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3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66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紫竹梅雄蕊毛细胞发育过程中胞间连丝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竹梅(Setcreasea purpurea)雄蕊毛细胞间的胞间连丝随着细胞的生长、发育、衰老而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花蕾和开放花的雄蕊毛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具备胞间连丝的一般结构,直径约50 nm .衰老花雄蕊毛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拓宽,内部结构逐步降解、撤离,呈开放式通道,直径约100 nm . 在胞间连丝的动态开放过程中,细胞内的细胞器也发生相应变化. 对胞间连丝形成开放性通道及其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懒猴属的核糖体DNA变异及其种间分化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文  宿兵 《动物学研究》1996,17(1):89-93
用15种限制性内切酶和人28S、18SrDNA探针构建了懒猴属各物种核糖体DNA重复单位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在进化速率较高的非转录间隔区,在大、中、小懒猴中分别定位了23、24、24个酶切位点。大懒猴与中懒猴有12个位点不同,与小懒猴有14个位点不同,而中、小懒猴间则只有一个位点的差异。经过计算,大懒猴与中懒猴的遗传距离值为12.65%,与小懒猴的差异为14.24%,中、小懒猴间的差异则仅为0.7  相似文献   
13.
已经知道,对预定脊索的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位于它两侧的预定肌节。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指出,预定脊索和肌节细胞相互靠得很近,或者相隔一定距离,以突起相连形成腔隙。有被小窝和小泡在两类细胞的外缘常被观察到。最引人注意的是在肌节细胞近腔隙的部位或者附近,球状体的出现。它们大小不等,内含物主要是颗粒,有的松散分布,有的致密地充满整个球状体。这些颗粒的大小和电子染色与这时期胚胎细胞中的核糖体很相似。在预定脊索细胞中以及附近,未见上述结构,但是,观察到它们伸出突起包吞腔隙中物质的现象。讨论了这些球状体的出现与脊索决定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普通小麦×东方旱麦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无性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2n=6x=42,AABBDD)为母本,以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为父本,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属间远缘杂种F1,其平均结实率为0.08%。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对杂种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胚性无性系的建立、植株再生、壮苗培养等,最终获得了生长正常的杂种F1植株。同时,通过对杂种幼胚愈伤组织、根尖细胞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该杂种为真杂种,即2n=5x=35(预期染色体数)的杂种细胞占主体;另外,因组培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故也有少量2n=28-34染色体数的细胞。以上杂种的获得为将旱麦草优异基因向小麦的转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生长于100%、40%和16%自然光下的荷木和黧蒴幼苗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δ13C,-‰),细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有一定的差别。16%和40%弱光下,δ13C的负值增加-0.54J‰到-0.89‰。Ci增大8.1-13.2μiL-1,WUE则下降6-24%。结果表明,叶片的水分和气体交换特性受生长光强的调节,叶片的δ13C值可反映其生长过程中受光的强弱状况。  相似文献   
16.
1989—1991年对黄麻栽培种圆果种(Corchoruscapsularis)和长果种(C.olit-orius)选用了具有不同茎色和腋芽性状的材料做了6个组合,获得134株杂种F_1苗。但苗株发根不良,在移栽后两周陆续死亡,最后幸存RR-5×(BL×77-19)F_1组合中两株植株并开花、结果。F_1均有腋芽,表现为父本的性状;花果形状偏向母本;茎色红同双亲。这两株的F_2,茎色和腋芽性状分离成4种表现型:红茎或青茎有腋芽及红茎或青茎无腋芽。其中红茎有腋芽的生长较快。对种间杂交技术、亲本间的花粉与柱头亲和性、杂交花的胚珠受精情况及染色体构型等方面也作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北坡落叶阔叶林种间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联结系数AC,点相关系数PCC,x~2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r公式测定了大别山北坡落叶阔叶林的种间关系,依据种间联结程度将乔木层划分出3个生态种组,即栓皮栎──枫香种组,化香──短柄抱种组和锐齿栎──灯台树种组。  相似文献   
18.
笼养间蜂猴的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9年至今,对15只(10,5)成年间蜂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进行观察,结果为:1.间蜂猴的繁殖有明显的季节性;2.发情周期为49.67d(SD=1.25),在此期间,雌性外生殖器红肿,变大;雄性阴囊胀大;3.交配以背腹相贴为主;4.怀孕期为188d;5.哺乳期为108d(SD=4.12);6.均为一胎二仔。  相似文献   
19.
棉属(Gossypium)的种间杂交是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种间杂交,可将棉属中某些种,尤其是野生种和半野生种的优良特性引入生产上栽培的种,从而创造人们所需要的品质好、抗逆性强的新类型或新品型。这是长期以来育种工作者的愿望。同时,棉属的种间杂交对创造雄性不育系,探索棉属的分类与进化以及对于遗传育种理论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然而,棉属的种间杂交也和其它一些植物一样存在着杂交亲本的不亲和性和杂种后代的不育性。根据胚胎学  相似文献   
20.
以中华猕猴桃、毛花猕猴桃、美味猕猴桃及阔叶猕猴桃进行种间杂交,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的座果率与对照组一样,均为100%;父本花粉萌发率与对照组相近,其杂交当代果实重量、种子数量及种子千粒重也与对照组相近;相同的母本,其当代杂交果实的重量及种子数量与父本花粉萌发率的高低成正比。这不但说明了各杂交组合所采用亲本之间的亲和性,而且为生产上利用不同种生活力强的猕猴桃雄株花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