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91.
用统计和几何方法给出了氨基酸在蛋白质空间结构中的深度计算,并利用PDB数据库得到了不同氨基酸在蛋白质中的深度倾向性因子,并得到了这些倾向性因子与氨基酸的物理、化学综合特性的相关性质.  相似文献   
992.
给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理论的距离系数,这一新的信息系数是通过对信息论中的离散增量系数改进而得,并证明其满足距离系数的三个性质.将其应用于一组同源辅助蛋白的聚类分析,表明是可行的.与离散增量系数及经典的欧氏距离系数的聚类结果进行比较,应用相干系数对聚类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由新信息距离系数所确定的聚类结构与聚类数据问的拟合程度最好.  相似文献   
993.
蛋白质结构预测的理论方法及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侠  殷志祥 《生物学杂志》2007,24(1):16-17,15
一直以来,蛋白质结构预测都是人们研究的焦点,综述了蛋白质结构预测的几种理论方法和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994.
根据钱学森提出的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理论,结合我国草原的发展现状,提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草产业将生物链变为效益链和就业链。强调发展草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马铃薯吸附式干燥条件及其对品质的影响。实验测定了干燥介质温度、相对湿度、流速以及粒度对马铃薯干燥制品复水率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对马铃薯干燥前后的内部及表面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均匀设计实验优化马铃薯吸附式低温干燥工艺条件;考察了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对马铃薯粒品质的影响,并与吸附干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吸附干燥介质的温度为19.3℃、相对湿度为2.0%、流速为0.341m.s-1和马铃薯立方型粒子边长2.0 mm时,马铃薯的复水率可达95.35%。吸附式干燥后的马铃薯中维生素C损失比热风干燥和冷冻干燥低,马铃薯内部细胞腔结构特征优于热风干燥。  相似文献   
996.
鉴于全球森林均呈现片段化(破碎化)的分布状态, 理解片段化森林群落构建的过程很有必要。该文通过综述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过程如生态漂变、扩散、选择和物种形成等在片段化森林群落构建中的相对作用, 发现因片段化森林形成方式的不同, 重构群落(片段化生境中通过次生演替重新形成的森林群落)和解构群落(原有森林被片段化后形成的森林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所受到的主要生态过程的相对作用有所不同。虽然利用基于群落内物种分布格局推测构建过程(如物种多度分布、零模型结合β多样性的方法、功能特征的收敛和发散等)、人工控制实验、群落结构动态分析等方法对片段化森林中群落构建的过程进行了有效的检验, 但是针对片段化森林群落构建过程的实验性研究仍然不足。未来有待在理论模型、群落构建过程的检验以及理论与物种保护相结合等方面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7.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园林,不同时期的园林也可上升为符号记录人类探索世界的烙印。通过对“回溯、整合、嬗变”3个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历史名园与名园背后的造园名家联系起来研究,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特点,探讨园林所在的“情境”,提出园林演变的规律及其本质原因,即园林形式的演变追寻文化的发展。园林史是一部藏在风景中可触摸的人类发展史,研究这种规律有助于我们“继承发展、与古为新”。  相似文献   
998.
以麦麸制备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重金属Zn~(2+)的吸附作用。利用DPS软件进行回归正交试验,分析pH、麦麸生物吸附剂加入量、温度、初始Zn~(2+)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率影响,得出最佳吸附条件,与活性炭、麦麸纤维吸附效果作比较,对皂化麦麸进行解吸;同时研究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电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图研究吸附机理。吸附时间3 h、加入量0.2 g、pH值9、70℃、Zn~(2+)溶液浓度为80 mg/L时,吸附率达最大值,且低浓度时,麦麸生物吸附剂吸附效果优于活性炭与麦麸纤维,至少可以进行四次重复利用。麦麸生物吸附剂对Zn~(2+)吸附符合Freundich等温式,更适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即符合多分子层多位点物理化学混合吸附。SEM知皂化麦麸有明显褶皱,疏松多孔,表面积增大;FTIR分析出,麦麸生物吸附剂含-OH、-NH-、-C≡C-、-C≡N等多个官能团,对吸附过程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鲁绍伟  蒋燕  李少宁  赵娜  陈波 《生态学报》2019,39(10):3777-3786
以北京西山针阔叶树种(白皮松Pinus bungean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柳树Salix babylonica、五角枫Acermono、银杏Ginkgo biloba、杨树Populus spp.)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测定植物叶片夏秋季PM_(2.5)吸附量,同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叶表面微形态特征,并分析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探讨树种叶表面特征与其PM_(2.5)吸附能力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针叶树种年均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1.70μg/cm~2)阔叶树种(0.48μg/cm~2);各树种年均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大小排序为白皮松(1.71μg/cm~2)油松(1.67μg/cm~2)柳树(0.54μg/cm~2)五角枫(0.51μg/cm~2)银杏(0.47μg/cm~2)杨树(0.39μg/cm~2)。针叶树种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季节变化趋势为冬(2.86μg/cm~2)春(1.39μg/cm~2)秋(1.13μg/cm~2)夏(0.96μg/cm~2);而阔叶树种则是秋(0.56μg/cm~2)夏(0.55μg/cm~2)春(0.015μg/cm~2)。叶片粗糙度与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其中,针叶树种吸附PM_(2.5)能力受粗糙度影响较明显。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大气环境PM_(2.5)污染趋于严重。因此,分析了北京西山典型针阔叶树种PM_(2.5)吸附量的季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各树种叶片吸附PM_(2.5)机理,根据各树种吸附PM_(2.5)特征及其与叶表面形态的关系,对针阔叶树种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为城市绿化树种的科学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已成为阻止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提供生态服务的关键措施。以长江口原生盐沼植物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为研究对象,选取崇明东滩新生滩涂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沿潮滩高程梯度的海三棱藨草植株斑块的移植实验,探究胁迫梯度假说和互惠理论(即种内的正相互作用)对长江口海三棱藨草种群恢复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显示:(1)在一定的胁迫梯度范围内(潮滩高程2.0 m以上),增大种植斑块可以促进海三棱藨草的种内正相互作用,显著提高种植斑块的存活率和植株密度(P0.05);(2)潮滩水文动力沉积条件与潮滩高程梯度密切相关(P0.05),水文动力沉积作用对海三棱藨草定居和生长的胁迫随高程梯度下降而增强。潮滩高程2.0 m以下处强烈的水文动力条件干扰限制了生物-物理因素的正反馈作用。滨海湿地盐沼植被修复工作的成功率可以通过改进种植方式,增强种内的正相互作用得到极大的提高。研究可为开展大规模滨海湿地盐沼植被修复工程和提高生态修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