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熊晶  谢志才  蒋小明  胡炜  张堂林  舒少武 《生态学报》2011,31(23):7112-7118
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对转基因鱼试验湖泊铜锈环棱螺的种群生态学进行了周年研究.铜锈环棱螺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8.96个/m2和17.33 g/m2,丰度最高值出现在4月(34.29个/m2和54.51 g/m2),其次为12月(25.1个/m2和36.18g/m2).试验湖泊中铜锈环棱螺在4-7月繁殖,种群中含有4个年龄组,其中2008年龄组占绝对优势.铜锈环棱螺壳长-体重方程为:lg Ww=2.8791 x 1g SL-3.4227,使用瞬时生长法测算试验湖泊铜锈环棱螺的周年生产量,带壳湿重为12.72g·m-2·a-1,去壳干重为0.74 g·m-2·a-1,P/B系数为0.42.估算试验湖泊2005年至2009年铜锈环棱螺生产量(去壳干重)分别为2.24,2.49,1.50和0.74 g·m-2·a-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总氮对铜锈环棱螺的次级生产量有显著影响,转基因鲤的捕食压力也可能是影响铜锈环棱螺生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黄林  刘昌利  韦传宝  夏林 《生态学报》2011,31(24):7632-7638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动物,运用3d种群增长和4d休眠卵产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31.25、62.5、125、250、500、1000 μg/L和2000 μg/L)和溴氰菊酯(15.63、31.25、62.5、125、250μg/L和500 μg/L)对轮虫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氯氰菊酯浓度对轮虫种群增长率、轮虫种群中的OF/NOF值和MF/AF值、混交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均<0.001),但对轮虫混交雌体受精率无显著的影响(P>0.05);溴氰菊酯浓度对轮虫种群增长率、轮虫种群中的MF/AF值、混交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均<0.05),但对轮虫种群中的OF/NOF值和混交雌体受精率均无显著的影响(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1.25-125 μg/L的氯氰菊酯和除31.25 μg/L外所有浓度的溴氰菊酯都显著升高了轮虫的种群增长率,而1000 μg/L和2000 μg/L的氯氰菊酯却显著降低了轮虫的种群增长率;500 μg/L的氯氰菊酯使轮虫种群中的带卵雌体数/不带卵雌体数显著升高,而各浓度的溴氰菊酯对其无显著影响;62.5 μg/L和125 μg/L的氯氰菊酯显著升高了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而15.63 μg/L的溴氰菊酯却显著降低了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62.5-250 μg/L的氯氰菊酯显著升高了轮虫混交率,而500-2000 μg/L的氯氰菊酯以及15.63、31.25、250 μg/L和500μg/L的溴氰菊酯却均显著降低了轮虫混交率;62.5 μg/L和125 μg/L的氯氰菊酯以及15.63 μg/L和125 μg/L的溴氰菊酯均显著升高了轮虫的休眠卵产量.包括空白对照组在内,所有测试液内的轮虫混交雌体受精率均为零.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氯氰菊酯浓度与轮虫的种群增长率、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及轮虫混交率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83.
以浓度分别为1.0×106、2.0×106、4.0×106和8.0×106cells·mL-1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轮虫食物,在25℃下,应用群体累积培养和单个体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采自新安江水域(屯溪段)的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食物浓度对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均表现为低食物浓度下(≤4.0×106cells·mL-1)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休眠卵产量较小且无差异,高食物浓度下(8.0×106cells·mL-1)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休眠卵产量较大;食物浓度对轮虫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受精率无显著影响;在食物浓度为4.0×106cells·mL-1时萼花臂尾轮虫的净生殖率最大,世代时间最长,而其内禀增长率在食物浓度为1.0×106cells·mL-1时最小;在食物浓度为8.0×106cells·mL-1时平均寿命和生命期望最长。  相似文献   
84.
温度和食物对黑肩绿盲蝽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黑肩绿盲蝽Cyrforhinus livisipennis(Reuter)取食白背飞虱卵时,其未成熟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逻辑斯蒂曲线,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83℃,359.05日度。在21-29℃时,世代存活率y1,种群内禀增长力Y2:和成虫产卵量y3:粒/雌)较高,高低温区均呈下降趋势,各参数与温度X的关系方程分别为 Y1=cxp(-3.0031+0.5223X-0.0105X2), Y2=-0.5971+0.0535X-0.0010X2,Y3=exp(-12.0791十1.3869X-0.0278X2 理论上26℃时周限增长率又最大,达1.1044倍/天。以褐飞虱卵、白背飞虱卵、褐飞虱低龄若虫和白背飞虱低龄若虫四种食物作为猎物下,黑肩绿盲蝽成虫的产卵量分别为247.63±94.73、237.25±118.62、196.83±69.08、128.14±81.29粒/雌,其卵孵化率分别为59.83、58.26、44.35、46.96%。结果表明,褐飞虱卵是黑肩绿盲蝽发育、存活和繁殖的适宜食物。  相似文献   
85.
根据对巴山松针叶群体的水平和垂直主特征及趋势进行的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单株木的针叶总数和各龄针总数随胸径增加而增多,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当年生针叶数量所占比例随径阶增加而增大,2年生针叶比例与此林反,而1年生和3年生针叶比例基本保持稳定。(2)单株木的径阶愈小,针叶平均寿命亦愈长;就针叶平均生存期则言,劣势本最短,成势木次之,而平均木最长。(3)各龄级针叶群体的数量一般在树冠中部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86.
相对适合度(Relative fitness)是衡量害虫抗药性种群生物学变化的重要指标,用于测度昆虫对杀虫剂的适应性,由抗药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净增殖率(R0)相除获得。本文在对多种昆虫抗药性种群相对适合度研究实例分析中发现抗药性昆虫除了后代数量发生变化外,发育时间(如世代历期)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提出了基于净增殖率-世代历期(T)、内禀增长率(rm)的2个相对适合度指标模型Rf=R0R/TR/ROS/TS、Rf=rmR/rm S。应用该方法对多个研究实例进行计算,基于净增殖率-世代历期的模型获得的相对适合度值与原模型值相比无显著差异,基于内禀增长率的模型计算出的相对适合度值一般高于原模型值;三个指标之间均极显著相关。改进后的适合度指标包含了抗药性种群发育时间、后代数量或者增殖潜力参数,因此,其结果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87.
寄主转换对烟蚜种群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试验结果表明:除从油菜上转到桃树上不成功外,烟蚜可在昌,油菜和桃树之间的成功转换,且同寄主之间的转换比异寄主之间的转换生殖前期短,产仔量大。烟蚜寄主转换以rm值的大小依次为桃树转油菜-烟草转油菜-油菜转烟草-桃树转烟草-烟草转桃树。  相似文献   
88.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urus)为受试动物,以17β-雌二醇(E2)为阳性对照,运用3d种群增长和4d休眠卵产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对轮虫种群增长和有性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05-5000μg/L的E2和500μg/L的BBP显著提高了轮虫种群增长率,而0.5和5000μg/L的DBP以及0.05和0.5μg/L的BBP使轮虫种群增长率显著降低;0.5-500μg/L的E2、50和500μg/L的DBP、0.005和500μg/L的DEHP和500μg/L的BBP显著提高了轮虫的休眠卵产量,而5000μg/L的DBP和0.05μg/L的BBP却与其相反;5和500μg/L的E2、50和500μg/L的DEHP以及500μg/L的DBP和BBP均使轮虫混交率显著上升,而0.005和0.05μg/L的E2、5000μg/L的DBP和DEHP及0.5μg/L的BBP显著降低了轮虫种群中混交雌体受精率;除5000μg/L的E2显著降低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之外,其它所有处理组均对其无显著性影响;5、500和5000μg/L的E2、5000μg/L的DBP和5-5000μg/L的DEHP均使轮虫种群中的带卵雌体数/不带卵雌体数显著升高,而BBP对其无显著影响。在实验设置浓度范围内,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与E2浓度间、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受精率和种群增长率与DBP浓度间、轮虫休眠卵产量与DEHP浓度间、轮虫混交率与BBP浓度间均具有显著的效应-剂量关系  相似文献   
89.
杜仲优系有效成分性状稳定性与增长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多项有效成分含量分析方法选择种源区和优良类型。在此基础上选择优树,繁殖无性系,建立无性系测定林,并采用多项有效成分含量和生长量(产量)指标的一、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初选出14个优良无性系,1997年春季布设汉中、杨陵、咸阳3个区域试验点进行区域栽培设计。2001年6月中旬收集材料,对各区试点优良无性系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模糊综合评判;提出了有效成分性状增长率的概念;分析和计算了优良无性系有效成分的性状稳定性和增长率,筛选出有效成分含量高且性状稳定的优良无性系G2、X11、L45、L0、L1。  相似文献   
90.
研究离散的单种群增长模型x_(n+1)=x_nexp(rn (1-x_(n-k))/(1-cx_(n-k))),n=0,1,2,…,(*)的解的振动性,其中{r_n)_(n=1)~∞是任意实序列,k是正整数,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