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关系。方法: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4例作为实验组,包括妊娠期高血压53例、子痫前期轻度24例,子痫前期重度27例;并随机选取同期正常孕晚期孕妇60例做为对照组。测定血浆Hcy及hs-CRP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浆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实验组病情加重.血浆Hcy、hs-CRP水平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Hcy和Hs-CRP水平随着病情发展不断升高,密切监测其变化,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诊疗及动态监测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IP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吡非尼酮,观察组给予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 d的肺功能指标、血清肺纤维化指标、肿瘤坏死因子、转移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弥散量、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Ⅲ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尿素氮、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转移生长因子β-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2%,对照组为30.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吡非尼酮相比,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可提高IPF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可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3.
摘要 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采用腹动脉狭窄法构建大鼠心力衰竭模型。18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假手术组(SO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待模型构建成功后,SGB组大鼠皮肤暴露至星状神经节后,采用硬膜外穿刺针植入至星状神经节分布处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O组大鼠皮肤暴露至星状神经节后直接缝合。12 w后,对各组大鼠体重、心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游泳时间、游泳指数、心肌组织学、心肌细胞阳性凋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量、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量、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丝/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kinase,Akt)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进行评测。结果:与NC组相比,SO组大鼠体重、心脏重量、游泳时间、游泳指数、PI3K和Akt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心脏重量指数、心肌细胞平均凋亡数、TNF-α表达量、IL-1β表达量、Caspase-3 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与SO组相比,SGB组大鼠体重、心脏重量、游泳时间、游泳指数、PI3K和Akt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显著升高;心脏重量指数、心肌细胞平均凋亡数、TNF-α表达量、IL-1β表达量、Caspase-3 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且对心衰大鼠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SGB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规则变整齐,心肌细胞空泡化、细胞间隙、炎性反应、细胞溶解现象等明显变好。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显著抑制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这种抑制可明显保护心脏功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4.
半胱氨酸合成酶是半胱氨酸合成反应的关键限速酶,催化了半胱氨酸合成的最后一个步骤。以A.ferro-oxidans ATCC 23270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编码半胱氨酸合成酶(cysM)的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LM 1构建重组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中,测序正确后,加IPTG诱导表达,用一步亲和层析法纯化出了浓度和纯度都较高的半胱氨酸合成酶。由蛋白颜色和紫外分析,确定是以PLP辅基作为活性中心。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证实分子量为32 kD。  相似文献   
145.
目的针对肾移植术后稳定期患者,进行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和血清肌酐(SCr)的灵敏度的比较。方法在HITACHI-7600-02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微粒子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分析法等方法测定肾移植术后稳定期患者的Cystatin C、SCr等指标。结果对数据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χ2检验,P<0.01,故可以认为2种检测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Cystatin C与SCr相比有较好的敏感度。结论血清Cystatin C在稳定期肾移植患者中敏感性与SCr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优于SCr,能更敏感,更及时的反映GFR的变化,可作为稳定期肾移植患者判断急、慢性排斥和免疫抑制剂的毒性的最重要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6.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Caspase-3,9水平变化的观察,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aspase-3,9水平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介入组(PCI组)30例和单纯造影组(CAG组)29例,在术前0.5h,术后3h,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48h分别测定血清Caspase-3,9水平。结果:CAG组术前与术后的血清Caspase-3,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I组术后3h、6h的Caspase-3水平较术前0.5h均有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术后48h的Caspase-9水平与术后3h、6h相比均有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重新恢复血供,血清中Caspase-3,9水平在PCI术后先降低后又逐渐升高,提示再灌注后可出现细胞的凋亡程度加重,血清中Caspase-3,9的水平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程度的评估指标并可作为诊断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再灌注损伤的一个指标。PCI术可有效改善心肌血供,减少因术前缺血缺氧造成的细胞凋亡,但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可进一步加重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7.
肖爱萍  李文举  宋蕾  窦晓飞  陈横 《生物磁学》2011,(23):4451-4453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犬心房快速起搏电重构的影响。方法:取16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AC干预组。NAC组按照15mg/kg/d剂量给予NAC口服6周时间。在犬右房置入电极,快速起搏右心房,诱发房颤并维持2小时。在起搏前后分别测定有效不应期(AERP)。结果:房颤后对照组AERP显著缩短,AERP频率适应性下降(P〈0.05);而NAC组房颤前后AERP和AERP频率适应性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心房快速起搏致房颤2h的模型中,NAC对心房电重构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8.
王伟  杜美  陈欢  陆婕 《生物磁学》2011,(5):830-833
目的:构建人胱硫醚β合成酶(human cystathionineβ-synthase,hCBS)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并进行纯化和酶活性检测。方法:以胰腺细胞cDNA文库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CBS基因蛋白编码区的全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CBS。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及DNA序列分析鉴定目的基因后与人CBS基因(基因bank号:BT007154.1)完全一致,转入E.coli BL21(DE3)中,由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结果:经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证明诱导表达的蛋白为重组人CBS(rhCBS)。再由Ni-NTA树脂亲和层析,并脱盐冷冻干燥后获得重组rhCBS(约19 mg/L培养物),并测得其比活力约为57 kU/g。结论:成功地表达纯化出具有功能活性的重组蛋白rhCBS,为进一步研究该酶的相互作用蛋白以及其在生物学和临床科学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9.
目的:基于钙黄绿素-铜(Ⅱ)荧光体系测定乙酰半胱氨酸。方法:在pH=8.0的Na2HPO.412H2O-KH2PO4缓冲液中,以492 nm为激发波长,520 nm为发射波长测定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的荧光强度。结果:在pH=8.0的Na2HPO.412H2O-KH2PO4缓冲液中,二价铜离子与钙黄绿素配位引起荧光猝灭。由于乙酰半胱氨酸中巯基上的硫离子与Cu2+的亲和力很强,可从钙黄绿素-铜(Ⅱ)的络合物中夺取铜离子而使钙黄绿素游离出来,从而使体系的荧光得以恢复,并且荧光恢复的程度与加入乙酰半胱氨酸的量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结论:建立了一种测定乙酰半胱氨酸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6.0 10-6~1.4 10-5 mol/L,检出限为4.010-6 mol/L。  相似文献   
150.
李武  谢小兵 《生物磁学》2011,(2):283-28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Hcy、ET-1、hs-CRP、TXA2水平和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发色底物法、凝血酶法、放射免疫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对68例ACI患者治疗前后Hcy、ET-1、hs-CRP、TXA2和各凝血纤溶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以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①ACI患者治疗前血浆Hcy、ET-1和血清hs-CRP、TXA2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经过治疗,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血浆Hcy、ET-1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轻、中、重型组间血浆ET-1和血清hs-CRP、TXA2含量逐渐增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而中重型患者血浆Hcy含量明显高于轻型患者(P〈0.01)。③经过治疗,ACI患者血浆vWF、GMP-140、Fg和F1+2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血浆PS活性、PC活性与A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其中血浆PS和PC活性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ACI患者血浆中tP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PAI-1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tPA增加,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1减少,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Hcy、ET-1、hs-CRP、TXA2和凝血纤溶指标水平的变化对于指导用药、病情观察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