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2018年11月在安徽省黄山市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30°34′42″N,118°41′47″E)和宣城市旌德县蔡家桥镇(30°21′26″N,118°30′11″E)的针阔混交林采集到3只麝鼩属小型兽类。3只个体体型较小,体重11~14 g;背毛灰褐色,腹部毛色稍淡;尾短而粗壮,上下异色,基部2/3散生稀疏的长刚毛,这些特征与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akae)描述一致。基于Cyt b全序列构建的最大似然树显示,这3号标本与从GenBank下载的台湾灰麝鼩(GenBank登录号KX946002~KX946006、AB175080、AB175081)构成单系群(支持率为100%)。这3号标本Cyt b全序列与台湾灰麝鼩地模标本(GenBank登录号AB175080、AB175081)的遗传距离在0.76%~0.85%之间。基于以上结果,确定这3号标本为台湾灰麝鼩,这是该物种在安徽省的首次发现,也是其在华东地区的首个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82.
以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的室内群体与野外群体为研究对象,测定工蚁体内4种糖基水解酶和滤纸酶活(FPA)的活力大小及分布.结果表明:内切-β-1,4-葡聚糖酶(EG)、β-葡萄糖苷酶(BG)、外切-β-1,4-葡聚糖酶(CBH)、内切-β-1,4-木聚糖酶(Ex)及FPA的活性在不同组织中有较大差异.两类群体的BG、EX及CBH有相似分布,BG和EX分别高度集中于中肠和后肠,CBH主要在中肠及后肠分布.FPA和EG在两类群体中有不同分布,室内群体的主要在中肠,野外群体的则集中于后肠.两类群体各种酶活力大小顺序同为:EX>EG≥BG>CBH.此外,室内饲养群体的大小及年限对台湾乳白蚁木质纤维素酶活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3.
针对1997-1998 年在广东内伶仃岛设置并调查的5 个台湾相思林固定样地, 15 年后于2013 年再次进行调查并研究群落的演替。结果表明: (1) 经过15 年的演替, 5 个台湾相思群落的优势种群发生明显变化, 少数种群消退, 另又增添了部分优势种群, 并且整体上以中生性树种为主; (2) 在演替过程中, 台湾相思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有上升,亦有下降, 但5 个群落其乔木层的物种组成更加丰富, 年龄结构更加复杂; (3) 在5 个群落中, 台湾相思多以第Ⅳ、Ⅴ龄级立木存在, 缺少I、II、III 级立木, 说明其均为衰退种群。总体上, 内伶仃岛的台湾相思群落在后期将演替成为以中生性树种为主的常绿阔叶林群落。  相似文献   
84.
采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调查福建君子峰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长柄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并分析其生活型谱。结果表明,长柄水青冈群落植物组成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地上芽和地下芽植物比例较少或没有,没有一年生植物。反映了该群落所在地的气候炎热多雨,但有一较长的严冬季节。  相似文献   
85.
通过搭建荫棚设置3种不同的光强, 模拟森林幼苗生长的旷地(砍伐迹地)、林窗和林下光照环境(分别为100%、56.2%和12.5%的全光照), 比较研究了外来种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和乡土种桤木(A. cremastogyne)幼苗的叶形态、光合能力、热耗散和抗氧化酶的活性, 探讨了两树种幼苗对光强的适应及光保护策略。结果表明: 在3种光强下, 一定光强范围内随着光强的增加, 两种桤木幼苗的比叶重(LMA)、类胡萝卜素(Cars)、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s/Chl)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升高, 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具有升高的趋势; Chl含量和瞬时光能利用效率(LUE)降低; 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升高, 胞间CO2浓度(Ci)降低, 推测Pn降低的主要因素是非气孔限制, 表明两种桤木幼苗均能适应不同的生长光强。生长在相同光强下, 桤木幼苗光抑制现象比台湾桤木幼苗严重, 台湾桤木幼苗对光强适应能力较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 台湾桤木幼苗NPQ增加不显著, 热耗散较少, 相同光强下Pmax和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桤木幼苗, 而桤木幼苗随着光强的增加热耗散显著, 表明在光抑制时, 台湾桤木幼苗主要是通过提高Pmax利用光能和抗氧化酶系统进行保护性调节, 桤木幼苗则通过天线系统非辐射耗散将过剩的光能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掉。  相似文献   
86.
水青冈属(Fagus L.)在北温带呈间断分布, 已发现的丰富的第三纪化石为讨论其起源和演化提供了证据。该文采用泛生物地理学的轨迹分析方法对水青冈属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试图分析水青冈属的分布格局, 进而讨论其进化问题。结果表明, 水青冈属在中国、日本、北美、欧洲的分布是完全间断的, 没有一个共有轨迹连接它们, 即使在毗邻的、且有植物亲缘关系的中国和日本, 也没有一个共有轨迹连接。完全间断的轨迹对分析水青冈属的起源、演化和扩散学说, 没有提供任何信息。仅有两条共有轨迹分别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和日本, 分别代表了中国4种和日本3种水青冈属种类的连接, 说明水青冈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化, 扩散能力是有局限性的, 仅在分化和多样性中心进行了一些分化和演化, 整个属并未进行长距离的扩散, 或者长距离扩散早已销声匿迹了, 现代的分布格局完全是以间断为最主要特征的。间断分布的动力解释为古地中海西撤、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活动等地质历史事件, 第三纪以来特别是第四纪冰期活动等气候波动, 以及水青冈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喜温喜湿)。  相似文献   
87.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3种不同基质对长柄水青冈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柄水青冈种子在常规园土+普通细砂基质中的出苗率最高,达93.33%,其次是常规园土栽培基质,为90%,最低的是普通细砂栽培基质,只有76.67%;常规园土+普通细砂基质中的长柄水青冈幼苗的长真叶时间最早,为26d,平均真叶数最多,达6片,株高最高,为16.87cm,其生长发育性状明显优于常规园土基质栽培,而普通细砂基质不适宜长柄水青冈幼苗的生长。试验结果显示,长柄水青冈在小苗生长期对基质是相当敏感的,采用常规园土+普通细砂基质栽培长柄水青冈幼苗,生长情况最佳,具有出苗率高、长势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88.
台湾桤木和四川桤木种源苗木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PEG6000,研究了4种台湾桤木种源和2种四川桤木种源苗木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水分胁迫强度增加,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增大,四川桤木种源质膜透性比台湾桤木种源增加幅度大。(2)在轻度的水分胁迫下,6个种源S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POD活性的增加只发生在PEG10%的水分胁迫强度以内,轻度水分胁迫下,MDA含量上升幅度小于重度胁迫强度;在PEG30%胁迫处理时,台湾桤木叶片MDA含量平均上升30.22%,而四川桤木上升了40.44%,表明台湾桤木种源膜脂过氧化程度较四川桤木种源轻,受害程度相对要小一些。(3)水分胁迫下,叶片脯氨酸含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PEG20%水分胁迫处理下,各种源脯氨酸积量增加的幅度为:台湾桤木苗栗种源(AF2)(68.9%)〉台湾桤木福建南平种源(AF4)(60.2%)〉台湾桤木台东种源(AF2)(54.7%)〉台湾桤木台中种源(AF1(47.6%)〉四川桤木广元种源(AC2)(39.7%)>金堂种源(AC1)(39.1%)。水分胁迫条件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6种种源苗木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由于脯氨酸的积累,有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但这种渗透调节能力又是十分有限的。(4)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种源的抗旱生理进行综合评价,其耐旱牛理强弱的顺序是:AF2、AF1、AF3、AF4、AC2、AC1,台湾桤木比四川桤木具有较强的耐旱生理适应性。从耐旱生理角度讲,凡是适合四川桤木生长的区域,基本上亦适合台湾桤木,在引种载培中,应选择抗旱性稍强一些的台湾桤木苗栗种源和台中种源。  相似文献   
89.
唐亚 《广西植物》2008,28(3):288-289
基于4~5室的子房和果实,以及不同的嫩枝、叶、花被等特征,光叶球果杜英是一个明显区别于园果杜英的种。报道了黑腺杜英在广西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90.
结瘤量能直观地反映林木的固氮能力,根瘤是植物根系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退耕还林地内林木结瘤可以为林地培肥和经营提供有益的借鉴。以四川省广元、北川、平武和丹棱4个地区退耕地内生长良好的幼龄台湾桤木为研究对象,对其根系结瘤情况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台湾桤木根瘤的外观形态差异不大,结构紧密,呈珊瑚状,直径最小为2mm,最大达到30mm;台湾桤木根瘤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59~132.14g·株^-1;水平分布主要集中在距树干0~50cm,垂直分布集中在0~20cm土层;50.4%~92.5%的根瘤着生在细根(d≤2mm)上,大体积(15~30mm)根瘤多着生在根颈处;单株根瘤生物量与土壤水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