珠孔吸器从珠被组织吸收并转运营养物质至胚乳本体,参与胚乳的构建与营养物质的贮藏。球胚后期,珠孔吸器逐渐退化。(3)4个胚乳本体原始细胞具旺盛的分生能力,经不断的平周与垂周分裂增加胚乳细胞数目,使胚乳本体呈现圆球体状,并将胚包围其中;珠孔吸器、合点吸器以及珠被绒毡层吸收转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本体;球胚后期,随着胚柄的退化,胚体周围的胚乳细胞被水解,为发育的胚所利用。(4)合点吸器的2个细胞核与核仁巨大,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主要绕核分布,液泡化明显;胚体与胚乳本体的体积增大,逐渐将合点吸器向胚珠合点部位挤压,合点吸器周围的合点组织逐渐被水解,形成巨大空腔。合点吸器自珠心组织吸收并转运营养物质至胚乳本体,参与胚乳的结构构建与营养物质的贮藏。球胚后期,合点吸器逐渐失去功能,呈现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桩核修复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纤维桩修复、对照组患者接受铸造金属冠修复。修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并发症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发生桩核松动、脱落、折断以及牙根折断、牙龈变色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纤维桩修复能够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改善咀嚼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整体疗效优于铸造金属桩,是大面积牙体缺损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7.
植物对重金属耐性的分子生态机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适应重金属元素胁迫的机制包括阻止和控制重金属的吸收、体内螯合解毒、体内区室化分隔以及代谢平衡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深入应用,控制这些过程的分子生态机理逐渐被揭示出来。菌根、根系分泌物以及细胞膜是控制重金属进入植物根系细胞的主要生理单元。外生菌根能显著提高寄主植物的重金属耐性,根系分泌物通过改变根际pH、改变金属物质的氧化还原状态和形成络合物等机理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目前,控制菌根和根系分泌物重金属抗性的分子生态机理还不清楚。但细胞膜跨膜转运器已得到深入研究,相关金属离子转运器被鉴定和分离,一些控制基因如铁锌控制运转相关蛋白(ZIP)类、自然抵抗相关巨噬细胞蛋白(Nramp)类、P1B-type ATPase类基因已被发现和克隆。金属硫蛋白(MTs)、植物螯合素(PCs)、有机酸及氨基酸等是植物体内主要的螯合物质,它们通过螯合作用固定金属离子,降低其生物毒性或改变其移动性。与MTs合成相关的MT-like基因已经被克隆,PCs合成必需的植物螯合素合酶(PCS), 即γ-Glu-Cys二肽转肽酶(γ-ECS) 的编码基因已经被克隆,控制麦根酸合成的氨基酸尼克烟酰胺(NA)在重金属耐性中的作用和分子机理也被揭示出来。ATP 结合转运器(ABC)和阳离子扩散促进器(CDF) 是植物体内两种主要膜转运器,通过它们和其它跨膜方式,重金属被分隔贮藏于液泡内。控制这些蛋白转运器合成的基因也已经被克隆,在植物中的表达证实其与重金属的体内运输和平衡有关。热休克蛋白(HSP)等蛋白类物质的产生是一种重要的体内平衡机制,其分子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重金属耐性植物在这些环节产生了相关响应基因或功能蛋白质,分子克隆和转基因技术又使它们在污染治理上得到了初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88.
獐牙菜属植物叶表皮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獐牙菜属35种植物的呈表皮,发现该属植物成熟叶上下表皮细胞形状(表面观)为多边形和不规则型,垂周壁式样为平直、弓形和波纹,多数种类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分布,气顺类型主要有3种,无规则型,不等型和平列型。这些特殊2对獐牙菜属下分类有一定的意义。结合其它方面的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叶表皮特征可能具有以下演化趋势,垂周壁式样深波方←浅波纹→平直,弓型,气顺类型无规则型→不等型→平列型。  相似文献   
89.
Gigantonoclea guizhouensis Gu et Zhi 的叶部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材料来源和研究方法解剖研究所用的D-1标本是笔者于1984年5月在贵州水城大河边煤矿二采区新开辟的运输巷侧壁砂岩中采到的,其层位经对比与田宝霖和张连武(1980)描述的水城汪家寨矿区综合地层柱中龙潭组下部第8分层的中部砂岩相当。该叶片沉积时受水流冲击,以中脉为对称轴向远轴侧对折成约20°角状(图版Ⅰ,图2)。  相似文献   
90.
湖北八角莲属植物叶表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檗科(Berberidaceae)八角莲属(Dysosma)为我国特有属植物,全国共有7个种,多分布在亚热带区域。湖北有4个种,其中一个为内定种,民间大多作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抗毒蛇咬伤之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属植物有抗癌活性,特别是用于治疗食道癌、子宫癌。近20年来,叶表皮性状用于种间或属间分类及系统关系的探讨,对科以上分类单元系统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八角莲属的某些种叶片形态很相似,在无花的情况下很难区分。关于八角莲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