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28篇
  免费   488篇
  国内免费   5411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575篇
  2013年   589篇
  2012年   818篇
  2011年   723篇
  2010年   647篇
  2009年   706篇
  2008年   881篇
  2007年   847篇
  2006年   777篇
  2005年   784篇
  2004年   766篇
  2003年   879篇
  2002年   922篇
  2001年   769篇
  2000年   766篇
  1999年   667篇
  1998年   612篇
  1997年   746篇
  1996年   655篇
  1995年   746篇
  1994年   701篇
  1993年   694篇
  1992年   668篇
  1991年   619篇
  1990年   577篇
  1989年   560篇
  1988年   174篇
  1987年   159篇
  1986年   140篇
  1985年   182篇
  1984年   128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芍药科化学和系统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栽培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它们是芍药甙I,苯甲酰芍 药甙Ⅱ,羟基芍药甙Ⅲ,丹皮酚Ⅳ,丹皮酚甙Ⅴ,丹皮酚原甙Ⅵ和丹皮酚新甙Ⅶ。 用薄层 扫描仪测定了23种芍药科植物(包括19个种和6个变种)根中这7个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 芍药甙在芍药科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作为本科的特征性成分; 丹皮酚类成分只存在于木 本类型的牡丹组,在草本类型的芍药组中缺乏。 从化学上比较芍药科和可能相关的15个科,结果表明,芍药科与毛茛目内各科及木兰目 均不相似,而与五桠果科、茶科、蔷薇科相近; 因此建议把它提升为芍药目。这些结果与近来的解剖学、孢粉学、胚胎学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2.
33.
34.
35.
中国木兰属和含笑属导管分子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木兰科的39种木兰属和含笑属植物次生木质部的导管分子进行了初步分析。两属导管分子的长度和宽度略有差异。木兰属中多数种的导管分于有单穿孔板,但有的可见到梯状穿孔板。含笑属植物的导管分子大多具有梯状穿孔板,仅有一种可看到单穿孔板。在具有梯状穿孔板的木兰属植物中,穿孔板的横隔数目较含笑属的多。木兰属的导管壁上一般无螺纹加厚;含笑属则相反。此外,在两属之间,导管尚存在一些其它差异。  相似文献   
36.
乌榄[Caoarium pimela(Koen.)Leenh.]是橄榄科(Burseraeeae)的一种栽培的经济植物。它盛产我国广东,以果实为主要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37.
本文首次报道了四川产扁苞蕗蕨和长柄蕗蕨的染色体及孢子发生情况。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n=26和n=28,都是有性生殖的二倍体。染色体基数26在蕗蕨属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它和膜蕨属、厚壁蕨属的密切亲缘关系。这两种蕗蕨的孢子囊通常形成128个孢子及少数256个孢子的情况被描述,它们应该被看成是有性生殖真蕨,尤其是在膜蕨科和薄囊真蕨中的其他较原始的类群中的正常的孢子发生路线。  相似文献   
38.
三种贝母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39.
L-赖氨酸分批发酵连续补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L-赖氨酸产生株纯齿棒状杆菌PI-3-2(Hsc-,AEC+)在8L自控发酵小罐上,用恒稀释率指数递增方式连续补加葡萄糖液进行L-赖氨酸分批发酵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投糖分批发酵时,较高糖浓度使比产酸速率Qp值下降,不能有效地提高产酸水平。采用连续补糖方式可以改变菌体竞争底物的能力或改善代谢途径,增大耗底物分数a2或真正产酸率yp,;从而增加表观产酸率Yp值,提高葡萄糖转化率。此方式的发酵属Caden动力学分类第I型,在发酵的中后期控制H等条件,可增加比产酸速率Qp值,提高发酵水平。PI-3-2菌株的产酸水平可由47.Mg/ml提高到64.2mg/ml(总糖浓度18.18%时),避离可达73.3mg/m1(总糖浓度22.73mg/ml时)。  相似文献   
40.
记辽宁东部新鳞齿鱼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产自辽宁东部红庙子盆地下桦皮甸子组的新鳞齿鱼属—新种——Neolepidotes liaodongensis sp. nov..根据新材料,将 Neolepidotes 与 Lepidotes 等属作了补充比较,增订了新鳞齿鱼属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